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胎儿都可以提高IQ,也可以提高EQ。IQ和EQ就像是一个铜钱的两面,两者应该均衡发展。若是只注重IQ,那只能止于机械性智慧,而EQ正是补充这一点的因素。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会步向成功。”
“首先,我希望孩子可以健康,然后就是聪明了。当然,如果可以生出英俊的孩子就更好了。”
如果向孕妇提出想要怎样的孩子的问题,十之八九会做出这样的回答。
但是最近却有了一点点变化。现在可以用超声波正确诊断出胎儿的健康状态。畸形儿和遗传性疾病也可以通过遗传因子的检查而正确判断出来。孕妇的健康状态也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只要没有发生特别异常的情况,那么基本上谁都可以生出健康的婴儿。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孕妇想要聪明的孩子的愿望反而变得更加强烈了。
每当听到这样的回答时,我就会对她说:“任何一个胎儿都是天才。”
听到我的这句话,大部分的孕妇都会想到IQ方面,而这明显是一个误解。因此,我会紧接着解释: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胎儿一生出来就一定会是天才,而是说任何胎儿都可以成为天才。”
孕妇的表情就会变得稍微失望,我继续解释:
“您可能在数学方面没有天赋,但您肯定也在某个方面极具才能。如果您从小开始一直发展这一才能的话,这时候的您很有可能就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了。如果您的孩子可以从胎儿时期就开始朝他所独具的某一才能发展的话,肯定也是前途不可限量的。”
如果我说到这里,孕妇们就可以或多或少地理解我的意思了。
我们很多人对IQ的理解都是错误的。如果单从字典上看,IQ只是一个智力指数。但实际上,智力是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总和。如果想要有所作为,甚至对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话,IQ就必须和EQ均衡发展。
因此,我经常会对孕妇说出如下一段话:
“任何胎儿的IQ都可以提高,而且EQ也可以提高。这两者就像是铜钱的正反面。如果只注重IQ也是不可以的,那只能止于机械智力。而EQ正是补充IQ之不足的良方,要想成功的话这两者必须均衡发展,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智力。当然,孩子诞生后会在哪个方面获得成功是未知的事情。因此,父母也不能强求孩子。”
那么,让孩子的EQ和IQ均衡发展的必须条件是什么呢?据我想来,如果按重要程度顺序列举的话,其排序如下:
对胎儿大脑的适当刺激。
孕妇健康的子宫环境。
优秀的遗传因子。
和我交谈过的孕妇中也有夫妇两人皆是优秀人才的情形。也有以前在上学时,学习成绩一般的父母。但是,当他们关心自己的孩子时,我的答案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你们的孩子都是天才。这句话并不是我想安慰他们,而是因为从我上边所说的三条基准来看的话,任何胎儿具有成为天才的可能性。
所谓的聪明泛指大脑灵活,这也从侧面表示出大脑神经细胞极快的反应速度。有些人之所以可以做到快速运算、快速理解乐谱,全都是因为大脑反应速度快的原因。而这是可以训练的。另外,任何人最初的学习地点都是母亲的体内。
在母亲体内时学习情况和环境不如意的时候,就会出现意外。
“孩子他爸和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每次都是稳拿第一。在刚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以为他就算不是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至少也是一名英才。现在,孩子已经五岁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学习能力却越来越低了。尤其是计算能力,可以说是每况愈下,这让我最难以理解。你要知道,我们夫妻两人可都是理科的啊。”曾有一位孕妇这样向我诉苦道。
我向那位母亲询问了一下当时怀孕时的生活情况。夫妻之间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当时丈夫在研究所工作,经常出差到国外,而妻子也正进行硕士课程,因此没有像别人一样进行细心的胎教。
随即,她又说出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在那段时间,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夫妻两个人闹别扭,分房睡。我很想继续完成博士课程,而丈夫则以就算毕业了也没有把握当教授为理由反对我的选择。因为两人的意见相左,所以在当时闹得很厉害,和解起来也非常困难。”
“那你那段时间的精神压力应该很大吧?”
“……”
我是在一年前遇到这位孕妇的,因此也没有权利评论她第一个孩子。也有可能那个孩子其实很聪明,只是父母的期望太高而已。
但是我不得不想到,如果当时怀孕的时候夫妻两人可以对胎教多一些关心,而孕妇的心理也可以更安定一些的话,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奇才了。因为相对来说,聪明的父母生出聪明的孩子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而已。如果了解了大脑的生成过程,任何人都会确信自己可以生出聪明的宝宝了。
在胎儿的遗传因子里不仅有父母的记忆,就连遥远的祖先的记忆也包含在其中。人类在生出来的时候已经带着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这些神经细胞相结合而形成的约50兆以上的神经键。只要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猜出胎儿的智力也是有差异的。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如果这是决定性因素,那我们人类就属于没有个性的人造人了。
大脑想要正式运作,需要出生时携带的50兆神经键的20倍左右。这并不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一个胎儿得到的遗传因子绝不可能造出这么多的神经键。如此众多的神经键来自于环境,所以我们说,环境才是可以实现大脑运作的最重要因素。
那么,怎么样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呢?我们认为,出生后的环境非常重要,但是母亲体内环境却更加重要。也就是说,神经键的活性程度是左右人类智力的第一个因素。此时活性化的大脑会陪伴人的一生,并左右着他的生活。
智力也是如此。一直以来,我们坚信人类从生下来到三岁之间的大脑发育可以左右人生。我们都知道,此时孩子的学习速度是大人的一千倍。
但实际上,这种初步学习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我认为,怀孕第三周出现原始细胞,也就是大脑的脊髓的前身时,这种学习就已经开始进行了。因此,从此时开始一直到宝宝出生,对胎儿进行适当的刺激,是会形成最佳的大脑环境的。
婴儿六个月大时,就可以独立坐起来了。九个月大时,就可以叫出爸爸和妈妈。一岁后,孩子就已经可以开始走路。表面上看起来,这些变化都是在宝宝出生以后才出现的,而事实上,所有的变化都源自于母亲体内的变化,而这些肢体动作的变化的起点就是大脑的形成。
胎儿大脑在怀孕第三周的时候就已初步形成,随即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等到第六周的时候,调节肌肉运动的小脑就开始发育,脑下垂体也开始形成。因此,在怀孕第七周的时候对孕妇的腹壁施加压力的话,胎儿就会侧身。虽然只是最开始的阶段,但这说明胎儿的大脑的确是有了反应。
等到怀孕第28周,胎儿的大脑开始产生皱纹,这也说明他的脑细胞数量变得更多。具体的数量因人而异。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会让这个数量因人而发生差异呢?
怀孕5个月
1.胎儿发育:
·身高约25厘米,体重约250克。
·头部比例占全身的1/3。
·可明显感觉到胎儿的运动(胎动)。
·皮下脂肪增加。
·全身长出胎毛。
·愈来愈像人的形状。
·胎盘愈来愈大。
2.母体变化:
·子宫大小如同成人的头,
·子宫底的高度约15厘米,满5个月时,上升到肚脐附近。
·可看出腹部变大。
·经产妇在本月初可能感觉到胎动,初产妇可能到月底或下月初才会感觉到胎动。
·母体的脂肪明显增加,体重每星期增加约300克。
3.注意事项:
·注意乳房的清洁,可做乳房按摩,但不宜过度刺激,以免引起早产。
TuLaoShi.com ·可穿戴胸罩以保护乳房。
·性行为要小心,避免压迫腹部。
·牙齿不舒服,可以接受牙医诊治。
·维持饮食均衡,注意营养摄取。在此期间要开始多摄取蛋白质与维生素,例如牛奶、蛋类、鱼、肉、豆类及各类蔬菜、海菜等。为避免便秘,必须多吃蔬菜和水果。
羊水是什么?
羊水,是指怀孕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在整个怀孕过程中,它是维持胎儿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羊水的成分98%是水,另有少量无机盐类、有机物和脱落的胎儿细胞。
它有什么作用?
1.保护胎儿,使胎儿能在稳定的压力和温度中成长。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2.预防外界细菌感染,即使已经感染,也可使其降低到最小限度。
3.具有润滑作用,分娩时,产道不会过于干涩。
4.减少子宫收缩时对胎儿的压迫,使子宫收缩压力较平均。
5.形成水囊,在生产时对子宫颈和产道有软化扩张的功能,减少对母体的伤害。
6.可以作为评估胎儿健康和性别的主要指标。
多少量是正常?
一般来说,在孕20周时,平均是500毫升;到了28周左右,会增加到700毫升;在32~36周时最多,约1000~1500毫升;其后又逐渐减少,到妊娠40周时约为800毫升左右;妊娠42周时减为540毫升。
羊水量临床上是以300~2000毫升为正常范围。超过了此范围称为“羊水过多”,达不到这个标准则称为“羊水过少”。
羊水过多时……
有哪些危害?
● 羊水太多,子宫膨胀过度,准妈妈会出现呼吸困难、下肢及会阴水肿。
● 胎盘早期剥离的几率比较大,危及母子的生命。
● 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大出血都是可能发生的合并症。
● 容易造成早产。
就医指征
如果在妊娠20~24周内,出现腹部胀痛、呼吸困难、口唇青紫、心慌、不能平卧、下肢浮肿、静脉曲张、行走不便,并伴有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等症状,可能是急性羊水过多症,应及时检查治疗。
医生处方
● 羊水过多合并胎儿畸形时,处理原则为及时终止妊娠。
● 羊水过多,但胎儿正常时,应根据羊水过多的程度与胎龄而决定处理方法。羊水过少时……有哪些危害?
● 长期羊水过少,会使胎儿受压迫,产生面部畸形或手脚姿势不正确。
● 过期妊娠时羊水少,常提示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窘迫,易发生胎死宫内,或新生儿死亡。
就医指征
羊水过少可通过B超检查得知。当羊水过少时,应立即找出病因。
医生处方
● 孕中期羊水过少,应严密随访。可通过B超检查,观察胎儿有无泌尿系统畸形。
● 必要时应给予羊水灌注,增加羊水量。
● 孕晚期发现羊水过少,应及时入院待产,短期内重复测定羊水量、测胎动,同时做胎儿电子监护及胎盘功能测定,以决定处理方案。
Tips
在妊娠期间,准妈妈应注意自我监护与产前检查。对于过期妊娠和已生过一胎畸形儿的准妈妈,更应加强产前检查。
指导专家/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 范玲 文/冰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