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是小病吗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母亲的重要器官。小小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的时候,就是通过脐带的血液运输,从母亲那里得到氧气和营养物质,才能够正常的生长发育。
孩子出生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断脐,这件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或断脐后护理不好,例如断脐的用具(刀或剪)未经严格高温、高压消毒;断脐时没有正规无菌操作;结扎线未消毒以及脐带残端脱落前后没有很好地消毒护理等等,病原体就可能感染脐带的残端,在此生长繁殖,导致脐部发炎。更为严重的是,这里可能成为病原体进入全身的门户和通道,引起重症全身性感染,常可危及孩子生命。如新生儿破伤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
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细菌,以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多见,往往引起化脓性改变,轻者脐轮和脐周围皮肤红肿,并有一些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及周围皮肤明显红肿或有硬块,脓性分泌物较多,并常有恶臭味。若未及时就诊治疗,感染可向周围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皮下坏疽,甚至向更深部蔓延而导致腹膜炎;也可以沿着还没有完全闭锁的脐血管蔓延引起肝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以及前面提到的全身性感染。
由此可见,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决非小事,一定要引起医务人员和家长的重视,要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在于断脐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断脐的用具和结扎脐带的线均要严格消毒。遇有紧急情况,接生时消毒不严,应在数小时内再次重新断脐和严格消毒脐带残端。在脐残端脱落前后,要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天可用75%的医用酒精涂擦脐残端和周围2-3次。如果有结痂形成,涂擦酒精时应将结痂掀起,从内向外涂擦,才能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还应注意不可使用龙胆紫、红汞等有颜色的药物,因为药物的颜色可影响脐部的观察;也不要用松花粉、爽身粉等粉状药物,因粉状异物的刺激可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不易愈合。如果发现脐部出现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等脐炎的表现,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新生儿脐炎的治疗并不复杂。轻者脐周无扩散的,可TuLaoShi.com局部涂擦2%碘酒和75%酒精,每日2-3次。若脓液较多、脐周红肿明显或有全身症状者,除局部消毒处理外,还应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到时医生会根据脓液的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总而言之,新生儿脐炎不是小病,它可以酿成大祸。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加注意。
孩子的衣物应和父母分开洗
妇科专家提醒:儿童内衣裤应该和父母分开清洗,以防止某些妇科疾病交叉感染,危害孩子健康,特别是幼女的父母更应注意。
后果严重:
专家告诫父母:儿童期发生的各种炎症,如果不及时治疗而导致tuLaoShi.com疾病更加严重的话,将来成年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还可能影响到成年后的性功能和生育功能。
幼儿妇科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
据专家介绍,现在妇科疾病幼龄化患者逐渐增多的趋势,是个危险的信号,需要父母做好预防措施,因此,父母必须先要明白造成幼儿患病的原因。
·孩子和父母的衣服混合清洗,引起交叉感染;
·过于重视孩子的健康,发现他稍有感冒、咳嗽,便使用抗菌药,这种盲目的家庭治疗只会对孩子造成生理损害;
·一些孩子因为过于肥胖,在运动中出现身体组织之间的摩擦,导致阴部发炎。
新生儿破伤风及防治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由于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
本病多发生在出生后4-6天,病初常有烦躁不安、哭闹,以后可出现吸奶不紧、牙关紧闭、抽搐、眼裂变小、面肌痉挛,及出现皱眉、举额、口角向外牵引、口唇皱缩、撅起成苦笑面容;颈部和躯干四肢肌肉痉挛,再现双手握拳、两臂强硬、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出现口唇青紫,甚至窒息;而且任何轻微刺激,如声音、光亮、震动都能引起痉挛发作;多数患儿有发热,但也可以无热或低热。
此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孕妇应接受破伤风免疫注射。
2、分娩时应采用新法科学接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在接生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脐带端的清洁处理,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若遇急产而来不及使用消毒接生包,可将剪刀在火上烧红后使用,并把脐带残端多留4-5厘米,并在24小时之内按严格消毒操作将脐带远端再剪去一段,重新消毒结扎。其近端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涂以2.5%碘酒。同时,给新生儿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可以预防感染。
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四六风”,是由一种叫做“破伤风杆菌”的细菌由脐部侵入所引起的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这种细菌属于厌氧菌,生存能力极强,在阳光照射的土壤中可存活几十年,能耐煮沸60分钟,干热150度1小时之久。它生存在氧气缺乏的环境中,可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此毒素一旦与神经组织结合,很难被中和,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表现。
新生儿破伤风是怎么得的呢?它是孕妇分娩中应用未经消毒的剪刀、线绳来剪断脐带、结扎脐带,或接生者的手、包脐带残端的棉花、纱布未经严格消毒,破伤风杆菌由脐部侵入,在脐部繁殖、产生毒素,从而使新生儿遭受病魔的侵袭。目前,城市、区县级医院实行的均是新法接生,所以破伤风的发病已很少但在广大的农村、山区、特别是计划外生育在家(图老师整理)接生的,此病仍有发生。
新生儿破伤风有什么表现呢?新生儿破伤风的症状常出现在生后四至六天,“四六风”即由此而来。如发病越早,症状也越重,预后也就越差。新生儿破伤风起病初期患儿表现为哭闹,烦躁不安,吮乳困难,渐发展至牙关紧闭,面部表情为苦笑样,并有四肢发紧抽搐。外界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声音、强光等均可引起痉挛(抽风)发作,严重的还会有呼吸困难,口唇青紫。患儿多有低热,但有时体温不升。晚期常并发肺炎。
为了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在农村中必须推行新法接生,培训接生员,严格执行消毒手续。在条件差的地方应将剪刀煮沸1小时才能使用;紧急情况下可将剪刀在炉火上烧红,冷却后再用来剪脐带。新生儿出生后先用碘酒及酒精消毒脐带,再用消毒剪刀剪断。结扎脐带残端时也需涂抹碘酒及酒精,再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如脐带未经严格消毒出理,应及时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再行密切观查。但如果已经发生破伤风,必须及时到医院治疗。
杜绝新生儿破伤风要靠医务人员,但更要靠快做母亲的孕妇们加强卫生知识的学习,切忌忽视,否则的话,定会引出大错。
新生儿败血症起因及预防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如能及早进行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患败血症的新生儿可表现为原有的黄疸加重,体温不稳定多数发热,但有时体温正常或不升高。常有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有的烦躁或嗜睡、哭闹不安、甚至惊厥。早产儿可表现出面色发灰、全身虚弱、吸吮无力、哭声低微,对各种刺激都呈反应低下状态。
新生儿易患败血症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新生儿的皮肤、粘膜薄嫩,容易破损;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主要的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局限,当细菌从皮肤、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后,极易向全身扩散而致败血症。
2、 妈妈怀孕期间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新生儿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3、 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羊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而致新生儿败血症。
4、 新生儿反应能力低下,当有某些局部感染时,未被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均可成为病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展为败血症。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要注意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粘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