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放手》后我们该如何放手
lijiang2 的原帖: (写于3/6/2001 4:19:26 PM)对孩子是放手还是保护?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位孩子的父母对自己女儿,从一岁左右就进行“生存放手”教育。记得那个小女孩一岁左右的时候,正是孩子学走路的关键期。孩子的父母都在日资公司上班,小女孩丢给了她家的保姆,孩子被紧紧地捆在小推车上,她的保姆在和另外几个保姆聊天,小女孩看到其他的孩子在满地地走,小脸有些扭曲,她拼命地在小推车上扭动挣扎,想摆脱捆绑她的安全带,尽管小女孩做了很长时间的努力,她的保姆依然视而不见,直到小女孩人和车子整个翻到在地上,她的保姆才停止和别人的聊天,她把小女孩和车子一道扶起后,小女孩依旧被绑在车上。把孩子托管给这样不负责任、不懂教养孩子的保姆,父母对孩子是何种的放手?
早春的北京,常常是艳阳高照,但寒风凛冽。我又看到那个小女孩被她的保姆带出,小女孩没有带帽子,穿的也很少,保姆倒是“全副武装”。小女孩伫立在寒风里,两通绿鼻涕挂在脸上,问她的保姆:“为什么不给孩子带帽子?孩子病了为什么不给吃点消炎药?”保姆答:“她妈妈说要对她进行生存锻炼,她都感冒了大半年了从不吃消炎药,日本的孩子都这样。”看着已是4岁多的小女孩,发育的只有3岁孩子大小,也难怪,身体带炎症的孩子怎能正常的发育?我也暗自为小女孩庆幸:孩子你多亏是生活在北京,要是生活在新疆,你妈妈的这种生存放手锻炼,一定会把你冻坏的。
来自小北大幼儿园的《放手》:
放手,不等于不关心,只是我不能代替别人做事。
放手,不等于从此不管,而是明白我不该控制他人。
放手,就是不要提供所有的答案,让别人从结果中学习。
放手,就是承认无能为力,因为结果如何不在于我。
放手,就是不再试图改变或责备他人,因我只能改变自己。
放手,就是关心而非操心。
放手,就是不要替别人补救,只是表示支持。
放手,就是不要批评,让对方保有尊严。
放手,就是不要操纵结果,让别人自行决定。
放手,就是不要过分保护,让别人面对现实。
放手,就是不要否定,只是接纳。
放手,就是不要唠叨,叱责和争辩,而是反思过予以改正。
放手,就是不要凡事照自己的意思,而是接受现状,珍惜每一刻。
放手,就是不在批评或勉强别人,而是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放手,就是不为过去感到遗憾,而是继续成长,为未来而活。
放手,就是少害怕一点,多爱一点。
看完来自小北大幼儿园的《放手》,我好象看到了一颗花种,在花盆里破土而出,因为它太娇嫩,我要将一个玻璃杯罩在它上面,让她得到阳光的沐浴又少点风沙的侵蚀。一篇《放手》也让学会了对儿子的放手:就是少害怕一点,多爱一点!
经常带小北大去游泳,每次他看到其他的孩子象鱼一样在泳池游来游去,非常羡慕。“妈妈,我也能和他们一样在水里游吗?”儿子问。我有些犹豫和害怕,毕竟他才三岁多,能行吗?但对孩子的合理要求我是不是该放手?
于是,我买来了儿童泳镜给小北大戴上,先教他在水中憋气,孩子很有勇气,一次次地把小脑袋扎向水中,有次,他呛了一大口水,小脸憋的通红,咳嗽震的眼泪直往下落,我不停地拍打着他的后背说:“没事的,北大,你真棒!你已经会憋气了。”小北大休息一会又再来了。当他开始学习游泳的时候,我站在浅水区抱着他,让他将头埋下,看看水有多深,消除孩子对他来说是深水的恐惧。丢开双手后,小北大开始游泳了,每当他从另外的一头,游向我时,我都会拥抱他,对他说:“小北大,你真棒,自己会游泳了!”
看自家的奶奶去!(下)
nightingale的原帖:(接上文)
亲子的时光真的是一闪即过呐,很快就要到婆婆家了。当我们乘坐的电动三轮车驶在那条弯弯曲曲的进村小路的时候,我握着轩儿的手跟他讲,见了奶奶一定要叫奶奶好,这个奶奶是我们自己家的奶奶,是爸爸的妈妈。
快到家了,路边跑过几个村野小孩,不久就听到有人在高声喊:婆婆——,你儿子回来罗!孙子回来罗!媳妇回来罗!粗犷的声音在TuLaoShi.com寂静的小村上空回荡,引来嘈嘈杂杂的女人家和孩子家的嘻闹欢笑声。
婆婆正在围一片新辟的菜地,突然见了我们,竟高兴得说不出话来。邻家的女人凑上前说,你妈还说等会儿要打电话问你们啥时回来呢!
我赶紧把轩儿推到老人面前:叫奶奶!“奶奶!”轩儿表现还不错,任凭奶奶将自己搂在怀里,小嫩脸还在奶奶笑成菊花的脸上贴了一下。
我舒了口气,总算没出现让他奶奶伤心的镜头!毕竟是自家的奶奶啊,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血缘是件很神奇的事!隔壁不断有人来串门,有的还带来了孩子,说着轩儿和我都不大能够听得懂的方言。看来,我们的到来,已经成为左邻右舍的新闻。“这孩子长得真白,肯定一点儿太阳都没晒过!”轩儿爸笑着跟我翻译他们对轩儿的评价。哪有呢,平日里为了让他多从太阳那儿吸收点维生素D,我们爱太阳都爱不过来呢!可是这样的解释,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明白的。我只好无语地笑笑。
轩儿倒好,一下子跟自己的小表姐、那些衣着单溥的孩子们玩成了一团。刚开始,那些农家孩子事事都让着他,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过不了多久,互相之间就有了争执。轩儿最小,当然争不过别人。在平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有意让他学会与人相处,所以大多也不会干预。而轩儿奶奶就不行了,她马上走过来护着孙子:这是我孙子的,给他。
我不禁哑然失笑。如果轩儿天天这样被宠,不变成小霸王才怪呢。
人们都说孩子的察言观色的能力强,我看这一点也不差。轩儿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独特地位,一天下来过得事事顺心,有求必应。
第二天我们起程回到家,正走在楼梯上,轩儿一眼看见到平日里很少见到的小姐姐们(孩子们平时大都上幼儿园上小学,常常是星期六星期天才会碰到面),轩儿兴奋地大叫:卓儿姐姐,跟我玩!可是那群小姑娘们正围着画画儿呢,谁也没理他。而卓儿姐姐更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他:我不想跟你玩儿。
真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轩儿第一次这么剧烈地有了失落感。他站在门口,死活不肯跟我进屋,我用手一扯,他竟然嘴巴一瘪,眼泪就滚了下来,任你怎么软硬兼施都无济于事。
我心一横,就让他站在门外冷却了。让孩子有点挫折感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呢。
到吃晚饭的时候,轩儿就早早地调整好情绪,已是活蹦乱跳的了。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离轩儿看奶奶又有近一个月了。喝鸡汤的时候,告诉轩儿,这鸡是奶奶养的;吃土鸡蛋的时候,又跟他讲,这蛋是奶奶家的鸡下的;吃着花生米,也要说,这花生是奶奶种的;而每每这种时候,轩儿的眼睛所透露的一切,分明在告诉我,他知道这里讲的奶奶,是那个生活在远处的自家的奶奶!
心痕的回复: (写于12/1/00 8:33:52 AM)
昨天晚上看到这篇文章时,就乐了。……我自家的奶奶和你自家的奶奶有很多相同之处,轩儿妈真是个写实的高手。特别是那一句:“这是我孙子的,给他”太形象了!孩子对奶奶的感情有血缘的关联,在轩儿妈的不停灌输中,一定会越来越浓厚!
看自家的奶奶去!(上)
奶奶,请放放手
记得刚上小班时,他的体重和身高都比同年龄的孩子重和高,在班中年纪也算大的,本以为大一点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强,可第一天来上学时,奶奶怎么也不肯回去,而孩子更是哭着闹着不肯放,最后在老师“严肃”的劝说下,奶奶只好回家。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孩子什么也不会(家访时我们没有见到孩子,只知道家里很宠),问他只是会点头摇头,小便要老师把尿,一不小心就湿透全身,吃饭更成问题,喂他嘴巴都不张,伸手“啪”全部倒在老师身上。原来,孩子刚学会叫爸爸妈妈,很多还不会说,学会自己走路才两个多月,以前进出全部由爷爷奶奶背、抱着(m.tulaoshi.com),不舍得让孩子累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就这样,三年来,他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学会自己吃饭、独自上厕所、自己穿衣服、做手工、念儿歌等。看到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提高,我们都很高兴,但问题还很多,孩子至今没有学会和人交往,每一次小朋友在游戏中不小心碰到或弄坏他的东西,他就会放声大哭,第二天,奶奶就会来“反梢”(土话),一次、两次~~~~~弄的小朋友都不敢和他交朋友,每一次活动都是我们好说歹说,甚至命令,才会有个别孩子极不情愿地与他拉手做游戏,问问为什么,都说怕他奶奶要找他们“谈话”。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这样的情况,奶奶也有所察觉,每一次我们沟通后似乎有点好转,但过后奶奶又冲在了前面,连晨间来园的问好都给奶奶“承包”了,更别提其他的了。如今,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将要面对更多的孩子、更多复杂的事情,我真想对奶奶大声地说“奶奶,请放放手,他会走好。”
找奶奶去
萱萱还没出生,奶奶就去世了,所以她对奶奶的概念很模糊,早上起床后,她自言自语地说:”妈妈的妈妈是我外婆。”后突然问:“爸爸,你的妈妈在哪儿?”爸爸就说:“在天上。”她稍停了一会说:“那搭个梯子上去吧。”萱萱在摇篮的家:巧克力城堡B座2086号
找奶奶
文/sundonghong1976儿子缠着我给他讲故事,他从整理箱里翻出一本以前的书,其中有个“老鼠偷油”的儿歌。我和他一起重复了一遍。“图老师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妈妈,妈不在,叽哩咕噜滚下来!”刚说完,儿子冒出一句:“找奶奶!”我禁不住大笑!白天总是婆婆哄他,所以儿子联想到遇到困难妈妈不在可以找奶奶。儿子多聪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