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始于婴幼儿期
儿童时期的心理卫生对长大后成为一个精神正常、品行良好的成年人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众多的父母对子女在身体的发育上倾注了极大的关注,而在子女心理的发育方面却关注不够或不知如何去做。
一个婴儿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就会有选择性地微笑。8个月时会害怕陌生人,与母亲的短暂分离会引起焦躁不安,这表示婴儿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活动。婴幼儿对父母在感情上的依赖贯穿于他早期的全部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潜在的影响。一周岁的幼儿已与母亲建立了紧密而牢固的联系。与父亲及其他关系亲近的人也有了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记忆力、想象力、思考能力逐步形成雏型。对事物好奇心增强,模仿能力迅速增长,已经初步具备喜怒哀乐的情感活动,在此期间幼儿的情绪是很不稳定的,对事物也没有对错的辨别能力。这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形成雏型的阶段。Tulaoshi.Com这一时期,幼儿如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会对他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如引导不当,则可能发展成一个有各种心理问题的人。关注幼儿这一时期心理活动的发展,意义十分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十分重要的。1-2周岁的幼儿没有辨别事物对错的能力,因此父母要逐一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要鼓励孩子去探索,做对的要给予言语的鼓励,做错的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从头再来,直到把事情做好为止。对孩子合理的要求要尽量去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明道理,坚决拒绝。一切顺从孩子的意愿、溺爱或粗暴苛求部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对幼儿耐心地讲道理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幼儿虽然对父母讲的道理可能不甚明了,但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步明白这些道理。遇事给孩子讲道理对培养孩子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很有好处,在孩子长久后,他也会以讲道理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孩子会不自觉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讲信用,答应了的事,一定要兑现,不答应的事就一定不去做。这样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有威信,在以后的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社会中会有更好的发展,因此关注幼儿的心理发育,对其一生都有重要意义。
心理素质早锻炼 孩子成功离不了
当应试教育开始慢慢被素质教育取代时,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重中之重,而影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也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父母一定要清楚心理素质对孩子成功的重要性并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1.心理素质对孩子成功的重要性
很多文章都提到说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心理关系。心理素质确实影响了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A.心理素质对成才的影响
作为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学习,纵使教育体制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很多时候应试教育还是存在,考试成绩排名称就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方式,一旦孩子某次考试不理想或者多次考试都不理想,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对学习市区信心。这个时候,父母老师一定要兑孩子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B.心理素质对踏入工作岗位的影响
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即便是大学毕业,图老师也会很难适应社会的。因为踏入工作后,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压力,心理素质不好的话,很难把这些压力关系处理得当,进而影响到个人职业的发展。
2.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实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都和孩子的情商有一定关系,所以说到心理素质,不得不从情商的角度出发。
A.让孩子动自己动脑筋
很多时候,在遇到对孩子来说是困难的事情时,父母不需要立刻就帮孩子解决了,得给孩子动脑筋思考的机会。只有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出来的方法才是最适合孩子也会让孩子颇有成就感。这也让孩子的心理素质有了一个起码的基底。
B.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挫折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任何时候都会和挫折相遇。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并一直坚信成功会属于自己。慢慢的,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就会得到逐步提升。
C.要多鼓励孩子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在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时,父母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来做出相关的安抚以及支持工作,让孩子时刻觉得自己一直没有被遗忘。
所以,父母一定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因为心理素质对于孩子日后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想对造成孩子自卑、封闭、压抑、焦虑的封闭状态的外部环境,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提出一些看法。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这两方面的环境是他们成长的主要环境。
我们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都更注重于知识传授。且不说这些知识体系,学科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教育、人生观的探讨却实在是太欠缺了。现有的道德伦理教育与社会现实相距太远,而且还往往过于空泛,抽象,缺乏说服力。
成绩的优劣,成了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第一标准,这是指在学校而言。学生们的精力扑在了分数上,这种以分数为标准的衡量方法,却会压抑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是也。
社会以她自己的规律在运转,“识时务者为俊杰”,顺者昌,逆者亡。成功者其实就是顺势者,顺大势成大就,顺小势成小就。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然而从大学“圣殿”里走出来的学生,对这个复杂又固执的社会,很容易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以他们受的教育,以他们“游手好闲”的校园生活,与社会相距实在太远。
他们迷惘、愕然,学校太理想化,生活却太复杂。被粉饰与美化的生活欺骗了他们,“做得说不得”的存在坑了他们。悟性高的学生,慢慢地瞧出个名堂,知道怎么顺势,怎么拐弯,怎么成就自己。那些个真诚的、坦率的、傻呼呼的,说不定就碰个头破血流。回转身,惨惨说一声:“真虚伪。”
那位“专门买碗”的大学生,敢情就是后者。从中学到大学,对大学生活的“浪漫”、“随意”就受不了。
再说我们的家庭教育,一般父母评定孩子的标准其一是“高分”,其二是“乖”还是“不乖”,即是否听话。他们基本无视孩子的人格培养与能力开发,在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让他吃得好,穿得漂亮,身体棒棒的,走出去体体面面。至于他的心理状况呢?关心的就不多。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有一种“敌意”的态度,使其在斥责声中长大,这是许多孩子的体会。父母对孩子发脾气、耍态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结果,在家长面前,有的孩子就战战兢兢,形容委琐,而一旦脱离了父母的视线,就无法无天,顽劣不堪。有的孩子与父母就缺少一份亲密的感情。从小感情压抑,落落漠漠的,不爱与人交往。那位大学生,显然是与父母有隔阂的,因此也不多交流。
在一些学生身上显露出来的自我封闭状况,与缺少亲密的人际交往有关。这些封闭者往往害怕社交,甚至害怕一般的同学交往。其结果,越是害怕,越是封闭。封闭造成孤独、压抑、焦虑,最后形成心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关心、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协调孩子的情绪,矫正他的性格偏差。例如对于这位大学生,如果父母能经常与他谈话,并帮助他澄清一些偏见,给他为人处世的参考,那他的精神状态就不至于到此地步。当然,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有一个对社会、对新环境的认识,适应、改造过程。固执己见,一成不变,很难生存,更别说竞争了。作为家长,你是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有发展潜力、能愉快生活的孩子,还是要一个具有严重心理偏差的“天才”呢?这两种不同的目标,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无疑,心理健康,也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竞争的首要条件之一。
从某本书上读到心理健康的标准,转录如下,以供家长、教师及学生参考:
1.有正常的认知能力,没有认识障碍。
2.有丰富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能承受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
3.意志健全,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战胜压抑、沮丧等消极情绪。
4.有较好的适应性。
5.心理特点和实际年龄相一致。
6.能正确认识自身,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7.对一定的事物持有积极的态度和稳定的情绪。
8.智力健全。
9.具有从事一般活动的能力和不同程度的创造性。
10.有切合实际的人生追求目标。
如何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失败,而怎样去面对失败,是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孩子在经历失败之后的表现,大多数采白于家长对他们的态度,我们来看看两个家长截然不同的表现。
王凯是个要强的孩子,上小学时,总是班里的第一名。但是,进入重点初中后,优秀的孩子越来越多。在一次期中考试时,王凯的排名是班级第三,这让他非常不好受,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王凯的妈妈不理解儿子的变化,反而说:“以前都是第一的,这次考了个第三,你退步太大了!”这让王凯一下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成绩也越来越差了。
史坤是壬凯的同学,从小也是品学兼优。可是有一天,她在一次原本感觉很有把握的数学竞赛中落选了。回家见到妈妈,史坤什么都没说,就开始掉起眼泪来。
“妈,我没有考好,对不起……其实,我真的很希望……能把这个奖作为礼物送给你的……”此时,史坤已经泣不成声了。
“不要这样,孩子,没关系,勇敢一点儿,失败了没关系。你有勇气参与比赛,本身就值得表扬,而且妈妈也看到你尽了全力,妈妈真为你骄傲!”说着,妈妈把她紧紧搂在了怀里。
“可是,现在我的心里还是很难受……”史坤终于止住了眼泪,但情绪依然很低落。
“孩子,你只要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有收获就行了,结果如何,我们真的不必在意。”面对输不起的女儿,妈妈尽量予以开解和引导。
“那你说我以后还有机会赢得竞赛吗?”女儿的眼睛里浮现出了希望的神情。
“只要你在失败时,能够勇敢地去面对,好好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继续努力,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会获得好成绩的!”母亲给予孩子的力量永远是最有力的!
“嗯,妈妈,我明白了,相信我,我会继续努力的!”听着女儿这句充满信心的话语,一股暖流从妈妈的心底流过。
两位家长的做法截然不同,而两位孩子最后的表现也不相同,受到鼓励的孩子会勇敢地面对失败,而受到家长呵斥的孩子则惧怕再一次的失败。其实,不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失败和逆境,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不知道应该怎样去面对失败才可怕。
&emsp(m.tulaoshi.com);1.冷静对待孩子的消极情绪
孩子由十受挫,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某些性格上的缺点,不少家长和老师也都常常为此责备孩子,而事实上,这样的处理方法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要知道,孩子在经历挫折后往往会产牛,消极的情绪和抵触的心理,如果成人对此表现出大惊小怪,无疑是给孩子的不良情绪火上加油,雪上加霜,会导致孩子产生退缩性行为,甚至是破坏性行为。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创造一种宽松的情境,让孩子自由表达他们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们的不满,以缓解他们不愉快的情绪,如果孩子很生气,甚至大怒的话,则应找一些他们喜欢的活动,吸引他们参与,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自己喜欢做的事中找到自信,从而减轻或消除挫折感。
2.安慰孩子
可以告诉孩子,你很了解他的失落感,并安慰他“你感到失落没有关系,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失落的”,让孩子了解失望是很正常的,然后和他…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或是让孩子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直到他找到自己喜欢的为止。一般而言,如果孩子能够从他擅长的事情中寻找到乐趣,那么他就知道了自己有能力掌控某些事情。这种训练通常可以使孩子的思考模式很快从失望转变为“做其他事情一样也很快乐”上来。
3.为孩子创造一个人际交往的圈子,让孩子在失落时可以求助他们
这个圈子里不光有父母,还有家里的其他亲人以及孩子的小朋友等。研究表明,能够从失落情绪巾快速恢复过来的孩户通常有能力让其他人帮助自己。此外,可以问一些暗示性的问题,启发孩子学会应对所面临的失舉。
4.及时科学地帮助孩子调整个体的成长目标
孩子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这一点,往往会导致挫折的产生。现在,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他们为孩子制订了许多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条件的日标,或者仪仅因为攀比的心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弹琴,画画,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学习,甚至要求孩子在这些方面出类拔萃,结果是给孩子人为地设置了挫折陷阱,使幼儿在压力面前产牛强烈的挫败感和抵触情绪。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家长和教师必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地调整成长目标。
在生活中,挫折也是无处不在,它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让被子明白人人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困难和挫折是可以克服的,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孩子应付挫折能力强,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敢于直面挫折。
谈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这方面研究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呢?
帮助幼儿确立自我,促进自己适应环境。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正确估计和评价自己。帮助幼儿确立自我意识,使其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别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特别是要保持个人和环境的心理平衡,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能顺利地步入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
(1)克服自负心理。自负是指孩子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的表现。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可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孩子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2)战胜自卑心理。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①要引导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②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③针对孩子的弱点,要指导其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不可因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我封闭。
(3)消除嫉妒心理。有的孩子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时,脸上就不高兴,心理就不平衡。这时,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作为教师也有责任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心理疏导,以期帮助孩子增强“消除嫉妒心理”的自信心和能力。首先应观察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交往活动等实情,找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各种因素。留心观察孩子日常的言谈举止,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心理的萌芽。其次是平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如通过故事《不嫉妒别人》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性,教育幼儿善于学习同伴的优点,启发诱导幼儿:每个孩子都在争取进步,自己也会不断进步。当别人进步时,自己不生气,不嫉妒,而要迎头赶上,争取进步。
加强意志力磨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和娇宠溺爱,许多幼儿的抗挫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必须加强意志磨练,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如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幼儿对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认识,增强抗挫能力。可以讲述英雄人物历尽艰险战胜困难的故事;介绍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幼儿明白: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都会遇到困难的,人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总之,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孩子从小多接触困难,以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多承受挫折的磨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做事不易,世事艰难。这就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营造健康心理氛围,满足正当心理需求。营造健康心理氛围,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形成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每个幼儿都有获得“爱”的正当心理需求,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正确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当孩子正当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则常常自暴自弃,或者产生种种逆反心理。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掌握一些向幼儿表示师爱的技巧,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如在幼儿最需要关怀时,亲切地看他一眼,或关切地说上一句话,或轻轻地抚摸他一下,这些都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有的能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回味几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师平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施爱”,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遏制和消除畏惧、惊恐、焦虑等心理疾患,逐步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让幼儿在充满爱的心理氛围里健康成长。当然对于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是不能迁就的,而应该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同时要正确对待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不要给予过多的指责。因为过多的指责,只会收到暂时的、表面的震慑作用,却中断了幼儿做错事后自我谴责和剖析错误的心理过程,也就中断了幼儿自我教育的过程,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幼儿的固执和任性。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使其增强自信,从而诱导幼儿做一个性格开朗、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活泼大方的孩子。
宝宝排毒有助精神健康吗
2003年11月m.tulaoshi.com,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的神经科学学会的年会上,有一篇报告非常有意思。这篇报告指出,人类在构建信任关系时,催产素这种激素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表达的意思是,如果某个人接收到“自己被信任了”这个信号,体内的催产素浓度就会上升,而催产素浓度高的人又会对对方表示出信任的态度。催产素还有其他多种作用,例如可以促进母乳流出,增强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联系,还可以调节应激激素等从育儿行为到调节激素的多种功能。不仅是女性分泌催产素,男性同样可以分泌,哺乳类之外的动物也可以分泌催产素。人们认为,这种物质最开始的作用是联系同一种族的群体本能,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变为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维持同伴之间的和睦等作用。
近来,日本虐待幼儿的新闻增多了。有的竟然是父母联合起来虐待孩子,或是祖父母虐待孙子孙女,这种事简直令人不敢想象,可这都是事实。
如果从催产素的功能来看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推测,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些人的催产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父母(或祖父母)无法爱自己的孩子了。在使用老鼠进行的实验中也已经证实,不分泌催产素的鼠妈妈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或是与孩子的接触明显偏少,有的甚至将子女虐待至死。
专家怀疑,使催产素分泌不稳定的原因之一就是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即环境激素。除了环境激素,汞、铅等有害重金属也直接具有毒害神经的作用,还会对精神方面造成恶劣影响。
看到这里,爸爸妈妈应该已经明白排毒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希望大家记住,宝宝排毒这种做法针对的不仅是身体,对精神健康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