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哈佛女孩”说不(四)

上帝我想你

上帝我想你

2015-12-04 16:39

leiyy 的回复: (写于11/14/2001 2:38:57 PM) 我也觉得刘亦婷这本书可取的地方只有她的素质教育方面,比如耐力、毅力、信心等方面的培养还是可

对“哈佛女孩”说不(四)

leiyy 的回复: (写于11/14/2001 2:38:57 PM)

我也觉得刘亦婷这本书可取的地方只有她的素质教育方面,比如耐力、毅力、信心等方面的培养还是可取的。
其他的方面,怎么说呢?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弱点。

当然,那一个母亲的教育方法也的确是有问题,没有领会书中的教育精髓,生搬硬套,难怪女儿厌烦的。和刘亦婷没有什么关系,也不应一棒子打死。

那一天,小园园很专心的在摆弄螺丝刀,打算去扭开螺丝。我就给园园唱歌:“园园是快乐的小电工。”
她奶奶立刻站出来说:“不做电工,要做科学家还差不多。”m.tulaoshi.com
我听得有些苦恼。为什么她就不能做一个电工?如果我想做科学家,我自己去做好了,何必为难孩子?
想到这里,忽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了,就是这样!
要教女儿的不是逼她去做什么伟大的事业。而是做给她看!
让女儿自己选择自己的意愿——无论干什么,我只需要说:孩子,别怕,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

悄悄 的回复: (写于11/14/2001 1:06:11 PM)

很赞赏西西妈妈的观点。从书名上讲,我本人是很不喜欢这本书的,因为不认为一个孩子上了哈佛就是成功的教育了(当然我本人对哈佛还是很敬重的,也很佩服经过努力上了哈佛的人)。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刘妈妈最值得我学习的在于她不是靠热情去做母亲,更是靠思想、靠读书,学习做一个母亲。学习做母亲,是我们女人人生的最大课题之一。另一个课题是选择婚姻,在这个问题上,刘妈妈承认失败从头再来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尊重和敬佩,由此放眼望去,对待人生最大的选择她都有勇气面对,我也相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她把面对人生坎坷的巨大勇气与坚韧不拔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刘亦婷。这才是这本书最给我启迪的地方。做一个理性的母亲,做一个敢于担当隐忍顽强的母亲,才是我们最值得借鉴的地方。至于具体的育儿方法,每个孩子都是特异的精灵,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在彻底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观念,简单的copy育儿方法是妈妈的无能与弱智,是孩子的大不幸,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may2 的回复: (写于11/13/2001 2:12:36 PM)

首先是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以为早教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天才、神童;

然后是如何“寓教与乐”。

让孩子乐于学,而不是成为负担。

前不久国家足球队的洋教头米卢提出要队员们踢“快乐足球”,不把比赛看成是比赛是任务是负担,而是把进球当做一种享受,结果队员们很放松很努力很愿意去比赛。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下)

yugeli 的回复: (写于11/18/2001 6:46:27 AM)

教育孩子顺其自然最重要,虽然愿望总是好的,可我们也不能刻意地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哈佛博士吧。

dxmm 的回复: (写于11/16/2001 8:02:33 AM)

这个谈论很有现实意义:
我说几点:
1、人人都在培养孩子成为社会精英一族,这种思想本身是正确的,它代表着社会在进步,国民的整体素质在提高,因为中国的整体素质确实不高。

2、思想品德和性格的培养是早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即所谓情商、德商的培养。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孩子,在人力资源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能有足够的毅力和品质成为精英。

优厚的家庭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固然占尽先机,但有些孩子到一定阶段特别是青春期后却显得后劲不足,很多家长竟然不明白是什么原因?我身边很多优秀人才都是城镇和农村出来的 ,我想问问大家这是为什么?
你的孩子能不能成为精英,需要社会来考验。

champion wu 的回复: (写于11/15/2001 9:48:41 PM)

看了有关不平等的帖子很想深思一下再复,但急性子又不容我等待。

首先,同意这位妈妈要在早教中加入平等的概念。但是,人有平等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人人能够获得平等,特别在中国转型期,不平等是现实,在我们个人无力改变不平等的现实下,朝精英方向培养孩子当然更有市场。谁也不想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成为弱势人群的一员。

所谓工种没有贵贱之分是理想主义,或者说是部分强势人群欺骗弱势的手段。社会资源非常不公平地倾向高贵的工种是现实!

在现实的弱势人群中,比如,下岗工人的子女,贫困山区的孩子,都有经家长含辛茹苦改变命运的事例,如果这样的培养多了,普遍了,民族的素质才能提高。

人民群众是社会前行的基石,推动社会前进的却是精英。在我努力教养孩子成为精英的时候,我会告诉她,我们家的钟点工阿姨一周做6份工,辛勤劳动,生活简朴,诚实可靠,是值得敬重的,更重要的是,她正在通过努力,改变她们一家,特别是她的儿子的命运。这种努力,同妈妈的努力是平等的。

nightingale 的回复: (写于11/15/2001 10:42:26 PM)

社会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在不短的将来,可能还会加剧地不平等。贫富的差距在拉大,这是人人都可以感觉到。这是成人的无奈。

然而这与妈妈们的早教有多大的联系呢?

我们在德方面教育,首先会教他要尊重别人的劳动,跟他讲人人是平等的道理(应该是人格平等),而至于孩子今后能否成为精英,在我们为了尽所能力地准备好包括德智体美等一切之后,就由他自己来决定了:)

一个健康的孩子,无论他做什么,都应该是快乐的。即使面对社会的不平等,也许他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呢?或许他做了那种致力于消除社会不平等的人也不一定?

绿舞脂烟 的回复: (写于11/15/2001 6:45:23 PM)

社会的不平等总是存在着,人们的等级观念也越来越严重,高低贵贱的存在,提倡人人平等,那只不过是空头话。各行各业总的要人去做才行的,就比如:很多人瞧不起农民,那么如果没有农民,我们大家吃什么,清洁工也是人,他给我们带来城市的清洁美观,我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意愿,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精英,谁都是精英了那就不叫精英。做什么只要做自己喜欢的,关键看自己了,不需要盲目的追从。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上)

skysaying 原帖: (写于11/19/2001 1:02:10 PM)

看了MAY2的留言,忍不住一声叹息。其实那个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孩子还是幸福的,至少她在幼儿园享受了三年快乐生活。可是现在大多数幼儿园也规规矩矩呢。有个美国幼儿教育学者到中国参观幼儿园,幼儿园极隆重地欢迎了她,孩子们表演了不少节目。但是这位学者回国后写了一篇文章,开头就是:在中国,我走进一所鸦雀无声的幼儿园,惊讶极了,我想一定孩子们都不在,谁知每间屋子里都坐满了孩子,他们在默默地搭积木、默默地画画、默默地听老师讲故事,当时我只有一个感觉:恐怖!

我们不是太熟悉这种“默默”了吗?

翩翩就没有那个女孩幸运,她在幼儿园最大的问题是吃饭慢和上课爱说话,后来吃饭成了她的心理障碍。这所所谓示范幼儿园的老师向我投诉说:为了让翩翩不乱讲话,别人来参观的时候,我们只好不断地提问她,只有这样才能掩饰她的不守纪律。如今上了学,还是这两个老大难。她的学习很好,可是,因为这两个问题,她得到的小红旗总是位居下游。还因上课讲话被老师罚站。

我小心翼翼地和老师探讨过,老师也有苦衷,中国和西方不能比,西方的幼儿园是一个老师带六七个孩子,吵一点也带得过来,我们这里是一个老师带三四十个孩子,如果放任孩子去吵,这一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连拉架都拉不过来。就是翩翩的小学,班主任很年轻,20来岁,也是刚出校门,每次去接翩翩,她都满脸疲惫地瘫坐在那里,连个善意的表情都没力气做。我也挺同情她们——我带一个孩子都累得够呛,她要带35个(上海在搞小班化,别的地方一个班得五六十个孩子呢)!

所以,刻板的、格外强调纪律、不尊重个性的教育方式, 虽是东方的传统,但也不尽然,大部分原因还是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资源匮乏造成的。同在东方、更强调纪律性的日本,在幼儿教育上就比我们要现代和宽松得多。

再一想,现在教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大学甚至高中的孩子,文化素质也受到一定限制。我有个同事说,她的一个初中同学,“在我们班是学习最差的,你猜现在在干什么?是一所重点小学的校长!别提多威风了,求她的人多得不得了,也包括我——原来的学习尖子!”可以她一想起这位同学原来的样子,就有点发怵:她能带好一所小学吗?

所以,各位妈妈,我是很气馁的。只好算是让孩子多受点挫折教育了,要想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则无异于螳臂当车。

wsam13 的回复: (写于11/20/2001 12:32:58 PM)

只好这么安慰自己了:我小时候也因为吃饭、睡觉、不守纪律而被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罚过,好象没怎么留下心理创伤,而且脸皮越练越厚。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也能承受得住。

cristinp 的回复: (写于11/20/2001 8:26:49 AM)

看了你的帖子,我感到害怕。我家蒙蒙特爱说话,现在我每周带她上蒙氏课,也是就她话多,虽然我说过她几次,但也觉得不要过分限制孩子好。有很多移民的朋友跟我说移民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弄得我都想移民了。但有时也搞不懂东西方的教育到底哪个好,看有的文章又提到中国的孩子理论基础比国外的孩子强等等,唉,我也要叹息了。

rtt 的回复: (写于11/20/2001 1:08:16 PM)

我也同样存有困惑,中西方的教育究竟哪个更好?华人和犹太人最聪明,然而正是因为他们从小受的教育与其他国家不同。如果中国孩子也接受了个性化的教育,那么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会更聪明?或许两不象了?

twintiger 的回复: (写于11/19/2001 2:10:31 PM)

我倒觉得这种tulaoshi.com事非常正常。即使在美国,一个老师管6个孩子,她一样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因为孩子是个体的,老师是要照顾群体。之所以要我们家长,就是教育孩子怎么样对待集体,怎么样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情。

我倒觉得凡事过犹不及,翩翩要是太积极说话,也应该改一改。强调个性固然重要,遵守纪律也应该提醒一下呀,尤其是在学校里,还有很多孩子呀。

“哈佛女孩”是否在深化社会的不平等意识(中)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对“哈佛女孩”说不(四)

婴儿
对“哈佛女孩”说不(四)

对“哈佛女孩”说不(三)

婴儿
对“哈佛女孩”说不(三)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四)

早教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该不该对孩子说“不”(四)

如何对孩子说“不”?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如何对孩子说“不”?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怎么对孩子说“不”?

宝宝
怎么对孩子说“不”?

对“物质小孩”说“不”

早教
对“物质小孩”说“不”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请止步!孕前不宜做的事

请止步!孕前不宜做的事

孕期用药有技巧 孕妈无需怕

孕期用药有技巧 孕妈无需怕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