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有六个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心理发展经历六个较大阶段,这就是:
乳儿期(从出生到1岁)
婴儿期(从1岁到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从3岁到6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从6岁到7岁到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
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14-15岁到17-18岁)
不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量的差异和质的区别,各个阶段具有其本质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同m.tulaoshi.com时具有一定的顺序特性,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或超越。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掌握它发展的来去龙脉,就可以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发展儿童的智能和个性品质,在可能的范围内加速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yuer/)
应对蹒跚学步孩童步步紧贴技巧
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他(她)能够学会坐、学会爬、学会走……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总会经过一个阶段,那就是不愿意离开与自己亲密的人,这也很让爸爸妈妈头疼。这里有一些建议是关于如何排除这一阻碍,更好的教孩子独立成长。
1.这是一个正常的里程碑
作为一个家长,你可能会很失望。如果孩子坚持要你照顾排斥家中的保姆,而此时你必须有其他的事情要忙的时候。但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除了你心烦意乱之外,也要认识到,“纠缠”实际上是孩子的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分离焦虑始于孩子6到9个月月龄的时候。这时一个婴儿开始明白,他(她)和妈妈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独立的两个人。这种分离焦虑可能会持续孩子两岁左右,直到幼儿面临关键的分离,比如托儿所、幼儿园等。
2.不要推迟分离
和孩子分离尤其是会让妈妈感到心烦意乱,离开的过程又是如此困难。重要的是,不要试图避免被远离的孩子。你需要教孩子从经历中学习,这反过来又会让他(她)能放松地面对分离。
可以提前向他(她)解释:“今天我带你去保姆阿姨家,是因为妈妈已www.Tulaoshi.com经出去了。”当你需要离开她了,一定要强调,还有一个积极的方法是继续说:“还记得你上次玩游戏的地方吗?我们去那里。”
3.允许一些“定居”时间
当爸爸妈妈需要面对工作出差,孩子需要待在托儿所或保育员那里一段时间时,可以提前几天带孩子去那里,以让他(她)熟悉新环境。这样,当爸爸妈妈真正离开的时候,他(她)不会表现出很强烈的分离焦虑情绪。
4.保持短暂的道别
不要试图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溜走,因为这可能打破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我们都知道的是,保持冷静地和孩子挥手道别这并不总是容易的,但尽量平静地和孩子说“再见”、“拜拜”。
孩子的敏感会让他(她)很容易发现你的不安、难过,如果你是哭着和孩子道别,那只能触发孩子更多的眼泪和哭闹。
5.父母要做到
首先,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孩子的眼泪在你离开之后,通常很快就会停止。孩子的天性使得他(她)很快就会被环境所吸引。
第二点,尽量不要经常沟通。出差在外,如果你想打电话来和你的孩子或聊天或沟通,以慰思念之情,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试图抵抗这种冲动。它只会让你更加困难地和孩子道别,也会引起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科学研究:产生情绪的心脏
心脏是我们直觉的源泉,而最终被脑子/思维所感知。
——罗林·麦克拉迪(RollinMcCraty)
遍布心脏的多功能感官神经组织可以接收激素、信息肽和源自心脏的压力变化以及神经刺激。它还对脑中边缘系统的杏仁体所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杏仁体及其相关组织被认为是关键的情绪中心和情绪记忆的储藏库。
通过杏仁体,我们的情绪可以调节身体对威胁所作出的行为、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反应。我们以往的经历所产生的情绪记忆影响了我们如何感知,决定了我们对现状的反应方式。收到感觉输入之后,脑子就会与需要用上求生策略的过去记忆比对,看看有没有相类似的情况。比对结果是有相似的过去事件或不肯定有没有的话,整套搏斗/逃跑反应系统便要启动。在一段新的社交关系中,新朋友可能做了某个行为,让我们想起以前的另一段社交关系。如果这段旧社交关系是痛苦或让人沮丧的话,杏仁体就会自动把这个行为和新朋友联想到一起,假定这段友谊会和以前那段一样。这种恐惧促使我们采取保护性反应,尽管这位新朋友的这个行为可能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做的。我和我的丈夫吉姆之间的问题就是基于某些假设;后者来源于我对父亲抛弃我的认识。杏仁体警告我要注意吉姆是否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或者行为。当然,我对他的看法和反应也像对我的父亲一样,毫无疑问误解就产生了。
但是我们对世界的反应方式,不仅仅从杏仁体开始,还从杏仁体和心脏之间复杂的互动开始。心脏会给杏仁体一种连贯或者不连贯的信号,而杏仁体则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情绪又会控制我们的想法和反应。
在脑中发现的所有信息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在心脏中也都有发现。从1983年开始,心脏也被归为一种激素分泌腺体,它主要分泌两种能影响脑部的激素。第一种激素心钠素(ANF,At-rialNatriureticFactor)会影响身体的多个主要器官,包括脑中调节我们情绪并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区域。第二种激素心内肾上腺素(ICA,IntrinsicCardiacAdrenergic)合成并释放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因此心脏和脑部之间传递的信息是神经化学、电化学以及激素性的联系。
最近的研究使我们认为,心脏在不断地监测我们的整个环境包括内外环境,并建立一种连贯或者不连贯的心率变化模式。这种模式从心脏传递到脑部,通过迷走神经而送达延髓、丘脑和杏仁体。心脏传向脑部的神经信息要比从脑部传向心脏的多得多。同时,来自心脏的激素信息也会影响脑部。
科学研究:关于思考的问题
有趣的是,思考却使我们远离彼此、远离当下,因此阻碍了心脏和脑子的连贯性。思考使流向心脏的血液减少,并抑制一种能使心脏返回连贯状态的因子。心理学家保罗·皮尔索尔(PaulPearsall)博士称之为“L”因子。
若我们完全活在当下、身心放松、任由思维流动的话,意念、理解以及适当的行为会自然出现。随之而来的连贯状态不仅能影响我们周围的人,还能影响周围的死物。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了这一点。志愿者被要求有意识地去改变从数据随机产生器中生出的数字(数据随机产生器是一部电脑,能够在一段特定时间内随机打出数字)。研究表明,如果志愿者集中精力,努力去想改变随机输出的结果,他们对数字输出结果的影响就会降低;如果志愿者只是坚定改变数字输出的意向,然后就放松下来,什么也不干,他们对电脑变化的影响反而更大。
我有一个绝招能避免在破晓时分制造自我紧张。那时外面寒冷,让人不愿离开被窝,脑子却感觉非常清醒,好像要失去控制一样,我记忆里的恐惧、忧虑或者忘了做的事情就会被勾起,我的早晨因此也糟透了。这时若我能潜心呼吸,专心听一听晨鸟的叫声,我就能停止胡思乱想;否则的话,我这一天的不连贯性就开始了。
两tulaoshi位心脏病专家,迈克尔·库珀(MichaelCooper)和迈克尔·阿真特(MichaelAgent)对一组胆固醇非常高(在300~500mg/dl的范围内)的男性做了个有趣的试验。他们都患有心脏病,有些人还比较严甄。除不断控制饮食、体重以及坚持锻炼之外,这些高危男性被训练每天静坐15分钟,保持头脑清醒。他们被引导,如果头脑中出现一个令人害怕或者忧虑的念头,不要管它,让它离开,重新专心于此刻即可。这几乎马上使胆固醇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除了现在市面上的一种新药外,能达到这种效果的方法几乎没有,并且如此高效的手段比什么药物都更安全。
当我第一次读到思考阻碍连贯性时,我如膝反射般跳起来——难道我们不应该思考吗?思考不是一件负责任的理智的事情吗?它让我们弄懂人生;它协调每时每刻,推知下一刻要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更安全。然后我开始真正“思考”这个问题。我发现当我真正创造力旺盛时,我不必想甚至不必试着营造创意,只是待在此刻,最美妙的想法自然就在脑中出现了。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米厚伊·车新米厚伊的观点,创造力来自一种玩耍、天真的状态,没有忧虑,没有失败,没有自我意识,也没有时间感觉。他把这种状态称为“流动”,一种“当下的意识流”;它使我们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营造新意念和感觉,从而保证了我们生命中的顿悟和创新。
中医认为,心即思维,思考过度或者情绪张力过高都会使心受到影响。“少虑养心”的观念原是受道家“养生”学注重静思去虑的思想所影响。
女性在各教育阶段的心理变化
从小学的中、高年级到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的形成过程。在小学低年级,往往是与非的观念仅’是肯定与否定,比如1、2年级的女孩,会说爱打架的男孩是坏孩子,到了3、4年级,便会指责打架的男孩。但是到了初中末期和高中,会欣赏一些男孩子的武力活动,尤其是为了某件不公的事而大打出手的男孩,被女生佩服得不得了,认为有“男子汉”的气概。那么这是不是说到了高中阶段是非观念就不清楚了呢?不尽然。
虽然在许多测验中,都可以看到,高中学生赞成错误观点的人数比例,高于初中学生,而女生则更容易在内心赞成错误观点,虽然她们知道测试者认为哪种观点正确。这是否说明年龄越大越坏了呢?并非如此。这是少年人由接受期转入思考期的表现,他们对过去接受下来的观念,进行“反刍”式的咀嚼和分析,提出疑问,并且对自己的分析十分欣赏,他们对于否定前人的成果持兴奋和欣赏心理,因此,易于赞成成人们不赞成的观点。这个时期的女生,特别爱提尖锐的问题。
到了大学阶段,又是一个较大的变化,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看问题较为深入和客观,世界观基本上形成,是非观念也与社会的要求更接近了。这个时候,早已没有了“小贫丫头”的种种表现了,而是热情、富于幻想、比较稳重,却又急于求成了。
总之,人们的幼儿和儿童时期,其心理活动是受父母和老师的制约的。他们的好行为受到鼓励和称赞,坏行为受到责备和处罚;到了少年和青年时期,则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制约,他们在失败中寻求正确的作法,在舆论面前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符合社会要求,就顺利,就成功,不符合社会要求,就失败。人们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以使自己日趋完美。这时候,父母的态度已不是第一位的了,朋友、团体的态度往往可以左右青年人的行为。同时,社会宣传,书籍、报刊对他们的影响也日渐增强。总之,通过学校生活的全过程,人慢慢变成了社会的人。
宝宝的阶段性特征,你真的了解吗?
俗话说的好,“三翻六坐、七站八爬”。宝宝的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现代儿科学认为,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等功能确实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翻身、站立、长牙、行走……这些都是妈妈们熟悉的成长变化,可那些看不见的阶段性特征妈妈们又了解多少呢?
在胎儿期,宝宝的营养全部来自母体,因此准妈妈摄入的均衡营养对胎儿的大脑、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非常重要;婴儿出生后,从宫内营养变成靠自己的消化系统来摄入营养,这种摄取方式的改变,对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消化系统是个巨大挑战;6个月以后,因为母传免疫因子持续降低,宝宝只能完全依赖自己的免疫系统,此时容易罹患感染及过敏性疾病。
1岁开始,自主行走和精细动作发育让宝宝可以主动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时,宝宝体格发育减缓,智能发育迅速。3岁后当宝宝进了幼儿园,认识更多伙伴,社交活动增加Tulaoshi.com,认知功能继续发展。同时环境暴露机会增加,患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增加。另外,宝宝活动量增大,需要强壮的骨骼结构和均衡充足的营养。
婴幼儿奶粉领导品牌多美滋每年都要倾听近300万妈妈的反馈。从妈妈们关注的问题中也可以发现这些阶段性特点——在宝宝0-6个月期间,妈妈们最关注的是腹泻等消化系统的问题;6-12个月是感染性疾病的问题;而1-3岁是脑部发育的问题。
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院长毛萌教授表示,“在临床医学观察中发现,婴幼儿的阶段性表现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关注婴幼儿不断变化的生理特点,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和营养支持。”
这些看不见的阶段性变化每一个都非常重要,然而却很容易被家长忽视。据统计,0-6月婴儿轻度消化问题的发生率高达42.6%,其中便秘占13.7%。家长们想给宝宝丰富的营养,但往往没有注意宝宝们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从而不能有的放矢的支持宝宝不同阶段里不同的成长需求。
在日前召开的“生命早期母婴健康分阶管理”研讨会上,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一致认为,宝宝在生命早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根据这些需求给予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宝宝健康生长发育,提高生命质量。
大会联席主席、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段涛教授特别强调,“生命最早期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改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宝宝对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同一种解决方案或者是同一种办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不同时段的营养需求,在每个时期为宝宝提供不同的营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