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中)

爱的错觉在路上

爱的错觉在路上

2015-12-04 16:38

skysaying 原帖: (写于11/19/2001 1:02:10 PM) 看了MAY2的留言,忍不住一声叹息。其实那个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还是幸福的,至少她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上)

skysaying 原帖: (写于11/19/2001 1:02:10 PM)

看了MAY2的留言,忍不住一声叹息。其实那个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还是幸福的,至少她在幼儿园享受了三年快乐生活。可是现在大多数幼儿园也规规矩矩呢。有个美国幼儿教育学者到中国参观幼儿园,幼儿园极隆重地欢迎了她,孩子们表演了不少节目。但是这位学者回国后写了一篇文章,开头就是:在中国,我走进一所鸦雀无声的幼儿园,惊讶极了,我想一定孩子们都不在,谁知每间屋子里都坐满了孩子,他们在默默地搭积木、默默地画画、默默地听老师讲故事,当时我只有一个感觉:恐怖!

我们不是太熟悉这种“默默”了吗?

翩翩就没有那个女孩幸运,她在幼儿园最大的问题是吃饭慢和上课爱说话,后来吃饭成了她的心理障碍。这所所谓示范幼儿园的老师向我投诉说:为了让翩翩不乱讲话,别人来参观的时候,我们只好不断地提问她,只有这样才能掩饰她的不守纪律。如今上了学,还是这两个老大难。她的学习很好,可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她得到的小红旗总是位居下游。还因上课讲话被老师罚站。

我小心翼翼地和老师探讨过,老师也有苦衷,中国和西方不能比,西方的幼儿园是一个老师带六七个孩子,吵一点也带得过来,我们这里是一个老师带三四十个孩子,如果tulaoShi.com放任孩子去吵,这一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连拉架都拉不过来。就是翩翩的小学,班主任很年轻,20来岁,也是刚出校门,每次去接翩翩,她都满脸疲惫地瘫坐在那里,连个善意的表情都没力气做。我也挺同情她们——我带一个孩子都累得够呛,她要带35个(上海在搞小班化,别的地方一个班得五六十个孩子呢)!

所以,刻板的、格外强调纪律、不尊重个性的教育方式, 虽是东方的传统,但也不尽然,大部分原因还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匮乏造成的。同在东方、更强调纪律性的日本,在幼儿教育上就比我们要现代和宽松得多。

再一想,现在教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大学甚至高中的孩子,文化素质也受到一定限制。我有个同事说,她的一个初中同学,“在我们班是学习最差的,你猜现在在干什么?是一所重点小学的校长!别提多威风了,求她的人多得不得了,也包括我——原来的学习尖子!”可以她一想起这位同学原来的样子,就有点发怵:她能带好一所小学吗?

所以,各位妈妈,我是很气馁的。只好算是让孩子多受点挫折教育了,要想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则无异于螳臂当车。

wsam13 的回复: (写于11/20/2001 12:32:58 PM)

只好这么安慰自己了:我小时候也因为吃饭、睡觉、不守纪律而被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罚过,好象没怎么留下心理创伤,而且脸皮越练越厚。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也能承受得住。

cristinp 的回复: (写于11/20/2001 8:26:49 AM)

看了你的帖子,我感到害怕。我家蒙蒙特爱说话,现在我每周带她上蒙氏课,也是就她话多,虽然我说过她几次,但也觉得不要过分限制孩子好。有很多移民的朋友跟我说移民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弄得我都想移民了。但有时也搞不懂东西方的教育到底哪个好,看有的文章又提到中国的孩子理论基础比国外的孩子强等等,唉,我也要叹息了。

rtt 的回复: (写于11/20/2001 1:08:16 PM)

我也同样存有困惑,中西方的教育究竟哪个更好?华人和犹太人最聪明,然而正是因为他们从小受的教育与其他国家不同。如果中国孩子也接受了个性化的教育,那么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会更聪明?或许两不象了?

twintiger 的回复: (写于11/19/2001 2:10:31 PM)

我倒觉得这种事非常正常。即使在美国,一个老师管6个孩子,她一样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因为孩子是个体的,老师是要照顾群体。之所以要我们家长,就是教育孩子怎么样对待集体,怎么样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我倒觉得凡事过犹不及,翩翩要是太积极说话,也应该改一改。强调个性固然重要,遵守纪律也应该提醒一下呀,尤其是在学校里,还有很多孩子呀。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中)

对“哈佛女孩”说不(四)

leiyy 的回复: (写于11/14/2001 2:38:57 PM)

我也觉得刘亦婷这本书可取的地方只有她的素质教育方面,比如耐力、毅力、信心等方面的培养还是可取的。
其他的方面,怎么说呢?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弱点。

当然,那一个母亲的教育方法也的确是有问题,没有领会书中的教育精髓,生搬硬套,难怪女儿厌烦的。和刘亦婷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应一棒子打死。

那一天,小园园很专心的在摆弄螺丝刀,打算去扭开螺丝。我就给园园唱歌:“园园是快乐的小电工。”
她奶奶立刻站出来说:“不做电工,要做科学家还差不多。”
我听得有些苦恼。为什么她就不能做一个电工?如果我想做科学家,我自己去做好了,何必为难孩子?
想到这里,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了,就是这样!
要教女儿的不是逼她去做什么伟大的事业。而是做给她看!
让女儿自己选择自己的意愿——无论干什么,我只需要说:孩子,别怕,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

悄悄 的回复: (写于11/14/2001 1:06:11 PM)

很赞赏西西妈妈的观点。从书名上讲,我本人是很不喜欢这本书的,因为不认为一个孩子上了哈佛就是成功的教育了(当然我本人对哈佛还是很敬重的,也很佩服经过努力上了哈佛的人)。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刘妈妈最值得我学习的在于她不是靠热情去做母亲,更是靠思想、靠读书,学习做一个母亲。学习做母亲,是我们女人人生的最大课题之一。另一个课题是选择婚姻,在这个问题上,刘妈妈承认失败从头再来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尊重和敬佩,由此放眼望去,对待人生最大的选择她都有勇气面对,我也相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把面对人生坎坷的巨大勇气与坚韧不拔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刘亦婷。这才是这本书最给我启迪的地方。做一个理性的母亲,做一个敢于担当隐忍顽强的母亲,才是我们最值得借鉴的地方。至于具体的育儿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特异的精灵,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在彻底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念,简单的copy育儿方法是妈妈的无能与弱智,是孩子的大不幸,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may2 的回复: (写于11/13/2001 2:12:36 PM)

首先是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以为早教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神童;

然后是如何“寓教与乐”。

让孩子乐于学,而不是成为负担。

前不久国家足球队的洋教头米卢提出要队员们踢“快乐足球”,不把比赛看成是比赛是任务是负担,而是把进球当做一种享受,结果队员们很放松很努力很愿意去比赛。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中)

skysaying 原帖: (写于11/15/2001 9:34:31 AM)

我觉得“哈佛女孩”之类的流行,还有一个副作用特别容易被忽视,就是在这种教育过程中,使孩子很小就有意无意地得到一种观念:人群是等级森严的,是分高低贵贱的;如果今后成为清洁工、司机、钟点工,是很可耻的,甚至这些人的劳动与他们的人格,都是不必尊重的。

我碰到过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她妈妈抱怨她一点家条事都不肯做。我开玩笑:你真得学一点,不然将来当了妈妈,你就有麻烦了!她不屑地说:有什么麻烦?请个钟点工不就行了?我们班女同学都不会做家务的。我惊讶地问:“那么,你们都要请钟点工,将来谁来做钟点工呢?”“反正有的是农民进城打工嘛……”

还有一个同学,很郑重地宣说,他之所以决心让孩子一路从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到名牌高中、名牌大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给孩子从小纳入精英社会圈子,将来他的同学们都会是一方英杰,彼此会互相提携。
我不太以为然。要想对社会、对人类、对家人有较大贡献,确实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知识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有资格鄙夷最普通的劳动者,因为他们可能没有“精英”们那样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条件,但他们的善良、勤勉、乐观等等,一直是支撑我们社会前行的基石。

即使不从理想的角度而从现实的角度思考,如果有意地强化所谓“精英意识”,很容易在人群中激化矛盾,激发心理不平衡,导致社会不安定。如此一来,那些身处金字塔的“精英”,岂不更岌岌乎可危?这样的例子,远有中国无数次农民起义,近有911。

为着追求平等、农工解放,我们的先辈(图老师整理)浴血奋斗了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也早已在很大的范围内成为天经地义。难道我们现在却应该教孩子,怎样才能有歧视别人的资格!

在中国,我们对“歧视”其实并不陌生。对来自农村的同胞,北京人蔑称为“乡巴佬”,上海人蔑称为“乡巴子”,说起来顺嘴极了——这是地域间的歧视。唱戏的,是“戏子”;做帮佣的,是“下人”;——这是职业上的歧视。甚至妻子也不过是“贱内”;生了女儿,只算“弄瓦”——这是性别歧视……

而今,难道我们还要在孩子面前,进行智力歧视,继续扩大并加重由来已久的不平等意识吗?
念及此,“哈佛女孩”真的让我脊背生寒……
我也是热衷早教的妈妈,我就在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过犹不及!

belson 的回复: (写于11/20/2001 7:55:30 AM)

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应该教育孩子要尊重人的尊严。 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上确实存在等级的差异,就从小教育孩子要成为一个上层社会的人,假如,孩子未能如愿成为上层社会的精英,请问孩子如何面对自己的处境?
hddkiller 的回复: (写于11/19/2001 7:39:06 AM)

抱婷儿在大院里玩时,对于路上遇到的每个人都表示敬意、善意和爱意。具体地说,就是让婷儿对这些身份各异、互不相识的人都要“敬礼”“欢迎”“再见”。如果对方高兴地停下来逗她、夸她,还要叫婷儿向对方“问好”——握手、“谢谢”——作揖……
以上是摘自《哈佛女孩刘亦婷》里的一段话。

我们的教育能否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我们在社会面前是渺小的。我们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教育能够被自己的孩子所接受。

我们或许能做到的是教会孩子尊重别人、平等的对待人,所有的人。这与是否“贵族”或“贵族教育”不相关的。

许地山的女儿,一个大学生,能与一个只认识“男女”二字的老农生活。刨开历史背景之外的原因,许地山从小言传身教的“尊重”和“平等”观念不能不说是决定性的因素。

jarry-li 的回复: (写于11/16/2001 1:56:29 PM)

你的观念太过于说教,不切合实际,
如果孩子长大后能从事更好的职业,你会让他(她)去做清洁工吗?再说当今社会,人和人之间本来就不是完全平等的。

yangqin 的回复: (写于11/16/2001 11:34:22 AM)

毋庸质疑,我们的社会确实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中国不象美国,美国是以中产阶级为中坚力量,而国内却是两极分化,即使中产阶级也是以中下层为主。入世会给中国带来变革,但它将加剧还是缩小贫富分化却无法确定,因为客观上存在着教育和信息资源的不平等。

然而我不认为应该给孩子灌输什么精英和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观点。

随着入世和服务观念的深入人心,会改变目前新兴行业的平均收入高于传统行业的格局。关键在于服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例如科技含量),不论你是技工、大厨、农夫、甚至家政服务员,都会获得不错的收入(高级技工还是现在的人才缺口)。因此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是做事的态度,要象德国人一样严谨、精细,做行业内的最棒的,正如俗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下)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中)

婴儿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中)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上)

婴儿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上)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下)

婴儿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下)

对“哈佛女孩”说不(四)

婴儿
对“哈佛女孩”说不(四)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从“哈佛女孩”谈开去(上)

婴儿
从“哈佛女孩”谈开去(上)

对“哈佛女孩”说不(三)

婴儿
对“哈佛女孩”说不(三)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准父母应当了解的数字

准父母应当了解的数字

孕妇孕期可以吃蚕豆吗

孕妇孕期可以吃蚕豆吗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