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拉长劲又有掤压劲,俗称一身备五张弓”的掤劲,弓”是弧度,弧的长度最长,弧面产生的掤压劲要到一定弧度产生弹劲,弹劲就可借力,俗称借力还力”(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就是放长身肢的第二方面。
通过太极拳的掤劲和弹劲,使肌腱得到充分的放长,有弹性,使肌腱不压迫脊神经,同时也对脊椎起到了保护和延伸作用。
二、太极拳是以腰为轴的圆弧运动
太极拳的圆弧运动,即螺旋缠丝运动,这种动作的产生要靠腰椎来带动肢体进行划弧圈,达到养生和搏击的目的。
基本方法
上缠、下缠、左缠、右缠、顺缠、逆缠、前缠、后缠等,通过腰腹旋转的缠丝,运动量大而方法多变,腰运动的同时,腹肌的左转右旋大小不同的圈交替旋转,并与意、气结合,确定缠丝劲的特色,这样由腰发动的劲经脊背带动大小臂旋转贯达手指。
缠丝劲的肢体外形表现是拇指向内旋为逆缠,反之为顺缠。在运动中周身要松活柔顺,又灵敏协调。
要有一动无有不动和节节贯穿的紧密配合。在以腰椎(命门)、下腹(丹田)为核心,用中气去摧动躯干和四肢进行螺旋缠绕,从丹田至指稍皮毛,再从指稍皮毛回归丹田(腰腹)。
其中,旋脊转腰、旋腕转臂、旋踝转膝,都必须节节贯穿,一动即缠,互为传递,并相合相随,循环往复,才能练成运动走螺旋的缠丝劲。>>>太极拳教程 做这项运动胜过吃任何灵丹妙药
缠丝劲就下肢来讲,是完成或要求大腿带动两膝往外转,做到所谓归原”即气沉丹田,圆档和两腿虚实为三、七成,与上肢的缠丝动作紧密配合(单腿的稳定和另一只脚的旋转缠丝相配合)。
从放长身肢和螺旋缠丝运动中可以看出,对脊椎的放长和圆弧形的磨合,使脊椎的每一个关节腔处于光滑、灵活,即中医所说:关节活络为宜的特点,所以对椎间盘、棘突及横棘突等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拳论中讲:气由精变,由弱而壮,生于肾,养于丹田,发于丹田,出入命门,顺脊而行,循经走脉,充于肌肤,环绕纠缠运行,复归丹田之中。”
为此,太极拳缠丝运动是有肾气养精、顺脊缠绕运行、任督相通的一种很好的防病和康复的好方法。
所以,太极拳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太极,人们能够理解太极中的缠丝劲法和放长身肢的话,那么不仅在体育上可以提高运动成绩,同时在医疗保健上可以提高康复几率。
而在物理上就有了更多的掌控,在面对人生时就能够理智的多,在认识自然万物时也就会清晰明了,太极是源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其中的缠丝劲就是空前绝后的至尊贡献。
太极文化,国外有人已美誉此项运动为中国历史上第五大发明,其中的精华——缠丝劲,是最科学的人体运动方式。
太极拳是阴阳、八刚的开合运动
在防治脊椎相关疾病中同样离不开太极拳的阴阳、八刚的开合运动。
太极拳称之为阴阳拳,自始至终贯穿着阴阳,我把阴阳、开合、虚实等分为八刚,即阴阳与开合、虚实与刚柔、卷放与伸沉、快慢与方圆,并在动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进退、中定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构成太极拳的五行基本原则。
太极拳的阴阳、八刚、五行的原则,必须与意气密切配合,即太极拳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神气鼓荡的运动,也就是说太极拳运动既要练意又要练气,这也就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
太极拳在演练中,贯穿着放长身肢的缠丝螺旋运动,动作演练能刚能柔,且富有弹性,一动全动,节节贯穿,相连不断,一气呵成。
它的速度有快有慢,快慢相间;它的力量,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它的立身与动作,要求中正不偏,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和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同时根据动作的要求,结合虚实、轻沉、卷放来配合,一句话,通过以上动作、意气的密切配合来完成。
这第三段(太极阴阳、八刚、五行)对脊椎、背肌、中脉的运动是前两段(放长身肢、缠丝劲)的基础,又能说是中坚的配合,即有中正、有方位、有开合、有虚实、有轻沉的基础上,对脊椎的软组织、韧带、关节囊、筋膜对拔拉长。
在方圆和卷放、刚柔快慢的缠丝螺旋,达到对脊椎、背肌、四肢、关节的圆弧磨合,使椎间组织不压迫神经和牵制脏腑,达到对脊椎相关疾病的保健防治。
工作、生活对脊椎所产生的疾病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加,脊椎的相关疾病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发病人群从开始的中青年发展为15岁以上的青少年)。
主要是学习、工作、压力增加,负荷加重,长期伏案学习,使头颈部后群肌肉长期性的静态拉力损伤,引起静力性肌损伤,初现脊椎相关疾病,如:颈源性头痛,视力障碍,胸椎、腰椎产生挫伤,同样出现心脏、脾胃、肾脏等疾病。
脊椎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骨骼框架重心力轴,其稳定是靠连接脊椎的软组织,由韧带、关节囊、筋膜、椎间盘及肌肉构成无数的软组织,立体三角区来维护起平衡,同时构成的人体三位动态的中心平衡的力轴。
脊柱的稳定是靠周围的肌腱、韧带构成,无数立体三角区来维系其全方位、多角度的稳定整体,构成脊柱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脊椎与内脏功能之间在机构的联系及病理上的影响。
纵看成岭侧成峰,上下连成S”、前二弯曲二后挺”,即颈腰弯曲向前弓,胸骶弯曲向后挺,四个不同的弯曲构成了人体躯干部整体的挺直。
自然的曲度分解了人体的重力,保护了内脏,缓解了大脑的震荡。而人体之所以能直立行走,从生物力学方面,脊椎的四个自然的S”形曲度,构成了躯干与下肢的杠杆力作用。
太极拳旋脊、洗髓养生功法
运用太极拳的长、圆、松、抖调节夹脊肌、筋膜,防治脊椎疾病的功法。是以太极拳中的放长身肢,缠丝圆弧运动,阴阳八刚为基础,对脊椎对拉拔长、伸筋拔骨、关节的圆弧形磨合、松紧卷放,充分调节夹脊肌、背肌及筋膜、肩颈肌、神经、脊柱的横向转动,提高活络、弹性的程度,活血化瘀,剥离筋膜粘连的功效。
再通过抖、弹、松、散使脊椎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达到康复、防治脊椎相关疾病。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练习太极可调节身心,如果持之以恒,对人体各器官、系统都十分有好处,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aijiquanjiaocheng/)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练习太极时要求精神贯注,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思想高度入静,以意导体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病灶。
2、对心血管的影响
太极柔和协调的动作,会促使血管弹性增高,血管神经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刺激。太极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压会下降,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防止血管硬化,并且有利于健康长寿。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在练习太极时,常常伴随着深长的腹式呼吸,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就加强了膈肌的运动。膈肌的运动不仅促进呼吸的深长,还增加了内脏的蠕动,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和肠胃消化能力。
4、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太极要求立身端正、步伐稳健,关节伸屈灵活,会使人养成良好的体型,锻炼有力的下肢,培养灵活、柔韧、协调的素质,这对人们保持青春、防止衰老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初学者宜选简化太极拳
太极拳的流派较多,初学者以练国家体委公布的24式简化太极拳”为宜。简便易学,效果较好。练拳要选在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空气新鲜的室外或室内进行,最好在清晨或傍晚锻炼。
清晨练拳可使身体各器官活动起来,为进入工作和生活活动做好准备;傍晚练拳有助于消除疲劳。练拳前要做好准备活动,打拳时要调整好呼吸,做动作时呼吸要稳定深长,有利于锻炼呼吸肌和增进食欲。
可根据个人的体力来调节练拳时间、次数、架子高低和动作快慢,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0~15分钟。打完拳之后,应该有5分钟左右的放松活动。打完后身体微微出汗,但又气不喘、周身舒畅,这样的效果最好。
图老师小结:由此可见,学习太极拳确实是有着矫正身姿的作用,对于男女老少,都非常适宜。同时,练习太极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塑造一个良好的身姿,还有助于改善心态,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游刃有余,精神倍感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