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有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知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奏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在没有明确病原菌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就要使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轻度或中度感染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生素。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由于患者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不了解,很多患者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一些使用抗生素的误区,这就是很多抗生素被滥用的源头所在。
误区1: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不直接针对炎症发挥作用,而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起到杀灭的作用。消炎药是针对炎症的,比如常用的阿司匹林等消炎镇痛药。
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内后将会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误区2: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抗生素是针对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是杀灭微生物的。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相反,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耐药。
误区3: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最好使用窄谱抗生素。否则容易增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误区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
其实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坚持个体化给药。例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明确。
另一方面,新的抗生素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生素发生了耐药,如果老的抗生素有疗效,应当使用老的抗生素。
误区5: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现在一般来说不提倡联合使用抗生素。因为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而且容易产生一些毒副作用、或者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所以合并用药的种类越多,由此引起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一般来说,为避免耐药和毒副作用的产生,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的问题绝不应使用两种。
误区6: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以后习惯性在药店买一些感冒药,同时加一点抗生素来使用。实际上抗生素在这个时候是没有用处的,是浪费也是滥用。
误区7: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
此外,就算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不能盲目地就使用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比如结核引起的发热,如果盲目使用抗生素而耽误了正规抗痨治疗会贻误病情。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误区8:频繁更换抗生素
抗生素的疗效有一个周期问题,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时间不足。此外,给药途径不当以及全身的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也可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如果与这些因素有关,只要加以调整,疗效就会提高。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9:一旦有效就停药
前面我们知道,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同样地,一旦见效就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如此反反复复,相当于增加了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抗生素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容易被“滥用”的药物。然而说到“滥用”,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其中的含义。实际上,凡是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滥用。
“是药三分毒”,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切不可盼复心切,擅自加大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 成的抗菌药,如氟哌酸)的药量,否则很可能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尤其是对肝肾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更要慎重。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轻度细菌感染选用口服抗生素即可,但很多人却选择了静脉输液,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多发生在具有特异性体质的人身上,其表现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青霉素、链霉素都可能引发,其中青霉素最常见也更为严重。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致命。
当用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却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这就是“二重感染”。这在长期滥用抗菌药物的病人中很多见。因此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大量使用抗生素无疑是对致病菌抗药能力的“锻炼”,在绝大多数普通细菌被杀灭的同时,原先并不占优 势的具有抗药性的致病菌却存留了下来,并大量繁衍。而且由于药物长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产生变异、成为耐药菌株。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所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超级细菌”很大程度上就是抗菌药物滥用催生出来的。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感染时无药可用的境地。
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内正常益生菌群,避免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孕期用药原则
一,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只有药物对母亲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险时才考虑用药,若可能,在妊娠前3个月内应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二,不得已必须使用时,应尽可能选择临床使用时间长的安全药物。
三,使用药物时选择最小有效剂量,最短有效疗程。
孕期可以使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阿奇霉素、克林霉素。
孕期应避免使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克拉霉素、依托红霉素、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
目前孕期用药的参考主要基于美国FDA的孕期安全药物分类。
FDA孕期安全用药分五类:
A指动物试验和人类试验结果均表明安全的药;
B指动物试验显示安全,或者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不安全而人类试验显示安全的药;
C指动物试验显示不安全而人类试验没做过的药;
D指人类试验显示对胎儿有危害,但当孕妇有严重疾病时可以考虑用。
X指禁用。
孕期尽量选择A类和B类药。属于A类的药物比较少,有左甲状腺素,叶酸,孕期多种维生素等;B类的药物有青霉素类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等;60%以上的药物划分入C类,属于即不能排除有危害,但同时潜在的益处又超越潜在的危害。但对于严重的疾病,孕期是否用D类药应权衡利弊,例如用于治疗癫痫的苯妥英;孕期应该绝对禁止使用X类药。例如用于治疗痤疮的异维甲酸就属于X类。它可使胎儿发生中枢神经系统、面部以及心血管等多种器官异常。
中国孕期安全用药没有分类。目前中国有关孕期药物使用的经验均来自于动物试验,对于在动物身上有明确致畸的药物,中文药品说明书标注“孕妇禁用”;对于不能肯定致畸的药物,中文药品说明书标注“孕妇慎用”。这种宽泛的标注,常常会与FDA的分类产生冲突。比如妇产科孕期常用的抗生素甲硝唑阴道泡腾片,FDA的分类是B类,可以孕期使用,而中文说明书标注的是禁用。当出现这种冲突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参考国内外更多新的临床数据使用药物。
哺乳期出现哪些症状之后,妈妈不能给宝宝喂奶?
哺乳期出现下列情况,不能哺乳:1婴儿被诊断为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少见的基因代谢疾病;2妈妈被诊断为HIV感染;3妈妈正在服用抗逆转录酶的药物;4妈妈被诊断为活动期的结核;5妈妈被诊断为I,II 型人类嗜T细胞感染;6妈妈是吸毒酗酒者;7妈妈被诊断为癌症正在化疗的;8妈妈被诊断为癌症正在放疗的,需要停止母乳喂养数小时或数天。
在哺乳期的妈妈,需要回避哪些药物呢?
哺乳期避免选用的药品:放化疗药物;雌激素类药物,四环素类,氯霉素类,麦角胺类,异维酸类,他丁类降脂药,磺胺类抗生素,阿司匹林,苯巴比妥,胺碘酮,锂制剂,可卡因等。
哺乳期患乳腺炎发热了,医生给开头孢类,请问要隔多长时间哺乳?
头孢类抗生素是哺乳期可以安全选用的抗生素,它可能会对婴儿的肠道有点儿影响,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腹泻症状,哺乳不需要等待时间。
哺乳期发烧了,能服什么药?
哺乳期可用的最安全的退烧、止痛药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叫扑热息痛,泰诺林、必理通等名字)。患有“蚕豆病”的妈妈应该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以免发生溶血,这时您可以选择另一种安全的退热药“布洛芬”。哺乳期应避免使用安乃近,阿司匹林来退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