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环路从两个月大开始建立
大约在婴儿8周大的时候,一件奇迹似的事情发生了。小宝宝的视力开始进步了,第一次,他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并且直接和你做眼神的接触。这个初次的视觉经验在社交与感情能力的发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加州大学教授舒尔指出,“母亲充满感情的脸,对婴儿是最强有力的刺激,而婴儿对母亲脸庞的强烈兴趣,特别是她的眼睛,带领他和母亲陷入一段相互的凝望。”其结果是:婴儿脑部的脑内啡(Endorphin)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重点是,这样的幸福感来自于亲子的感情互动。
旧想法
母亲将资讯与感情灌注给孩子,而婴儿像个空的容器,被动地接受。
新想法
我们现在知道,宝宝的参与对于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对婴儿的深情凝望,将受到孩子回报以爱的眼神,造成双方脑内啡浓度的上升,如此完成了一个爱的循环,有如一个爱的环路。
在这个母亲与婴儿爱的感情系统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母亲与和孩子所发展出来的“心tulaoshi.com有灵犀一点通”的能力。
舒尔认为这种进入孩子内心世界,并且做出回应的能力,是母亲的天性本能。例如,当你的宝宝安静地躺在地板上,快乐地享受周遭环境的光线与声音。当你注意到孩子正在寻求外来的刺激,于是你回应你的宝宝,发出好玩的声音,逗他开心。当你和孩子玩耍的同时,孩子也同时回应你喜悦的笑容,你的脸部表情将战线更为灿烂的笑容,不久,你也会发现,孩子以同样的愉悦神情回应你。
“这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形,不只在于思想与行为的层面,还包括于生理层面,也就是母亲与孩子的脑部与神经系统是连接在一起的,”舒尔指出,“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同时在教导与学习。随着时时刻刻呼应感情的结果,母亲与孩子感情的连结也愈来愈深。此外,当母亲与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互动愈多,他就愈能帮助孩子在玩耍以外的时间安静下来,直到下一回的玩耍开始。”
神经心理学家现在研究这种互动模式:参与玩耍→冷静、休息→再开始另外一回合的玩耍,是非常有助于脑部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在玩耍的阶段,孩子的脑部神经被刺激兴奋,接着进入休息的阶段,脑部得以有时间处理他所获得的资讯与刺激。
在这种互动模式下,父母成为孩子的感情防护网,让他学习将兴奋的情绪安定下来,帮助他日后有能力处理高涨的情绪,使孩子成为一个在感情上能够包容、有弹性的人。
父母可以怎么做
当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情形发生时,你和孩子都会经验到正面的感受。反之,则会经验到负面的感受。如果你和孩子的互动所产生的大多是负面的感觉,你就应该检讨一下你的互动模式。
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应该互相帮助,找出是什么原因妨碍你们和孩子心灵相通。有些时候,这是下意识里受到童年记忆的影响。
但是所有的父母都会经验无法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时候,有些专家指出,这也不全然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事实上,它也有其价值。这种心灵不通,然后试着修补、重建的过程,是在教导孩子学习包容、弹性与建立自信,让他了解,外界对他的感情有所回应,而伤害是可以被修补的。
舒尔还建议,让孩子来领导这个过程,跟着孩子自然表达他自己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另一个人,不论是他的爸爸或妈妈,可以知道他的感觉、他在做什么、甚至他在想什么。这些经验可以傍黑组额叶前部区域的发育,此区负责“同情”,使得我们更具有人性。
婴儿什么时候有皮肤感觉?
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这三种感觉对维持个体的生命有重要的意义。
新生儿不仅有触觉。而且已很发达,身体的不同部位受到刺激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对触觉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如果用刺激物接触嘴唇,就会产生觅食反射和吸吮反射,抓新生儿的脚掌常会引起巴宾斯基反射,这时,新生儿的脚趾会成扇形张开,脚会朝里弯曲。满6个月后,这种反射就消失了。
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维持生命的关键,在胎内时,胎儿生活的环境温度相对说来是恒定的,对温度反应迟钝。生前2个月身体内长出一层脂肪层,以帮助胎儿出生后调节体温。新生儿体温比成人高,对冷对热已相当敏感。足月的健康新生婴儿碰到室内温度略为降低时,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体温。但是早产儿缺乏这种能力,因而容易夭折,遇到气温下降时,婴儿显然是用加强身体活动来保持自己体温的www.Tulaoshi.com。
新生儿是有痛觉的,但是,和其他感受能力相比,对痛觉刺激的反应能力要差些。一个实验发现,婴儿对疼痛的敏感性会与日俱增。电击实验表明,生下一天的婴儿,一般要在电压增加到85~90伏特时才缩回被电击的腿。生下第4天,婴儿对疼痛的感觉显然要比第一天灵敏。
警惕儿童皮肤饥饿症
人类和所有热血动物一样,对于人体互相之间的接触和抚摸的需求,是一种特殊的需要,尤其是婴幼儿这种需求显得尤为强烈,医学上称之为“皮肤饥饿”。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幼年时与父母接触很多,关系密切;极少数心理异常的学生,在幼年时都与父母接触甚少,关系疏远。
孩子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充足睡眠,而且要有与成人亲密的交往,接受父母的触摸,后者能使脑垂体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确保前者都发挥最佳效能。若儿童在家庭中得不到这种爱抚,如父母离异、分居等,就会出现皮肤饥饿,长期如此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智力衰退。在情绪上变得抑郁、不合群、胆怯、躁动不安,出现各种行为异常。长期下去不仅影响孩子正常生理发育,而且在心理上也会留下阴影,是造成畸形心理的原因之一。
儿童的皮肤饥饿现象在家中可通过父母的搂抱和其他方式解决,当孩子得到父母温柔的爱抚时,心理上会产生良好的刺激,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十分自然协调,同时能促进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提高。科学家们发现小儿睡在羊皮褥子上特别安详,这是因为小儿感到羊毛柔软暖和,好似偎依在母亲身上一样的感觉。
父母要以科学态度来认识孩子这种需求,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尽量多和孩子接触,通过感情交流,消除孩子心理上的情感饥饿,让他们有心理上的满足感。每天抱抱婴儿,定时用手轻轻抚摸孩子背部、手背、手腕、肩膀,睡觉前在背部磨擦数次。经常抚小儿头部,顺着头发由头顶抚摸到前。大一些的孩子们之间,可互相搂抱、嬉戏、玩耍,尽可能满足孩子对皮肤饥饿的要求,满足心理需要。
交际欲望与生俱来
婴儿从出生到三个月
从喉咙会发出咯、呀的单音节响声。这个时候外界任何一处的响声都会吸引他,你对他任何形式的轻柔细语或浅吟低唱,都会使他表现出宁静、温柔或面露微笑。我们在哄宝宝安静或入睡时,常常去低声给他说童谣或唱催眠曲,他不懂得你与他交流的意思,却会以安静或熟睡回报你,这也就是他与大人达成了一种交际往来。
六个月的婴儿
当大人们同他说话时,他会看着你的脸注意你说话图老师。你的声音会带动他发出咿呀的回应。饥饿、生理或心理感觉不舒服时,孩子就会发出与平时不太一样的哭声。平常的他也会用跺脚、拍打发出声响,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伴着咿咿呀呀他想有话好好说,但是困于无法语言表达。此外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在看到你和家人或者感觉很好的面孔时,会露出友好的微笑,传达出我喜欢你的意思。
满周岁的孩子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具备了极简单的交际中语言表达的能力,你叫他的名字,他就知道是喊他,还能够听得懂一些简单的词了,如:来、吃、摸一摸、拜拜等,他能学说一些简单的叠音词组,诸如爸爸、妈妈、奶奶(呐呐) 等。你逗弄他时,他开始学会大笑,还爱试着模仿你的声响、单字。在给宝宝擦脸、洗澡、穿衣或进食时,尽可能多的同宝宝说话;经常给宝宝唱歌、哼摇篮曲或说儿歌;和他一起做简单的小游戏,如握住宝宝的小手,边点他的手指边快乐地说:小鸟飞飞。说完就牵着他的小手左右轻轻摇摆。既使他听不明白你的话,也搞不懂你的手势动作,你只需全神贯注地看着他,轻声细语地说话,让他感受到亲切和尊重就可以了。还要经常给宝宝看图画书,告诉他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植物或用品,这样做并不是为教他马上认识,而是引起他的注意和快乐,发展宝宝的视觉、听觉和注意力。
特别提示:如果发现你家几个月大的宝宝对大人的语言或者其他声响没有什么反映,醒来时常常没有微笑或响声;你向他挥手说再见时,他既不挥手有所表示,也不关注你面露表情;当他看图书、小动物或外界一些事情时,并没有试着让你一起去看总之,对外界的声响、事物反应冷漠,那就说明孩子的交际能力发展出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早寻求医生和有关专家的帮助。
怎样与新生宝宝交往
视、听、触觉和模仿是新生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新生儿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宝宝光临人间不久就会东张西望,眼睛还会追随红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动。
生后12-14天、26-28天的新生儿,在看红球、听格格声这两项行为方面较生后2-3天的新生儿有明显长进。
生后2-3天的婴幼儿虽能看红球,但头和眼球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到12-14天特别到26-28天时不少新生儿可随着红球转动。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如你能掌握此规律,你就可以在哺乳后抱起宝宝,眼和眼接触(最佳距离是20厘米),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面部,宝宝的头和眼球就会随着你而转动,这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意义却重大。
正如美国学者文尼柯茨博士所说:8216;最早的母亲关注8217;对幼儿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个能提高敏感性的时期,在生后要持续几个星期,可以为形成你宝宝的个性、展开智力发育及感觉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这样,如抓紧新生儿时期的行为锻炼(当然要循序渐进),对你宝宝的发育会有很大好处。
眼对眼的互相注视是相互交往的开始。许多妈妈反映,在宝宝注视她们时会感到很高兴,不由自主地会紧紧拥抱她们的孩子。
她们会说:张开宝宝的眼睛,喔,宝宝是妈妈的,宝宝认识妈妈吗?这时宝宝可能会微笑。
大约40%的母亲要花一周或更多的时间才感觉到宝宝真正是自己的。
通过接触、照顾新生儿,父亲才真正感到宝宝是自己的,因此这些相互之间的交往是必需的。
父母在此时期内能强烈地感到他(她)们自己与宝宝联系在一起,惊人的感情共呜渗透在母(父)亲与新生儿之间。
在家庭随访中,妈妈还会告诉你她那些引以为骄傲的事:当宝宝在吃奶时听到妈妈的谈话,宝宝就会停止吸吮或改变吸吮速率,表明宝宝要听妈妈说话,而别人的说话声宝宝却不理会。
为什么要让婴儿和母亲做短暂的分离
有时,母亲和孩子彼此分开一会会有好处。整天和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起,是令人厌倦而乏味的,而且母亲也需要和成人做伴,得到喘息的机会。暂时离开一个不断予取予求的孩子,意味着母亲能再恢复精力。另外,对孩子来说,需要让他知道,不管他怎么重要,母亲总有她自己的事情要做。在没有母亲的情况下自己去面对环境一会,将有图老师助于他加深与别人的关系,例如父亲、哥哥姐姐或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只要母亲也在场,一个固定的代替母亲照顾孩子的人将会丰富孩子的世界。
父母自然希望孩子长大变得独立,但有时父母对此要求得太急,以至于期望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及。如果认为母亲离开或回来时,婴儿好象从来不注意并且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就是独立,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