中盘腰与腹的松柔,是建立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腰与腹之间是虚其腰而实其腹,虚腰又以松”字为核心,这其中松沉,是气入丹田;松开,是舒展不作茧自缚、紧固其身;松柔,是化僵求柔韧,求活。这里的松”不是松懈、松散、软而无力,而是腰之中盘在松的意念下对拉拔长,是松的节节贯串,是虚腰的放松,同时又是松腰中的求挺,是虚中有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我们说腰是人身上下之枢纽,一身之主宰,一身之中心所在。
三盘中腰居于主宰地位又是身法之要,故对腰又有纛”、车轴”之比喻。腰的重要性,古典拳论早已指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而这个病就是僵、紧、滞。
故对腰之中盘的修炼,一要化紧求松,二要化僵求柔,三要化滞求通。而只有做到整体之柔化,才更有利于中盘之腰的灵活旋转和进退自如。而这种自如”正是拳法转换的枢纽,是行拳中的关键部位,是上下连接的中心环节。枢纽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拳的成败。
我们求松柔,就是求中盘这一部位必须是克紧得松,克僵得柔,克滞得通,以保枢纽要冲的灵活转换与畅通。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盘身法的运动必以中正”为主,但这种中正不单指外形或静止时的中正”,更重要的是动态中的中正”,它包含着斜中寓正,包含着身法中任何内外劲力的施展,都需遵循向心而动的原则,要在动态中随势而变,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重心平衡,不可离心失重。
在动中要本着太极拳中盘的规范性,既要体现太极的松、柔、轻、缓之劲,更要突出中盘承上启下随动而安的独特风格。要认识到腰在拳法中的松沉、松活、松开、松柔、松静的重要作用。对于腰的重要作用,太极先师早已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间”,可见行拳中处处是腰,腰无外不在。故行拳中只有提纲挈领,抓住腰之中盘,也就抓住了行拳的根本。
腹部松柔,修炼的是自然松静”。《十三势歌诀》对腹内之松柔指出:腹内松净气腾然。”腹内松净,或曰松静,指的是虚其腹为条件,腹内越松净,越虚,气腾然”的强度才能越大越实,并为丹田之气鼓荡,使元真之气敛入骨髓,内固三元”,(元精、元气、元神),神舒体安创造了条件。
拳论中讲虚胸实腹”,这个实腹指全身动力之源——丹田之气的实,是在小腹丹田部位。实其腹,是由于小腹丹田之气最能不断鼓荡腾然(气化),使人之元气充实于小腹。而小腹丹田又为人之气海,故气足腹实则合道(行气方可聚实,聚实方可成道),它是腹内松净气腾然的必然结果。如没有腹部之虚和腹内松净,便没有丹田之气的充和实。
而有了丹田之气的充和实,才更有利于中盘之一身之主宰重要作用的发挥。正如太极名师傅声远先生在《论杨氏太极拳练习法》中所讲:太极拳动作以腹为主,腹为人身最中处,此处动全身无有不动矣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太极拳动作之发动以腹(丹田)为主,不用剧烈之力,全身之动作无有不利。”这就告诉人们丹田为真元之气,是元气之腑,是道居之处。只有做到体之松柔,腹内松净,方可丹气足,实其腹,而成太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