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有什么方法
幼儿期是人积累生活经验、发展生活能力的重要时期。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上。主要包括自己吃饭、穿衣脱衣、入厕、洗手洗脸、刷牙、整理被褥、学洗小件衣服、整理玩具、书籍、按时起床、睡觉等等。
不少家长对培养孩子上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这都是无关紧要的琐事,不必让孩子做;或者觉得孩子做不好,太费神,不如自己做省力。这些看法是不正确的。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逐渐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而发展起来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必然妨碍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根据小儿自身发育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
(1)指导孩子多尝试
孩子从2—3岁起就喜欢自己做事情,什么都想自己来,却不考虑自己会不会做、该不该做。这说明幼儿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这正是他们学习自己料理生活的开始,家长应珍惜孩子的每一个有益尝试,给他们练习的机会,这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如果事事包办代替就会压抑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不但他们什么也不会做而且什么也不愿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
当然,由于孩子年龄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的协调性比较差,常常把要做的事情弄糟,给家长带来麻烦。但孩子从不会到会总有个学习的过程,不能因为孩子一时不会而操之过急,代替孩子去做,甚至斥责孩子,应及时给他们以指导。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2)帮助孩子把做事情和游戏区分开来
幼儿做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边做边玩,甚至常常忘记正在做的事情而索性玩起来。玩是儿童的天性,因为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家长要注意耐心说服及时提醒,以逐步提(m.tulaoshi.com)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自觉性。如果听之任之,或因此阻止孩子去活动、去做事,则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发展。
(3)注意孩子做事过程中的反复
幼儿活动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易为其他一些有趣的事物吸引,因而做事常常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这时,家长应要求孩子坚持把事情做完,不可过分迁就。这不仅增强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而且对于从小培养孩子善始善终的良好习惯都是有必要的。
如何进行学龄前儿童记忆力训练
为了培养幼儿的记忆力,父母在了解了他们的年龄特征以后,首先应该选择一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并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材料,要求孩子进行记忆。这样才能丰富孩子的表象,使孩子获得深厚的印象,发展其记忆力。
其次,尽量帮助孩子理解需要记忆的材料,使孩子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做效果就会显著的。
再次,幼儿的记忆往往是记得快,忘得快,不易持久,因而父母应该注意在孩子记忆某些材料后,要帮助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复习。
平时散步,可以收集一些物品,做游戏时把收集来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先让孩子看好,然后把东西藏起来,要求孩子能讲出这些物品中的大部分。最好让孩子有机会吃各种形状的饼干(类似我们日常所见的动物饼干)。
学龄前的孩子可以练习简单加法,还可以玩纸图老师牌,学习认准各种牌面上的人物数字,学会数数,加减十几个数字以及几十个数字范围内的数字排列。
再有,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使大脑皮层细胞能得到休息,从而保证了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充分进行,使大脑功能得以恢复,使记忆效果得到提高。
要帮助孩子对记忆对象进行多方面观察,全面分析,尽可能使更多的感觉器官投入到记忆活动中去,建立皮层多交通道联系网络。例如,在背语文生词、英语单词中,要孩子不仅用眼看,用嘴念,还要用笔写下来,有条件的可把自己背诵时的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再把声音放出来听,加上手写,记忆效果会更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学龄前儿童智力上的差异,往往首先表现在他们观察力的高低上。智力发展较快的儿童往往能对事物认真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儿童一般不会观察,对事物往往是一扫而过。所以,要发展孩子的智力,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首先,要引起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大人可用自己的情况和语言来感染孩子,使他产生喜欢看的愿望。开始可选择一些色彩鲜明和活动的东西作为观察对象,当孩子产生兴趣后,注意力就会集中,然后再来教给他观察的方法。学龄前儿童观察有粗、偏、慢的特点,即看事物粗枝大叶、局部片面、反应迟钝。这就需要教会儿童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全方位地感知事物。
其次,教孩子观察要教他们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略到细致,循序渐进地进行观察。具体观察时,还要教会孩子有顺序地观察。例如看一只大公鸡,可先叫孩子看看鸡头有什么,再看看鸡身上有什么,大公鸡有几只脚。边看边引导,还可提出一些问TuLaoShi.com题让孩子回答。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孩子提供观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