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拳论》说: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这里的虚”绝不是软弱不用力,而是指运劲时腰部不应该僵硬,腰部做到松活”(放松),即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曲线(腰即不可弓也不能挺)。腰部肌肉的自然放松,能提高腰部活动的灵活性。所以运劲(如云手)时要做到松腰,可养体内浩然正气。
《拳论》又说:腰如纛”,即直腰。 直腰是在虚灵顶劲的上拔”和裹臀(尾椎微微朝下可尽可能地减少腰弯)的下沉”两个力的上下对拉下,腰椎被拉直像纛(古代军中的大旗)一样直竖着,会使脊椎前弯曲度减小甚至消失。这样做的好处是:腰椎向左右转动的角度会更大,有助于减轻发劲时腰部受伤的风险;尾椎微向前内收可使丹田向上托起更加容易做到气沉丹田,利于发劲。所以发劲(如掩手肱拳)时最好采用直腰。
3.过度拧腰,不知转胯,或腰跨转动不一致
腰部的旋转左右各约45°,腰转动超过这个幅度,容易造成上下椎骨连接处脱臼(错位),棘间韧带及棘上肌肉损伤,甚至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等损伤。有些拳友只会用腰发劲,却不知道配合转跨。这可能是对拳论的误解造成,拳论曰: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又说劲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脊背,达于四梢”。很多拳友错误的理解为全是用腰旋转发劲,这是极端错误的练法,加剧了腰部受伤的几率。殊不知腰与跨的同时转动既可发出强健的弹抖劲,又能避免或减轻拧腰过度。若只转腰不转胯,或胯转动过少,腰和胯之间的夹角所产生的横向力更易导致腰椎受力过度而受损。
建议
腰部旋转幅度最好小于45°,约25°左右为最佳角度,发劲时腰与胯务必要一起转动。此时腰部肌肉和腰椎处于安全状态,不会使腰部受力过重而对腰椎产生冲击 。亦可采用腰部感受法:转腰时,如果感觉腰椎或腰肌不舒服或疼痛,说明转动的角度过大或姿势错误,要及时校正好动作。要使腰胯旋转一致,运动时只要多注意胯的旋转,就能带动腰部的旋转。发劲时,做到三收(丹田收,命门收,会阴收)会使腰椎附近肌肉群处于收缩状态。尤其是丹田收(即小腹内收)时,腹部深层的腹横肌收缩具有收腹和稳定腰椎的作用,对辅助保护腰部受伤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加强腰腹部核心肌肉训练对腰部受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另外还需要我们进行注意的是,现在社会上的太极拳拳师水平不一,有些自身就不是在练习正确的太极拳,又将这中错误的动作传授给了学生,从而增加了太极拳中腰部受损的几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跟随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太极拳师进行相应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