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前包皮过长属正常现象
你可能听说过,很多西方国家的男孩子一出生就会“割包皮”,为什么我们周围的男孩不这么做呢?那么,怎样才算包皮过长?包皮过长一定要手术吗?什么时候接受手术比较好?相信每个男孩子的父母都会面对这些问题,大多数家长也很疑惑。
哪种情况才算是包皮过长?专家介绍,包皮过长是指阴茎头完全被包皮包裹,但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及阴茎头,勃起状态下无法自行上翻并露出阴茎头。
什么是包茎?包茎是指阴茎的包皮口狭小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使包皮不能上翻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分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性包茎指婴儿出生时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粘连,数月后粘连逐渐吸收,包皮与阴茎头分离。大多数男孩子包皮与阴茎头分离可持续到青春期,随着阴茎的发育和勃起,包皮可自行向上退缩外翻而显露阴茎头。
数据显示,在刚出生的男婴当中,绝大部分的包皮要包在龟头上不能退下,包皮可退到冠状沟的婴儿,只占到总数的5%左右;到了3岁时,这个比例大约可以达到90%。所以,3岁之前包皮完全覆盖龟头,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又称为生理性包茎,不具有任何的病理意义。如果3岁后包皮还不能退到冠状沟,就称之为包茎了,有可能需要采取包皮环切术。
【特别提示】有包茎的孩子,由于分泌物积留于包皮下,经常刺激黏膜会造成阴茎头包皮炎。后天性包茎,多继发于阴茎头包皮炎及包皮和阴茎头的损伤,这种包茎不能自愈。
注意清除包皮垢是防癌关键
包皮环切术有何益处?在医学上,可以减少阴茎癌的发生率,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率,减少女性配偶宫颈癌的发生率;在生活上,可以追求外表上美观,而且环切后可避免反复清洗阴茎的烦恼。
哪种类型的男孩需要做包皮环切术?多大年龄做比较合适?
据了解,犹太男子由于在出生后的第8天便行“割礼”,因而这个民族几乎没有阴茎癌发生,其女性发生子宫颈癌者也极少。而另外一些民族和地区,由于施行包皮环切术的年龄较晚,其阴茎癌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似乎说明,阴茎癌与包皮过长或包茎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施行包皮环切术的年龄越早越好。
另外还应了解一个事实,癌症,特别是阴茎癌并不是一种高发病,更不是流行病。包皮切割潮从流行病的角度来看,起不到降低癌症发病率、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作用,而且儿童期行包皮环切术,有发生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如果没有特殊医学原因,不推荐手术治疗。
对于原发性包茎,如果没有手术适应症,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常适合于6~7岁以内)。可应用0.05%~0.1%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软膏或乳剂局部涂抹,每日两次,疗程20~30天。外用激素对包皮粘连无效,不推荐使用。青春期(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前儿童,不论是包皮过长还是包茎,如无反复感染或粘连,均不主张手术;青春期后男性如有包茎,则需手术;(图老师整理)青春期后男性包皮过长,如合并反复感染、粘连或上翻包皮过紧,应行手术。
【特别提示】实际上导致癌症的主因是包皮垢的刺激,只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可以消灭包皮垢,大大减少癌症的发生,可见,注意清除包皮垢是防癌的关键。
一般性包茎手术可在门诊完成
手术后的恢复期需要多长时间?护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术后恢复期要多久,这和患者自身的体质、选择包皮手术种类及患者术后休息时间有关,恢复时间一般7~10天。术后伤口会有轻微疼痛及淤肿的情形,应定时服用止痛药,约7~10天后即可痊愈。此外还应注意:
1.按照医嘱用药消炎。
2.手术后家长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
3.手术后伤口用吸水纱布固定,3天后拆除纱布,暴露伤口,用抗生素药膏及4%硼酸水清洗。
4.手术一般采用短期可吸收的合成线缝合,不用拆线。
5.手术后阴茎水肿是正常现象,应注意让孩子穿一些宽松的衣裤,避免摩擦阴茎。
手术大约多长时间,是否需要住院?术前要做哪些准备?在手术后的用药方面有什么要求或限制?一般性包茎手术需要40~60分钟,健康的孩子可以在外科门诊完成,不需要住院。但是手术前,一定要洗澡,洗净阴茎及其周围皮肤。手术后口服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特别提示】当发现孩子患包茎或包皮过长时请不要着急,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就诊。医生一般会给出一个合理的建议,既要保证孩子健康发育、生长,又尽可能免除手术之苦。
据二医大附属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统计,其开设的儿童心理门诊,1999年的门诊量仅为152人次,去年一下子飚升至410人次。中心儿童保健科主任金星明提出:学龄期儿童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该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关注了。
“学校恐怖症”。一寄宿制小学一年级生,得了个“怪毛病”:每周一上学前常有莫名胃痛、腹痛出现,而到了周五回家时,所有症状均不治而愈。经心理门诊诊断:其患的正是“学校恐怖症”。据介绍,这种现象以往较易出现于初进托儿所或幼儿园的儿童,可近年来,发病儿童年龄明显增大、持续时间延长。
“畏学厌学”。“学习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了”,是此类儿童的普遍心态。有些家长替孩子包办了一切事物,学习测验考试全程陪同,孩子只知道是“父母要我学”;另一些家长期望值过高,孩子达不到要求,动辄便打骂,最终孩子“横竖横”,产生畏学与厌学情绪。
交往障碍。小夏在学校里是个小“霸王”,常常故意招惹同学,严重时拳脚相向。专家分析,这其实是一种交往障碍:想交往却不知如何正确交往。而另一类儿童在与同学发生冲突后会产生胆怯和退缩心理,严重的可发展至厌学。
情绪障碍。一小学高年级女生自述有胸闷、大汗淋漓等症状,可常规检验却查不出任何问题,直至到了心理门诊,被诊断为情绪障碍:原来是班干部选举落选,心理问题外化成躯体化表现。
学龄期儿童心理问题林林总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如何应对?专家指出:家长言传身教至关重要,自己先拥有健康心理,才能科学引导孩子调整心态。孩子一旦出现心理问题,毋庸讳疾忌医,求助心理医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