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怎么办
在众多的独生子女中,多数孩子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她)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呢?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那么对胆小的孩子应该如何帮助教育呢?
1.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2.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3.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她)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4.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5.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胆小不是病,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不利影响。只要端正教育态度,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一定能纠正孩子的胆小,并培养出性格健全的孩子来。
本文摘自《婴幼儿养育指南》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图老师育儿网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孩子极胆小怎么办
图老师育儿网友:我有一个近两岁的女儿,她见到任何一样新鲜的东西都说怕,包括新玩具。对于她怕的东西我们都没有强迫她去接触,尽量淡化这种恐惧的心理。想请教专家,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茅于燕:儿童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很勇敢,什么都不害怕,我们说这类儿童比较强;有的又很胆小,对什么都害怕(包括新玩具、新事物)、退缩,我们说这类儿童比较脆弱、比较敏感。家长往往喜欢勇敢、大胆的孩子。其实胆大和胆小都不坏,但超过了一定界限,就都不好了。
对待胆小的孩子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尊重孩子的个性。对于比较脆弱的孩子要多几分安慰、多几分尊重。你们的“淡化”是正确的。
2、近两岁的儿童生活阅历还很少,对新东西(包括新玩具)好奇、害怕,是很正常的。他们感觉到和新东西在一起缺乏安全感,所以表现出害怕的情绪。你的女儿可能稍微过份了一点,不要太紧张Tulaoshi.Com,当她看多了、听多了、玩多了,就会好得多。
3、当发现孩子怕某人、某个东西、某个玩具时,一定要保护她,让她有安全感。过后,可以搂抱着她一同和某人谈话、一同摆弄某个东西、一同玩某个玩具,把她的怕消褪。
4、家长要为她作勇敢的榜样。如果家长见到一个小虫子就害怕得大叫起来,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胆大呢?
5、当有一次孩子表现出勇敢的行为(比如她在打防疫针时,没有大哭),就要及时表扬。
6、假日带孩子多外出,可碰到更多的人和物,在这个过程中,和她讲不要怕的道理(当然要极其浅显),并和她一块儿去接触这些人和物,增加生活经验,消除恐惧感。
如何教育胆小孩子大胆玩?
有的妈妈就做得非常好,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来,带着孩子大胆的玩起来。看下面这个妈妈是如何做到的吧: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家长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
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特质,广泛征询了各方高人的意见之后,我为儿子设计了一个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他“玩”。
当然这玩不是瞎玩,选的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颇需点勇气的小滑板车。
一开始,儿子总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稍一松手他就哇哇大叫。我坚持着鼓励他:兵兵,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地,儿子在我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开始在我的保护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儿子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他开始兴奋起来,对我叫着:“妈妈,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诱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儿子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车,在同龄的孩子中还算超前了一步。
这时,我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教儿子跳绳。
我先自己变着花样跳给儿子看。儿子觉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抢过绳子来玩。可真把绳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时,感觉就不那么对劲了—不是手不动,就是脚不动,很难手脚并举。于是我让他不动绳子,先做动作,找找感觉。孩子是没多少耐心的,当他发觉一项活动不是那么简单后就很容易放弃。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找来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一人牵一头绳子,换一种方法让儿子跳。儿子在绳子中间钻来钻去,乐得哈哈大笑,脚会动了,手就容易了,两周后,儿子跳绳的技术已有小成。
接连攻克了两个“堡垒”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www.Tulaoshi.com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儿子技艺傍身,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么跟别人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
成果还需要巩固,我又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三个项目:教孩子骑两轮自行车。
这个项目训练的难度比小滑板车要大些,一开始儿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龙头,扭来扭去,连人带车摔了好几次。不过有了前两次的训练经验,他的情绪不那么急躁了。我一边扶着他骑,一边给他指导几个关键点:掌握龙头、身体平衡、放松。找到感觉后,儿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骑出了5米远。这一来,他的信心大增,10天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能骑着小两轮车骄傲地跟在我身后去买菜了。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另类计划大获成功。现在儿子还学会了游泳,并开始学溜冰了。虽然还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因为他已经把挑战当作了一种乐趣,这样的孩子我还担心他胆小没有毅力吗?他已经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我想,这对他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训练,比教他认几个字背几句诗强多了。不信吗,你自己试试看吧。
玩中的乾坤:
1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
2不要操之过急,孩子玩会一样东西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
3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放得开,不能保护过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总之,孩子只有在家长的鼓励之下才会不断鼓起心中的勇气,变得大胆起来,自信起来。
孩子胆小怎么办
有些孩子特别胆小,对其它同年龄孩子觉得无所谓的事情都怕得要命。比如,怕见到陌生人,怕自己的影子,稍大一些的孩子还可能怕天黑、怕打雷、怕独自一人呆在屋里等。不少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可以不必过问,孩子长大了就会好的。而且即使孩子长大了仍胆小,那也是天生性格造成的,不必注意。然而,心理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幼年和童年时期的恐惧心理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成年以后就有可能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尤其是孩子的恐惧、畏缩受到外界刺激的强化,更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心理。由此看来,孩子的恐惧心理有必要及时、恰当地纠正。
恐惧是人类对自身保护以避免受到伤害的一种最常见的反应,对危险产生恐惧是十分自然的。比如,对水、火、电等危及生命的自然现象的躲避,可以使人免受淹溺、烧灼和电击的伤害。只要这种恐惧不扩展到适当的范围以外,就是正常的。
对幼儿和稍大的儿童来说,在生长发育的某些阶段,有一种大多数同龄儿共同的恐惧对象,如幼儿害怕小动物、怕突然的响声、怕雷电、怕黑暗;五六岁的孩子怕另一些东西,如怕单独睡觉、怕鬼怪故事、怕成人发怒等;学龄儿童由于接触了很多外界事物,可能会对被人嘲笑、恐怖的影视镜头等,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碎事物更害怕一些。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并不是心理问题。但如果未能加以解决,可能因偶然事件产生深刻印象,比如上课答错问题被同学嘲笑,因而本身对当众讲话有惧怕的心理就会被强化,以致长大后也害怕在这种人多的场合发言。所以,对孩子的恐惧心理应用适当的方法予以疏导。
产生恐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产生恐惧的直接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其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这种过度敏感一方面与母亲孕期过度紧张、焦虑以及生产时的难产、剖宫产等有关,另一方面与家长对孩子过分限制、过度保护、缺少爱抚等有关,如怕孩子受伤而不让其多活动,不准孩子与外界适当地交往,当孩子有一点小伤病时家长就大惊小怪等。孩子未受到生活的磨炼,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反而易受伤害,其恐惧心理甚至会影响到长大以后的心理健康。
家长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克服恐惧,这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有极大的好处。首先,家长应明白,帮孩子克服恐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需要耐心与信心。其次,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应多给孩子爱抚,并向他讲述一些事物的道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社交能力,不可事事包办,要让孩子有实践的机会。另外,不要用恫吓和看法责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如在孩子害怕黑暗不肯入睡时,千万不要说:“再不睡,大灰狼会来吃你!”而应说:“不要怕,关上灯才能不晃眼,好好睡吧!”
国外儿童心理专家曾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4岁的男孩睡觉时梦见一条蛇要咬他,他告诉了妈妈,妈妈便拿出棍子“打蛇”。专家们认为,这样只能给孩子一个屋子里真有蛇的印象,反而更害怕。如果妈妈打开灯,让孩子看看屋里并没有蛇,孩子会安心睡去。可见,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消除孩子的恐惧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如果孩子已出现了严重的恐惧心理,就应该及早求助于儿童心理专家帮助解决。
孩子的胆小,是你担心出来的
我的女儿已经8岁了,最近变得比以前更加胆小,无论去哪里都要和我一起,睡觉也想和我一起。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好像又变回婴儿时期了。现在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烦意乱,很担心会一直这样。她正在成长为一个感情细腻的好孩子。
恐惧是在成长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情绪。孩子的要求并不过分,所以尽量满足她吧。女儿不会一直想睡在妈妈身边的,所以大可放心。更何况这是常见的现象,没必要过分在意。既然孩子需要妈妈,那就满足她,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充分履行妈妈的职责。
即使朝夕相处也难以全部了解的就是孩子。孩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对于孩子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孩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们一出生就会自己呼吸,就能够将母乳的营养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让自己不停长大,还能够自由排泄,这一切都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事情。不仅仅是湿度,气压、气温、天气、季节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孩子。小家伙居然能适应这一切茁壮成长。
孩子知道许多成人不懂的事情。呼吸系统尚未完全适应空气密度的新生儿会在气压低的时候,通过打喷嚏来增加氧气的吸入量。俗话说孩子打喷嚏就会下雨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海拔高的地方氧气含量会比较低。同理,下雨前由于低气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要比平时低。婴儿能够感觉到这种微小变化,才会以打喷嚏的方式进行深呼吸,以补充不足的氧气。不要小看婴儿,他们正在用最合理的方式适应这个世界。
婴儿会用自己的方式说话。刚出生就会哭,他们通过哭声与外界交流。对于婴儿来说,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他们会一直哭到妈妈明白自己的意思为止。为了生存,他们会通过哭声教育妈妈,让妈妈能够从他们的哭声中分辨出饥饿、疼痛、惊吓、困倦等不同情况。可以说都是尚不完整的婴儿为了变完整所作的努力。
虽然孩子到了2岁就能听懂话,3岁就能说话,4岁开始固执己见,进了小学就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到了10岁就连历史书都会看,但孩子终究是孩子。
从孩子儿时直到他长大成人离开你的身边,都不要对孩子太过专横。当你了解了孩子,就会深深爱上他们,因为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完整,为了更好地长大作了多少努力,也不忍心对他们发火了。
不可否认,孩子眼里的世界依然很狭窄。例如,刚进小学,见到班主任就会说:“老师太好了,我要娶她!”哪怕这位老师已经是一位老奶奶了。对于大人来说,这种想法荒诞无比,但在孩子的眼里确是理所应当的。
一年级时的班主任下一年变成了四年级的班主任,他们就会开始刨根问底。自己才上二年级,为什么班主任就能一下子变成四年级的老师?用孩子们的思维去考虑的话,这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而且也是极不公平的事情。不过没有一个成人会和孩子们想法一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zhishi/)不仅如此,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到了三一节①会很害怕外出,他们认为日军还会像电视里出现的那样,向无辜人群开枪扫射。对于孩子来说,过去、现在、未来是混在一起、纠缠不清的。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曾出差去过日本,我当时还非常担心他被日本人抓去严刑拷问。我还曾梦见过我们国家被外敌入侵。难道只有我小时候这么傻么?好像并非如此。大部分人都曾有过这种可怕的记忆。
孩子在更小的时候往往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他在梦里去了趟动物园,就问:&l(图老师整理)dquo;妈妈,昨天我们在那里看到老虎了吧?”孩子在梦里是和妈妈在一起,就以为妈妈也做了同样的梦,不,应该说是以为真的和妈妈去了趟动物园。除此之外,孩子还分不清时间。他第一天和妈妈说好:“明天,我们去买东西吧。”第二天就会问:“妈妈,今天就是明天吗?”
您会担心孩子一直会这样吗?放心吧,不会的。孩子会越来越聪明,也逐渐会有自己的朋友,到时自然会独立的。就算你会担心孩子,也不要在她面前表现出来,可以大大方方地和她说:“要和妈妈一起睡啊?好吧,那就一起吧。好久没有一起睡了……”
不用总是担心孩子长不大。到8岁为止,她已经经历过无数次变化了。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还会不断变化,甚至脱胎换骨。搞不好现在是您能和孩子亲近的最后时机呢。与其担心孩子太依赖妈妈,倒不如和孩子一起好好享受这难得的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