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松柔和顺
太极拳,早期也称绵拳”,可见它有柔绵的特点。即使是讲究刚柔相济,崇尚发劲的陈式太极拳,观其大师练拳,柔婉处也是犹如绣女绣花,全身恍若无骨。陈式太极拳习练的初级阶段,讲究求软催僵,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太极拳都是尊崇松柔和顺原则的。
我们见过有些人练太极拳,为了拉开全身大关节、拉长韧带和软组织部分,长期用拙力、出僵劲,而且破坏了全身八面支撑的平衡,这肯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数十年如一日这样练”,却梦想有朝一日出功夫”、出大功夫”,这绝对是南辕北辙的笑话。打太极拳,如果违背了以上两个的原则来行功走架,这哪里还是在修炼太极拳呢?不如直接去练瑜伽或杂技基本功算了。
杨式太极拳,在松柔和顺上为我们树起了榜样。李雅轩大师指出,太极拳必须在大松大柔”、大松大软”上下功夫,求进步。有人可能担心,松软地练怎么能拉长骨缝、韧带、软组织呢?我们观杨式太极拳真传弟子练拳:松沉后,没有阻滞,开的幅度走得很大,效果必然比用拙力拉的更好,而且更容易获得上乘的听劲。大松大软”,走的是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的路子。原则不丢、正确的大松大软,可以获得超人的听劲和内劲。
当然,任何真理往前去多了都会变为谬误,追求大松大柔的,要注意克服纯阴无阳之弊。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五阴五阳,方为妙手”,这可是上了书的。
四、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虚领顶劲”本为王宗岳《太极拳论》上的原话,后世一些练拳的老师,因为太极拳形如捕鼠之灵猫,于是将之修改为虚灵顶劲”,这是忽略了王宗岳领”字的含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虚领”,是强调头部的状态。头为全身主宰,精神不可过懈,头部应在精神的作用下,稍稍上领,神意不丢,用拳论上的话叫精神能提得起”、神灌顶”、顶头悬”。以上讲究是为了避免迟重之虞”,得圆活之趣”。
太极拳用的是内劲,是不尚拙力的拳。四肢百骸须得圆转灵通,如何做到这一点?拳论告诉我们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气为君,骨肉为臣,骨肉从属于意气的支配;如此,方为名副其实的内家拳。
关于气沉丹田”。这个气”,亦可简单理解为呼吸之气。它的吐纳必然影响人体的重心。君不见,鱼类的沉浮,就是通过鱼鳔对空气的纳入和排除来实现的。丹田,指人体脐下三分处。气沉丹田”,主要强调我们应该将呼吸之气往腹部引,以起降低重心的作用。当然呼吸之气不一定有通道立竿见影地被引至腹下,但是通过对气息的调整,通过意念的作用,人体内脏整体下移是可能的,这对我们降低重心就是实在的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重心可以调低到哪里?修炼太极拳有素的大家,可以将重心调到自己的脚跟及深入地下。那确实是一种真切而美妙的感受,不是故弄玄虚的骗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学习呢?这就需要练习者能够结合太极拳的各项要领,将意气神结合到一起,正确的进行太极拳的拳架练习。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需要练习者逐步的进行学习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