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孩子不小心碰倒热水瓶、热水杯,很容易被热水烫伤;
2.洗澡前,如果父母不注意放水的顺序,比如先倒入热水,在取冷水时,没了大人看护孩子自己坐入盆中或碰翻了热水盆,也容易发生烫伤;
3.烧好的滚烫的菜汤放在桌子上,如果小孩自己用手去拿,导致菜汤翻下也是烫伤的常见原因。一般为前胸部、头面部烫伤;
4.电熨斗用完后,未放到安全处,孩子觉得好玩,用手去碰,结果造成手部的烫伤。
◆ 烫伤后紧急处理五步骤:
烫伤发生后,现场急救非常重要,关键的是要抢时间,这关系到烫伤的愈后是否良好。
具体的处理方式:
第一步:迅速避开热源;
第二步:采取“冷散热”的措施,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或将伤处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这样可以使伤处迅速、彻底地散热,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渗出与水肿,缓解疼痛,减少水疱形成,防止创面形成疤痕。这是烫伤后的最佳的,也是最可行的治疗方案;
第三步:将覆盖在小儿伤处的衣裤剪开,以避免使皮肤的烫伤变重;
第四步:创面不要用红药水、紫药水等有色药液,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也不要用碱面、酱油等乱敷,以免造成感染。
◆ 特别提醒:
1.如宝宝有发烧的情况,局部疼痛加剧、流脓,说明创面已感染发炎,应请医生处理。
2.对于严重的各种烫伤,特别是头面、颈部,因随时会引起宝宝休克,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3.头、面、颈部的轻度烫伤,经过清洁创面涂药后,不必包扎,以使创面裸露,与空气接触,可使创面保持干燥,并能加快创面复原。
4.烫伤发生后,千万不要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皮肤,也不要急着用毛巾拭擦。
预防烫伤:父母对宝宝的教育和自身的意识要并行,发生烫伤对宝宝来说是十分痛苦的,因此,一方面父母从宝宝3岁时就要开始向他反复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比如:教会宝宝在使用饮水机时先接凉水再接热水;洗澡时一定先用手试一试水的温度再洗澡等。
另一方面,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更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意识,要特别注意家中的开水壶不要放在明处;暖瓶不要放在桌旁床边;过烫的用具和食物一定不要让宝宝接触到,以免宝宝碰倒造成烫伤。
他丰富的视觉体验,鼓励宝宝的创意,爱护他的想象力。不要用训练的方式教导宝宝学画,不要剥夺他自由发挥的权力,更不要用像或不像来评价宝宝的作品。
数学逻辑能强力的宝宝
这种类型的宝宝很喜欢走迷宫,他们能在一堆看起来乱七八糟的线条中靠直觉迅速找到最便捷的通道,而且丝毫不觉得厌烦。所以买一些这种类型的图书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黄任之副教授:基于此类宝宝的天性,他们所喜欢的游戏大多只要出一个归类标准,或是提出一个问题,即可以自己静静地思考、完成,不需要爸妈过多的参与和陪伴,除了下棋。而与这类宝宝下棋也是很考验爸妈智力的一件事情,因为他们非但需要一个对手,更需要一个老师,所以经常会对爸妈下的每一步棋都刨根问底,非要听出个所以然才罢休。
专家建议:对于数学逻辑智能强的宝宝,家长应该学着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在他们两三岁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宝宝学着将物品分类,再大一点了,可以让他们试着按高低、大小等方式排序,将所有的特性一一分类,既充分利用了家里现有的资源,也训练了家长的急智,何乐而不为呢?
善于观察的宝宝
观察能力强的宝宝钟情于“活物”,相对于玩具而言,他们更喜欢有生命的东西。
黄任之副教授:这类孩子喜欢花园,更爱动物园和植物园,哪怕是小区里偶然遇到别人家的宠物也能让他念叨好几天。可以说这类宝宝是不需要玩具的,他们的玩具就是小猫、小狗、小虫、小鱼、小花、小草……他们最热衷的游戏就是喂小动物、给盆景浇水。与其给他买玩具,不如让他养点小宠物或种些花草,肯定更让宝宝喜欢。
具有较高观察能力的宝宝属于实干家,总是喜欢亲自动手去验证,往往不听爸妈的指导而只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
专家建议:不要因为嫌脏而不让宝宝接触动植物。爸妈亦要给宝宝正确的指导,免得喂得太多、太勤而把小动物撑死,水浇得太多而使植物的根烂掉枯萎。
爱运动的宝宝
肢体运动智能强的宝宝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爱户外活动、体育活动。他们活泼好动,动作灵活、协调,平衡能力很强。
黄任之副教授:肢体运动智能强的宝宝可以说是对玩具最具“杀伤力”的,他们最爱研究玩具的内在结构,比如轮子为什么会转、灯为什么会闪、动听的音乐是从哪里发出的。他们喜欢从高处跳下、喜欢跳远、喜欢攀登、喜欢钻狭窄的地方,喜欢骑着小车故意撞向墙角……会让你为他的安全担心不已。
专家建议:爸妈不应该对宝宝拆坏东西大加责骂,而是应该告诉宝宝很多东西拆开就再也不能恢复的道理,并且提供给宝宝可以拆的东西。拆装玩具无疑是最适合空间智能强的宝宝玩的玩具,另外一些安全的廉价的日用品也可以给宝宝去拆解。在宝宝拆装的过程中,爸妈可以适当教宝宝正确的工具使用方法;游戏的时候应该多指导宝宝掌握保证自己安全的技巧而不是一味地制止他的行动。
“年文化”探究ABC
与春节和过年有关的传说:“年”的传说。比如:“春节”的由来等。
本地在过年期间的习俗:年夜饭、放鞭炮、守岁等。各地、乃至不同家庭还有不同的习俗,比如江浙一带过年要吃汤圆,北方则吃饺子;比如姑苏城外寒山寺的过年钟声。
对这些习俗进行分类:饮食类、衣着类、家居布置类、活动类……
讲完本地、自家的习俗之后,再看看其他地方,比如东北、广东、台湾等地区的习俗,哪些与我们相同,哪些不同。
深入探寻
从前面列举的习俗中,分别挑选一种饮食类、一种衣着类、一种家居布置类、一种活动类习俗,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对象。
讲述这些习俗与自己或父母、亲戚、朋友……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通过网络、书籍、请教父母或长辈等方式,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变化及相关故事。
思考这些习俗与我们当下生活的关系。
研究报告
安排一次“报告会”,可以在家庭内部,也可以召集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每个孩子都用自己制作的材料对自己选择研究的习俗做出展示说明。
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鼓励他在了解习俗的基础上,据此写一个虚构性质的小故事,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画,将创作融入探究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