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黏你 如何让孩子更合群
1、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父母可以交给孩子一些单独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鼓励孩子与别人合作完成,或向父母求援完成,增加他与图老师别人交往的机会,教孩子懂得一个人的力量很小,有些事情办不到,而大家一起做事情就好办了。
2、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在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中,父母要教育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父母要纠正他们的行为,慢慢地孩子就会融入集体之中。
3、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
体育是一种直接与人正面接触和竞争的群体活动,不论是棋类还是球类,不论是田赛还是径赛,它总是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参与才有意义。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不但需要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胆量。这胆量,正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一种要素。鼓励孩子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兴趣,也有利于提高交际能力。孩子一旦爱上体育,就会主动寻找对手,这种寻找,就是交际;合适的对手,往往就是友谊的伙伴。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4、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外出旅游、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可以增长见识,陶冶性情,也可以培养兴趣、开放胸襟。
旅游是一种开放性活动,交际也是开放性的,两者是相通的。交际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怎么会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呢?在旅游中,有的要买车票、住旅馆、进饭店、购门票,假如父母有意识地要孩子去做这些事,那么,孩子就可以直接接触到一些新的对象,了解新的交际内容,旅游结束,见识广了、谈资多了,这又给以后的交际增加了话题。
5、有意识地让孩子独自做客待客。
到同学或邻居家去串门,到亲戚家去做客,让孩子独自去,这都是缎炼孩子交际能力的机会。串门做客,需要寒暄和问候,也需要交谈和有关礼物的收送。与父母一道去,孩子是附带的,不用应付,没有压力,应酬的主角是父母;让孩子一个人去,自己成了主角,与对方的一切接触都得由自己来应酬,这无疑把孩子推到了前线,促使其考虑如何交际。家里来了客人,有时不妨让孩子去接待,特别是与孩子年龄相仿的客人或朋友,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6、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
有人说,口语是社会生活的入场券,这话是很有道理的。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形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父母可时常出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辩辩;也可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父母也可作必要的挑剔,帮助其认识。平时,也要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
7、对于能力低下的孩子,父母和老师更要特别注意。
要特意为其安排交往的环境,需要手把手地教他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方法,用什么样的动作来参加活动,千万不能因他“不会”或“不懂”而将其弃之一边。
图老师小编图老师健康网温馨提示:宝宝不合群,爸妈就要主动“出招”了:鼓励宝宝交朋友、参与各种活动,有意识地让宝宝去与人交谈,培养宝宝的合作能力。而不能一味的宠溺,让孩子始终待在自己身边。
玩游戏的孩子更合群
据《每日邮报》报道,牛津大学一研究发现,每天玩电子游戏不到一小时的孩子们比过度玩电子游戏或是从不玩电子游戏的孩子们适应性强,幸福感也更强。
这项于登在《儿科期刊》(journal Pediatrics)上的研究首先进行了一项调查,邀请了近5000名10岁到15岁年龄不等的青少年参加,男女生比例参半。在调查中,研究人员对这些青少年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每天花在电子游戏上的时间、他们对自己目前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是否有好动症或是很难集中注意力、是否难以与其他人达成共识,以及他们与同龄人的相处状况等。
结果表明,在英国,有3/4的青少年每天都会玩电子游戏。而电子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并不大,倒是家庭环境,在校与师生的关系以及物质上是否贫乏等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同时,研究还发现,那些每天玩电子游戏不到一个小时的孩子少有情感上的问题和好动症,他们比起其他的青少年更加合群,幸福感也更加强烈。
孩子爱顶嘴不是忤逆 长大后更自信更合群
其实,孩子的顶嘴行为有时候是在跟父母争辩,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儿童心理学(图老师整理)家指出,儿童能和父母进行真正的争辩,长大以后更自信、更合群、更有创造力。因此,父母不能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应该从正确看待孩子为什么会跟自己顶嘴这件事,或许就某件事上父母的观点反而是错误的,才会得到孩子的反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和父母争辩的孩子并非是坏孩子
1、有助帮孩子找到界限
当妈妈跟儿子说“吃完饭再去画画”时,儿子很生气的把饭碗往旁边一推,回顶妈妈“为什么,我的画画画到一半”,儿子认为画画比吃饭重要,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在试验自己的能力极限,通过同父母顶嘴估量自己往另一方向的状态,从而明白自己的界限和能力。
2、养成自己的意志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争辩能帮助孩子变得更独立和自信。在和父母对抗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贯彻自己的意志后能受到重视,也发现父母不一定是正确的,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3、争辩是应对冲突的一种训练
当妈妈反对儿子去海边游泳并对孩子说“要对你的安全负责”时,孩子反驳说“xx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对他的安全负责,然后允许xx去海边游泳”,孩子通过这样的争论有学习的效果,在将来的生活工作的争论中,能运用到争论的艺术。
4、爱的表现
不是冤家不对头,越是相亲相爱的家人越是会互相拌嘴逗弄,这其实也是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重要性,表达他对家人的在乎。如果一个人不愿和周围的一些人争论,那只是在说明“你们只是无所谓的人”。
孩子和大人争辩有利成长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处理反抗期的孩子和父母能进行真正的争辩的话,长大后更自信,更富有创造力。所以孩子在成长历程中和父母争辩至少有两个好处:
好处一: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时促成他和父母争辩的直接原因。和父母争论的过程中,孩子必须观察分析自己的环境情况,然后运用学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尽力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需求,向父母挑战,这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良性刺激,孩子通过争辩,学到了争辩、辩论的语言逻辑技巧,对日后养成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益处。
好处二:帮助孩子形成个人意志
争辩让孩子变得独立和自信,孩子逐渐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志,自我意识也逐渐觉悟,尝试坚持走自己的路。和父母争辩后,孩子也发现父母并不总是正确的,当辩论得到胜利后,孩子更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也估量了自己的能力,锻炼意志力。
所以,当孩子跟你顶嘴时,别简单的把“忤逆”的帽子扣在孩子头上,应该为孩子的争辩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分为,讲究以理服人。(图老师健康网(图老师健康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太喝碳酸饮料小心不合群
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爱喝碳酸饮料的习惯,那么过量的碳酸饮料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危害呢?
新一期美国《儿科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每天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容易导致儿童攻击性更强、注意力不集中和不合群等行为问题。
这项为期2个月的新研究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佛蒙特大学的科学家共同完成,对美国20个大城市的3000多名5岁儿童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近两个月孩子碳酸饮料摄入情况以及“儿童行为清单”问卷调查表。
结果发现,43%的儿童每天至少喝1罐碳酸饮料,4%的儿童每天喝至少4罐碳酸饮料。在调节了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任何类型的碳酸饮料都与儿童攻击行为有关,摄入量越大,儿童攻击行为就越强。每天至少喝4罐碳酸饮料的孩子发生攻击行为的几率是正常孩子的2倍。这些孩子还更容易出现不合群和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问题。
研究负责人指出,这可能与碳酸饮料中大量的糖和咖啡因有关,也可能与碳酸饮料中的其他成分有关。相关研究仍待继续。专家建议,不论是儿童还是青少年,都应该尽量少喝碳酸饮料。
做为家长平是一定要控制好孩子的饮食习惯,由其是要纠正孩子爱喝饮料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