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假设性问题。例如,如果房间里没有窗会怎样?
(b)描述性问题。例如,秋天的树是怎样的?
(c)比较性问题。例如,家和幼儿园有什么不同?
(d)解释性问题。例如,天为什么会下雨?
(e)分类性问题。例如,苹果属于什么类?、黄瓜属于什么类?
(f)起源性问题。例如,冰是怎样来的?
在此需要提醒大人的是,当你向孩子提出问题后,要给孩于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求得孩子完满的回答,更不要马上把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而且还会打击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5)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形式,游戏的虚构性、象征性、形象性以及行动性,都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实践证明,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多问、多想、积极思考,对提高孩子的思维品质是非常有效的。
(6)要重视发展孩子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武器和工具。语言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语言的发展推动着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在学前朗,儿童词汇还不丰富,特别是对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汇掌握得较少,这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直接影响孩子思维的发展。
(7)积极发展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正确的教导下,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知识经验的丰富,从孩子5岁左右开始,就会逐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到6-7岁时,抽象逻辑思维已比较明显。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教育的具体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发展孩子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等作为思维过程来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对于已经掌握了鸡、鸭、牛、老虎、狮子、熊等概念的孩子,我们不妨进一步让他们掌握家畜以及动物等概括程度更高的概念。对于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孩子,教学的任务便是进一步提高他们借助数概念进行运算的熟练程度和速度,而不是再倒迟到借助实物或表象来进行运算的阶段。总之,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是消极地、简单地适应孩子已经达到的水平,而是要积极地、最大限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不断地把儿童的思维能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