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享受做家务的成就感
TIPS:赞美一定要具体我们总是说要多鼓励、多赞美孩子,但是请注意,赞美一定要清楚具体,让孩子知道好在哪里。例如擦桌子,不要只是笼统地说:哇!你好棒!不妨跟孩子说:你擦得真仔细,看,多干净啊!另外,在与孩子一起做完家务后,不妨和他坐下来喝杯水、吃点东西,并告诉他:辛苦了,干干净净的看起来好舒服!来,喝杯茶,休息一下吧!让孩子知道做家务不是为了讨妈妈欢心,而是享受做完家务的成就感。宝宝家务轻松做Housework 1 擦桌子训练能力:这种擦拭的动作会大范围地运用四肢,让宝宝练习大肢体能力。Step 1.给孩子专属的用具给孩子几块专属于他的小抹布,在妈妈擦桌子的时候,让孩子一起参与近来。这个专属的用具能让他有一种被重视、被肯定的感觉,并且认可自己亲身参与的重要性。Step 2 从小地方开始练习不妨先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用餐后的小范围桌面,这种小范围的擦拭当做最初的练习。给他一块小抹布,大人在饭后也整理桌面,给孩子做出良好的示范。Step 3 用技巧进行大范围的擦拭在小范围的擦拭进行一段时间之后,便可开始大范围练习,比如擦桌子、擦地板。当然,幼儿最初还不能清洁得很彻底,妈妈可以对孩子说:我从这边开始,你从那边开始,等我们都擦到中间的时候,再交换位置。那么,宝宝一开始擦得不干净之处,也会通过妈妈的再次擦拭而洁净,而宝宝也能练习擦拭动作,并且享受自己努力后的成果。Housework 2 收纳训练能力:学会收纳的前提是要知道东西放在哪里,可训练孩子有组织、有系统地管理物品。Step 1 将收纳处规划清楚家中的家务大部分和收纳有关,让每个东西回到原本存放的地方,就是收纳。对孩子来说,可以从放他自己的水杯、玩具开始做起,但父母必须首先规划明显的收纳处,让孩子知道东西该放在哪里。Step 2 家长一起示范从幼儿园回家后,如果要求孩子把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那么不妨在门口附近放置1个小篮子,旁边也放个装爸爸公事包的篮子,爸爸一下班就将包放在篮子里,多示范几次给孩子看,他自然也会养成把包放到篮子里的习惯。Housework 3 折衣服训练能力:小肌肉动作必须足够灵巧,同时手眼有着很好的协调性,才能将衣服折得整齐,而折衣服也能同时训练这2项动作技巧。Step 1 从自己的衣物玩起当妈妈在折衣服时,不妨带着宝宝一起做,这样也能避免幼儿感到无聊而在一旁哭闹。先给他1件自己的小衣服或小手帕,就让他在一旁玩衣服吧。当然,妈妈也可以要求他跟着一起折,只要孩子有折的动作,妈妈就应该表示鼓励。Step 2 请孩子跟你这样做折衣服这个动作对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一开始他肯定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此时你不妨跟孩子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小游戏,让他比葫芦画瓢,慢慢地一步步将衣服折好。当孩子能将一件衣服折得较为平整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他:哇!你好棒!折得真漂亮!Housework 4 摆碗筷训练能力:摆碗筷除了需要足够的小肌肉能力以拿稳碗筷之外,更需要良好的逻辑配对概念,以确定需要的碗筷数量。Step 1 先确认小肌肉动作发展程度在用餐前,让孩子学着摆碗筷、发汤匙。不过,首先要看孩子的身高是否足够,而且小肌肉发展是否成熟,然后再请孩子依人数将碗筷摆到桌上,以练习精确的小肌肉动作。Step 2 按位置摆放当孩子能将碗筷放到桌上之后,再进一步训练配对、逻辑的概念。妈妈可以跟孩子说:1个人要发2根筷子,我们总共有4个人,要发几根筷子?然后让他思考总共需要多少根筷子,并且按照每个人坐的位置来摆放好,就这样,无形中将数学概念和做家务结合起来,可说是一举两得!
如何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
问:园长你好,想询问一下,宝宝最佳的上小学的年纪是多少呢?我周围的朋友很多找关系6岁就让孩子上小学了。说上学早的孩子适应力强而且以后有优势。过早上学对孩子到底好还是不好呢?答:首先这个因人而宜,孩子的能力差异很大,但是也要遵循一个基本的规律,北京地区就是六周岁上小学,外地可能有地区的规定,这个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问:您好!科学教育是我们幼儿园非常薄弱的方面。我们也非常想攻破这个难题,但无从下手。您认为在科学教育中,最关键和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呢?答:最关键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老师是不是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的内容可以选取或提取出来成为有意义的科学教育的内容,并加以实施。问:国园长辛苦了!我园科学教育环节相对薄弱,几乎只限于教材选材。而我们发现,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不大感兴趣,更别说发现问题、寻求答案了。请问如何提高幼儿对周围物质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答:应该说幼儿能否对周围环境有兴趣,关键在于我们成人的引导,如果我们成人经常引导孩子关注身边习以为常的物品内涵着丰富的科学内容,长期以往就会养成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与兴趣。问:国园长,您好!在做中学课堂上,当学生明确了研究的问题后,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大都会积极地就问题的解决提出自己的假设。老师在这个时候,又不宜于对这些假设进行评判,而学生的一些有误的观点,反映了他们固有的错误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往往很顽固,需要在后面的验证环节中用事实来摧毁,这是教师简单的指正所无法完成的。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做不做指导呢?应该怎样科学地进行指导?答:对于孩子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一些假设,首先老师应该充分的肯定孩子积极的思考,对于孩子所想出的各种方法适宜与否,可以先让孩子展开讨论,孩子之间会发生一些争论和不同,但最终哪种方法最为适宜或不适宜,一定要让孩子亲身的去经历,这是自我知识和经验建构的过程,老师不可提前否定,这里老师所要把握的是他的方法一定是安全的。问:如何教小小班的体育课?答:第一,老师必须亲自带着做,第二,一定是有一种情境角色,比如你是鸡妈妈,孩子们是鸡宝宝,比如你是兔妈妈,孩子们是兔宝宝,孩子会在非常亲情的感受下做运动,一定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进行走、跑、跳、钻、爬等多种运动的锻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父母少说多听让孩子多说话
不要否定现在的孩子徐胜三:据一份权威调查显示,父母谈起今天的孩子,评价意见70%以上是否定性的,认为今不如昔的更是高达90%以上。这也许正是代际冲突的重要原因。社会在进步,孩子同样在进步,客观的讲,现在的孩子肯定比上一代,上几代都要优秀,关键是父母一定要看到并且承认这一点。现在的孩子只是个性更突出而已,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并正确的对待。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在10岁以前是崇拜父母的年龄,很好教育,他觉得爸爸妈妈都是英雄。但是10岁到20岁进入一个心理上对父母轻视的年龄,瞧不起父母,他崇拜的人是电视明星,觉得父母天天唠唠叨叨的、胸无大志,整天发牢骚,自己不成龙成凤,还让我成龙成凤。20岁到30岁开始对父母有所理解。30岁到40岁对父母有些爱。人到了40岁以后,才到了常回家看看的年龄。现在许多十几岁的孩子就处在一个从崇拜父母到瞧不起父母的阶段。引导孩子多说话,父母少说多听吕品:很多父母跟孩子说话,一开口就说很长时间,非得把孩子说哭了不可。你没有A错还没有B错吗?没有B错还没有C错吗?总要给孩子找出个错来。孩子跟父母辩解是没有用的,后来好多孩子就干脆不说话,不理父母了。对话对话,两方说话,只要孩子不说话,父母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所以父母最好能想办法尽量少说,让孩子多说,听孩子诉说。不许!不能!在孩子面前,不这个字我们用得太顺了,稍不留神就会从嘴边溜出来。而孩子呢,要不就是被一连串的不压得缩手缩脚,要不就是像打乒乓球一样把这些不给你一个个打回去,他没懵你先懵了……好像成人都有这样一种定势:和孩子说话总想着要控制他,居高临下,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受尊重的独立个体。用这样的方式,你下达的是指令,却没有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导,就好像他注定是做错事的一方,你注定是来惩罚他的。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说不,其实是出于为自身考虑:不想重新收拾,不想太累,想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所以,看见孩子咬铅笔,又知道他正处在长牙阶段,你就可以会用磨牙物轻松地代替铅笔放进他嘴里,而不是嚷嚷:我最后一次警告你,不许再吃笔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ai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