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或过小的餐具
过大的餐具孩子的小手不易掌控,而过小的餐具又可能使得孩子用餐时汤汤水水溢出,等于是人为地给孩子学习自行用餐增加了难度。
大人的餐具
一般餐具是为成年人设计的,无论从体积还是重量上对孩子都不适合。此外跟大人合用餐具的另一害处是:容易把大人的疾病传染给孩子。
西式餐具
眼下西式餐具十分时髦,于是有的家庭便想让孩子早早接触。殊不知西式餐具中的刀、叉都既坚硬又尖锐,容易将孩子的口唇刺破。如果孩子跌倒,还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外伤。
筷 子
不少父母认为,既然用筷子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那么理应让孩子尽早学会用筷子。然而筷子的使用须通过手部、腕部、肘部、臂部甚至肩部的多个关节的精确协调配合,并不是5个手指的简单屈伸动作。由此,孩子在2周岁之前,学用勺子吃饭更为适宜。一般情况下,孩子3-4岁时才可练习使用筷子。若过早要求孩子用筷子,不但学习有较大困难,还可能会因为动作不协调把饭菜弄撒。要是此时父母不够耐心而责怪或训斥孩子,孩子进餐的积极性便会受到挫伤,食欲也会受到影响。
彩色餐具:“美丽的毒品”
诚然,彩色餐具可吸引孩子的眼球,但绘图所采用的化学颜料对儿童健康却有极大危害。如陶瓷类餐具上的彩图是以彩釉绘制的,而彩釉中含有大量的铅—酸性食物可以把彩釉中的铅溶解出来,由此便可能与食物同时进入儿童体内。大家知道,儿童吸收铅的速度比成人快6倍,如果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将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再如涂漆的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有小片漆块剥落,随食物进入孩子体内自然也有损健康。
某些化学材料制造的餐具
尽管所有制造商都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的产品绝对安全,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购买餐具时,一定要选择信用度高的厂家的合格产品。
难以清洁的餐具
有些餐具由于形状、设计或质地上的原因往往不易清洗干净,或不能进行高温消毒,由此油污和细菌比较容易附着在上面,所以也不是儿童的理想餐具。
巧克力是一种高热量食品,但其中蛋白质含量偏低,脂肪含量偏高,营养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饭前过量吃巧克力会产生饱腹感,因而影响食欲,但饭后很快又感到肚子饿,这使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进餐习惯被打乱,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
巧克力含脂肪多,不含能刺激胃肠正常蠕动的纤维素,因而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再者,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儿童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多吃巧克力还会Tulaoshi.Com发生蛀牙,并使肠道气体增多而导致腹痛。因此,3岁以下儿童不宜吃巧克力,稍大一点的孩子吃巧克力要适量。
牛奶与巧克力不宜同食。有的家长为给孩子增加营养,在牛奶中放些溶化的巧克力。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结合以后,可形成草酸钙,如果长期食用,容易使孩子的头发干燥而没有光泽,并出现缺钙和发育缓慢的现象。
为啥男孩不男孩?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一份调查报告更加深了男孩的“危机感”,引起社会的关注。
这图老师项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
男孩“麻烦”比女孩多
“男孩危机主要体现在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上。”专家指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个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危机。
以学业为例,2006—2008连续两个年度,在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再看心理危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达68.64%,远远高于女性的31.36%。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已成为国际性现象。在英国,女生几乎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辍学,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
男孩需要“因性施教”
“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因生理发育迟缓所致。”研究组认为,三大原因造成目前的男孩危机:一是忽视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为此,专家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二是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三是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跑动,许多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等。
在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练习、记忆优先,这样更加容易发挥女孩的优势。
如何拯救男孩,造就新时代的男子汉?“改变对男孩的态度,建立按照性别施教的教育模式非常关键。”专家提出了4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按照性别施教。
尽管电脑的普及,让写字这件事变得离人们生活越来越远,可作为一种开发智力的方式,家长早早教孩子拿起笔的现象还是极为普遍。不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沈晓明对此明确表示,过早,特别是6岁前教孩子学写字,并不利于他们将来的成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沈晓明解释说,孩子的手通常要到七八岁时才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6岁以前,都是“肉肉的”,抓笔时只能握成拳头状,指尖朝内握着笔尖部分,这样一来,握笔的手就会遮挡住自己的视线,势必造成侧头来看纸写字的姿势,长期如此,将给孩子在无形中埋下近视隐患。
从事相关教育工作已近15年的殷勤老师也告诉记者,孩子过早地学写字,不仅姿势难以保持正确,而且握力有限也不足以写出刚劲有力的漂亮字,加之家长本身对于一些汉字的笔画笔顺并不了解,容易造成孩子笔画与笔顺的错误,这三个不利影响对孩子来说犹如“拔苗助长”,因此并不可取。
殷勤老师提醒年轻家长们,6岁以前,可以以教孩子识字为主,马路上的商店名称、指路牌等都可以成为生活的天然教材,这些比死板的识字卡片更能提起孩子的兴趣;而6岁以后可以适当地教孩子学写字,但务必遵循“求质量不求数量”的原则,写得不过关一定要严格要求重写,但在孩子手腕与手臂力量尚未完全发育好的情况下,写字时间应该有所控制,刚开始的1个月,以每次一刻钟为宜,以后逐渐增加。
最重要的,无论教识字还是学写字,家长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才不至于使孩子丧失对汉字的兴趣,以免给课堂学习及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爸爸教孩子说四川话,妈妈教东北话,结果女儿到两岁半了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专家提醒,3岁以下的幼儿需要单纯的语言环境,不宜同时学习“多种语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yuerzhishi/)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在义诊时碰到一对四川夫妻,丈夫是四川巴中人,妻子是辽宁大连人,女儿在巴中出生后一直没有外出,但是到两岁半还不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只能说“啊”“不”“(m.tulaoshi.com)走”“不要”等两个字以内的简单词汇。小姑娘的爸爸介绍,他们在家是用各自方言进行交流,在女儿没满周岁时,他们开始用各自的方言教她说话,结果到现在,孩子也只会最初学会的一些词汇。
赵聪敏介绍,夫妻双方语言差异较大,用两种方言教孩子学说话,不仅不能让幼儿增强语言认知能力,反而会对幼儿学习语言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导致语言思维混乱。赵聪敏说,3岁前的幼儿需要比较单纯的语言环境,如果父母双方来自不同的地域,在家中最好选择一种语言交流。如果家长打算引导孩子学习外语,最好是在3岁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