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麻疹,很多人可能并不陌生。麻疹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遍接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扩散,每年在冬春两季呈季节性高发。据相关统计,我国麻疹疫苗接种阳性率及阳性保护率均低于发达国家,整体麻疹患病风险高,而试验证明这与我国婴幼儿维生素A严重缺乏的现状紧密相关。
认识麻疹,预防为主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中耳炎、气管炎、肺炎、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我国自1965年以来,开始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麻疹病毒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很容易传播,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更容易引发疫情。专家建议,避免染上麻疹,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果身体出现发烧、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且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如果被诊断为麻疹,患者应根据医嘱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或朋友,并且遵循卫生防疫人员的建议,对周围密切接触的人群要及时接种麻疹疫苗,避免病情扩散。
据悉,麻疹是全球死亡病例较多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麻疹死亡人数已从2000年的75万人/年下降到2007 年的19.7万人/年,死亡人数的大幅度下降主要归功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其他项目组织近年来在麻疹病情严重的国家广泛补充维生素A,来提高麻疹疫苗接种成功率。
调查显示,维生素A 营养状况对于机体维持麻疹IgG 抗体处于有效保护浓度具有重要意义,之所以我国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的高水平保护率不理想(22%-80%),主要是由于我国婴幼儿维生素A处于普遍缺乏状态。因此,对于预防麻疹最根本的做法,还是要从婴幼儿时期补充维生素A,提高身体抵抗力,避免病毒入侵。
远离麻疹,从小补起
我国麻疹疫苗属于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范围,首次接种在宝宝8个月的时候,并从2010年9月,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麻疹强化免疫。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麻疹免疫阳性率都不是特别理想,而近来的研究也表明,这其中与我国儿童体内维生素A水平低,处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的孩子比例高有关。我国属于中度维生素A缺乏国家,部分西部地区还属于重度缺乏地区。
维生素 A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有“抗感染维生素”之称,维生素 A 缺乏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5 岁以下维生素 A 缺乏的儿童更是达到1900万。国内外研究显示,维生素A能完善、维持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增强呼吸道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病风险;经研究证明,日常补充维生素A可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并且对麻疹病例临床治疗和麻疹疫苗接种效果影响明显。
经过临床试验证明,麻疹患者临床治疗时适量补充维生素A可以降低肺炎、腹泻、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缩短麻疹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婴幼儿接种麻疹疫苗时补充维生素 A可以促进麻疹抗体 IgG 的产生,有效提高麻疹接种阳性率并延长免疫时间;日常合理补充维生素A能预防其缺乏,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麻疹的发生率。
这就要求父母们应该重视从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其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华教授明确指出,从宝宝出生后15天起,需要每天补充一粒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AD同补,不仅有效预防麻疹,更可全面提升抵抗力,促进宝宝钙质吸收,强健骨骼生长,使宝宝健康无忧,远离疾病困扰。
秋季荨麻疹防治手册
“秋荨”是秋季皮肤病中的一种高发病。不少病人起病初期,都以为是蚊虫叮咬造成的瘙痒,没有多加注意。
刚进入秋季,“皮痒痒”的人群可不少,把皮肤科医生们忙坏了。这个季节,患上荨麻疹的病人特别多。“秋荨”是秋季皮肤病中的一种高发病。不少病人起病初期,都以为是蚊虫叮咬造成的瘙痒,没有多加注意。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瘙痒的反复、多部位发作,难以忍受了,前来医院就诊,被医生告知患上了秋季荨麻疹。什么是“秋荨”?如何去防治“秋荨”?听专家怎么说。
秋季荨麻疹小知识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块”,是一种常见而病因较为复杂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秋季荨麻疹,顾名思义m.tulaoshi.com就是秋天发作的荨麻疹。这类荨麻疹的发作原因是和季节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在四川,盆地气候潮湿,而潮湿又特别容易滋生病菌。“秋风扫落叶”,生动而形象的告知我们秋天的风是很厉害的。风在这个季节,不仅吹走了残花落叶,也成为了病菌的传播者,把病菌传播到人的体表。秋季,天气还有些微热,人们暴露在外的皮肤,就成了病菌滋养的温床。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除了季节因素外,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因为食物的过敏和感染。食物过敏常见的食物,老百姓最常想到的是一些“发物”,诸如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实际上,医学上称任何食物都可引起荨麻疹。巧克力、花生、西红柿、大蒜、洋葱等。甚至,一些食物里添加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也可引发。 123
麻疹是怎么回事
对于婴幼儿,麻疹曾经是危及小儿生命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麻疹潜伏期常为6~18天,有低热、精神差现象,易被家长忽视。发病时可有高热、眼结膜充血、流泪、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发病第3天在口腔两颊的黏膜上,出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为玫瑰红色,略高于皮面,疹间皮肤较正常,出疹顺序为颈后,渐波及额、面部,然后自上而下顺次延至躯干和四肢,有的到达手掌和足底。4~5天后,进入恢复期。出麻疹的孩子全身抵抗力降低,这时若护理不好或环境卫生不良,很容易发生肺炎、喉炎、脑炎、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浮肿、干眼症等合并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麻疹病毒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从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麻疹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
麻疹的治疗没有特异性,应注意加强护理,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吃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屋内保持空气新鲜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8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病较少,9~12个月的婴儿应该接种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发生。
当婴儿没有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时,不慎与麻疹患儿接触,您可带孩子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给予丙种球蛋白注射以预防发病,或者在接触病人2天之内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以使孩子不发病,或即使发病也可减轻病情。但两种方法只能采取一种。
若孩子患过麻疹,将终身不再发病。
本文摘自《宝宝的头12个月》,由北京中山响沙图书发行中心授权图老师育儿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麻疹的并发症
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病变有可能波及全身脏器,因而引起并发症。多见于重症病例或营养不良,抵抗力差的孩子。重症病例多持续高热不退,皮疹透发不好,仅隐约可见或刚出即消,或为出血性皮疹,或体温突热下降。这些表现提示并发症的存在。
麻疹为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病变发生在上呼吸道。所以,麻疹病孩均可有流涕,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患儿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为喉炎和肺炎。引起喉炎和肺炎的病菌可为麻疹病毒或其他病毒,更多的是细菌。一旦出现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应考虑并发喉炎。咳嗽加重,特别是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因缺氧而烦躁不安、口周或唇部发绀,应考虑并发了肺炎。此时,医生在孩子的胸背部可听到细小水泡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做肺部X线检查,见到典型阴影,即可确诊。
重症麻疹患儿还可并发心肌炎。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及唇部发绀,脉跳增快Tulaoshi.com或搏动减弱,或脉律不齐、时有时无、间隔不等。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这一点是肺炎和心肌炎所致呼吸困难的重要鉴别点。因为在心肌炎时心脏可明显增大,平卧时增大的心脏压迫双肺,使肺的膨胀受到限制,致使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同时,平卧状态使回到心脏的血量增多,增加了原已功能衰竭的心脏负担。医生检查时,可发现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跳加快、心脏增大,X线检查可见心搏动减弱、无力、心脏增大、肺部淤血。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炎的诊断很有价值,特别是对心律不齐的孩子,可以弄清楚是什么性质的心律不齐。
脑炎也是麻疹常见的并发症。当患儿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惊跳和抽风。颈部发硬,用手放在孩子的脑后而将头前倾时,可感到抵抗和颈部疼痛。前胸尚未闭合的婴儿,可见局部膨隆凸起。此时,应考虑患儿并发了脑炎。做脑脊液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有并发症表现的患儿,一定要送医院检查和治疗。重症可因治疗不及时而发生生命危险。
麻疹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1950~1965年,未进行麻疹疫苗大规模接种前,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如在1959年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1000万,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 1965年,我国开始使用液体剂型麻疹疫苗,此后发病率不断下降,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病率在200/10万~600/10万之间波动,报告发病数在150万例至500万例之间。
1978年,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并开始建立冷链系统,实施麻疹计划免疫之后,我国的麻疹发病率下降了近99%。
1986年,麻疹疫苗改为有效期较长的冻干疫苗,并对儿童执行8月龄和7周岁两剂次免疫方案,此后报告发病率在4/10万~12/10 万之间波动。
1998年,我国提出加速麻疹控制的目标、提高了麻疹疫苗的接种普及率,当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4.5/10万,此后每年报告病例数为 6万~10万例左右。
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由于统计方式发生变化,200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水平较上年增加近一倍,达9.5/10万。
2006年,麻疹发病率降到0.1/10万以下。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国麻疹报告发病率接近10/10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消除麻疹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2009年,全国麻疹报告病例52461例,发病率达到3.9/10万,每10000例病例中仅有7例死亡,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将麻疹发病率降至0.1/10万以下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麻疹的治疗和护理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对于麻疹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tulaoShi.com,包括西药和中药。一般无细菌继发感染时,不必用抗生素治疗,可服用中药。在皮疹尚未出现前的前驱期,采用"辛凉解表"为主的治法,在清热的同时通过解表发汗,以促使皮疹透出。方药中有板兰根,银花,薄荷,茅根,芦根等,特别是鲜茅根和鲜芦根最为重要,可单服鲜芦根汤。在皮疹开始透发时,以清热为主,重用清热解毒药银花、连翘、板兰根、紫草等,同时继用茅根、芦根等解表药。
西药的治疗是对症处理,如高热在39*C以上可用退热药,常用的阿斯匹林,主要是发汗退热,与中药解表药的作用相似。不宜用冷水或冰水浸湿的毛巾冷敷,因为这样可使血管收缩,影响发汗,阻碍皮疹的透发。热度超过40*C时,在做好保温的情况下,可用酒精擦浴,使毛细血管扩张而散热,这样不会影响皮疹透发。
当并发肺炎、喉炎时,多由细菌引起,因此应使用抗生素,为了更快地控制感染,多采用静脉输入。心肌炎和脑炎,就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应由医生决定。因此在有并发症时,患儿一定要住院治疗。
麻疹无并发症,患儿可在家治疗观察。做好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需要。患儿有病后,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少量多餐。因发热汗出,呼吸快,失去的水分较多,要勤喂水。多喂水也可起到清洗口腔的作用。做好鼻、眼、口腔、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要避免寒风直吹。最好在通风时将患儿暂移到另一室,通风完毕关窗后再将患儿移至原室。室内温度不宜过高,湿度应合适。不能在室内吸烟及做饭。外人尽量少接触患儿,家人感冒时应绝对禁止进入患儿室内。注意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注意患儿呼吸、脉跳、面色、精神情况,一旦发现有并发症的表现,应立即送患儿去医院。
小儿麻疹是什么样的症状?
对于医生来说,鉴别发疹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母亲最好从一开始就有一定程度的思想准备,发疹可能是急性热性病的发病症状,也可能是婴儿发生的湿疹,如果一点儿都不懂就很难办。那么小儿麻疹在发作后,会有哪些症状呢?
从皮疹出现前2—3天就持续出现38。C左右的热度,在刚刚觉得热度下降的时候,出现皮疹,热度此时再升高,这就是麻疹。
麻疹患儿从初次发热开始,就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即严重的卡他状(粘膜的表层炎症)。如果不清楚受感染的时间,在皮疹出现以前很难诊断(潜伏期约11天左右)。如果自发热2。3天起,颊粘膜上出现白色小斑点(费科氏斑),这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
麻疹的皮疹自耳下的脖筋开始出现,扩展至全身,在出现皮疹的时候,常有眼睛充血,流鼻涕等现象发生,使人感到孩子脸上不干净。
麻疹的发烧一般在5~6天后开始下降,皮疹逐渐消失,留下暗褐色的斑痕,并可有糠状脱皮。
现在因为有了胎盘球蛋白,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可怕的并发症,也可以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所以麻疹并不是那么可怕了。
但是,对于来自母体的免疫已经消失,而自身还未具备对疾病抵抗力的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来说,还是尽量不要使他们患麻疹(婴儿在出生后满4个月以前,由于具备免疫功能,所以不会患麻疹)。此外,心脏病患儿,营养状况不良的孩子,也要避免患麻疹。
预防麻疹有麻疹疫苗,如果突然流行麻疹的时候:注射胎盘球蛋白,可以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另外,麻疹在皮疹出现4天以前,就有传染性,所以当周围麻疹流行时,应考虑到麻疹传染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对策才有效。
如果患了麻疹,当然必须接受医生的治疗,按照旧的风俗,过分强调不要使患儿着凉,给本来就发烧得很难受的患儿过度保温的做法,效果并不好,温度只要适当,使患儿感到舒服就行了。
只要不使身体受凉,即使使用冰枕也没有关系。
麻疹患儿的饮食,如果是婴儿,只要根据患儿的食欲,喂牛奶就行了。在发烧期间,患儿的食欲会极度减退,大人爱给孩子吃粥和腌的梅子等食品,可是,与疾病作斗争需要充分的营养。我们知道,患麻疹期间,特别容易引起维生素A缺乏症,对于开始吃断奶食品的婴儿和幼儿,只要食欲许可,可以给他们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孩子爱吃的食品。
婴儿患了麻疹,一般病情较严重,但是一旦得了麻疹,就可获得终身免疫,超过了周岁的健康幼儿如果没有结核病,单纯患了麻疹,虽然也不要紧,但如果提前进行预防注射,就不会有患麻疹这种麻烦了。
容易和麻疹弄错的疾病,有德国麻疹和幼儿急疹,这类出疹在发烧的同时,还会出现麻疹的皮疹,热度较低,咳嗽、喷嚏也少。皮疹的颜色为浅红色,数目又比较少的是德国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