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恋物现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佳佳每天都抱着她的汪汪狗来上幼儿园。所谓汪汪狗其实是一条被子,她外婆为 了方便携带和保持清洁,把小被子卷成一团然后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好,只露出一个被角,佳 佳叫它汪汪狗。进入幼儿园后,她几乎时时刻刻都拎着汪汪狗:拎着哭,拎着走路,拎着 解小便,拎着滑滑梯,拎着做游戏,拎着吃饭……睡觉的时候更是一定要摸着露在外面的被角 。有时候做操、游戏、吃饭时,她也会忘记汪汪狗把它丢在一边,但回头想起来后一看手里没 有汪汪狗,就哇哇大哭。
幼儿园刚刚开学不久,现在如果你去幼儿园门口,一定能看到拿着这些奇怪的东西去上学 的小朋友。幼儿园老师说这叫恋物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宝宝恋物就是一种成长过渡期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 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大至3岁之间,其恋 物表现在2岁时最为强烈,主要是为了寻求安全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某种物品产生一定的依恋。有的孩子是纽 扣,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条小毛巾。他们捻熟这些物品,经常会对这些物品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关 注和依赖。恋物本身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有消极影响,而是恋物的源头安全感的缺 失才是父母必须时刻关注的。当你的孩子突然对一件物品产生了特别的兴趣,甚至须臾不可分 离,这个时候父母应注意两个方面:要把对孩子恋物的烦恼转化为生活的乐趣,并以此为 亲近了解孩子习性的契机,让孩子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稳定的依恋关系;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 关系,寻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既然孩子的恋物瘾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那么预防或逐步戒除幼儿的恋物瘾,也要从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入手;。
1、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以解其皮肤饥饿。注意拥抱和拍抚 不是奖赏,不要等孩子画得一幅好画或弹出第一首钢琴曲时再去拥抱他。拥抱应该是日常的、 无条件的,就算孩子做错了事感到不安,也可以拥抱他,后者更多的是在两代人之间找到一种 无声的和解方式。经常性的拥抱给孩子这样的暗示:我在你身边;我爱你;别怕,有我呢;失败了 不要紧;你很安全……经常与父母拥抱的孩子,绝不会将小包被或玩具熊当做他的精神保险带 。
2、就算让孩子独处一室,也要进行睡前安抚工作。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惧噩梦和黑 暗,所以硬性将孩子与父母分开,对孩子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很多幼儿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 不安中染上恋物瘾的,如果父母在孩子独睡前陪伴孩子,唱催眠曲或读一两个美妙的童话 ,开亮一盏小灯,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就比较容易使其对襁褓包被之类物体脱瘾。
3、弄清九成以上恋物儿童会被小包被、小抱枕、绒布熊、用惯的浴巾之类上瘾后,做妈妈的在选购这些幼儿用品时,就要有意识地备下几个迁移载体,让孩子无法对其中的 某样东西专情。如果一开始就备下两三条小包被、一个绒布熊家庭(包括绒布熊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小绒布熊和它的表弟们),让孩子选择使用的话,孩子恐怕就会领悟到: 这是无生命的物质,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秘密1:孩子为什么会恋物?
一个小枕头或一只毛绒小熊为什么会有这种神奇的安慰作用呢?
人类在婴幼儿时期时,即会通过各种感官来满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抚情绪,为满足口腔吸吮欲望,孩子会吸奶嘴、手指;为满足触觉舒适的感觉,有的孩子喜欢抚摸棉被角、毛绒玩具等。妈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孩子的身边,孩子就会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安慰。这些东西代表妈妈和安全,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它就成了妈妈的一部分,或者就是妈妈。
安全物与妈妈不同的是,孩子能控制它,能决定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并且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能使用它,逐渐减少对妈妈的依赖,孩子正在用一个积极的方法建立他的独立。
秘密2:孩子为什么恋上柔软物?
孩子恋上的物品,大多是柔软的,可以拥抱的,是因为他们寻求的是在妈妈身边的感觉,这些东西像妈妈的皮肤和头发。
亲子依恋是婴幼儿时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皮肤和身体接触的需要。所谓皮肤饥渴,就是说,人存在着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所以,孩子会恋上被子、枕头、小熊这些物品了。
秘密3:为什么有的孩子不恋物?
恋物的孩子不少,可有的孩子就没有安全物。是他们不需要吗?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妈妈或其他照管人经常在身边,不需要替代性的安全物;一种是孩子用其他方法来安慰自己,比如吮吸大拇指、安抚奶嘴等。
没有安全物的孩子可能对压力或不愉快的感觉不太敏感。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敏感的孩子往往更易对某种物体形成健康的依恋。孩子2个月大时,对压力和不愉快的反应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差别。有的孩子1秒钟也不能忍受就号啕大哭,而有的孩子则仅仅是退缩。
秘密4:恋物会持续多久?
现在我们知道了,恋物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自然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的拓展与生活作息正常化,多数孩子是不会对这些替代性的安全物产生依恋心理的,长大后自然对婴幼儿期所依附的物品慢慢转移,而不再强烈需求。总有一天,孩子要放弃他的安全物。
什么时候放弃?没有一个确定的年龄。大多数孩子在上了幼儿园,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时,就会放弃安全物,还有的孩子会持续到上小学。如果孩子知道别人会因此而笑话他,就不会再依恋安全物了。
秘密5:孩子会因恋物不恋人吗?
孩子天天睡觉抱着小枕头,有些父母就会担心,既然小枕头成了妈妈的替代品,孩子会不会就跟妈妈不亲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父母不必担心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使孩子感到安慰和舒适。
还没有证据表明那些有安全物的孩子不能放心地依恋他们的妈妈。这些孩子将妈妈或爸爸或安全物看做一个依恋系统。不论有没有舒适的安慰者,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
过去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孩子恋物就预示着长大成人以后会有心理问题,而现在,心理学家却普遍认为,安全物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使儿童学会如何在难以应付的环境中自我安慰。
秘密6:孩子恋物要纠正吗?
现在我们知道了,孩子恋物是一种心理需求的体现,并不是病态,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强制的方式,因为那样会给孩子一种暗示,促使他和父母对着干,结果适得其反。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对此不闻不问了。尤其是对于那些与孩子相处时间较长的父母来说,更需要进行一些情感投入;还有那些对安全物过于依恋的孩子,比如小毛巾不许洗,谁也不能碰,可能严重缺乏安全感,也需要心理干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1、尽量减少孩子的独处时间。
2、睡觉时爸爸或妈妈陪伴孩子并给他讲故事,或在孩子的卧室里点一盏小灯,减少孩子一个人独睡的恐惧。
3、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4、睡觉前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使孩子获得平静以及心灵的安抚。
5、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拍抚孩子的背部和头顶。
6、避免硬性让孩子与父母分开睡。
7、多准备几个迁移物,如两三个小枕头、几个相似的毛绒玩具,让孩子难以对某一个情有独钟。
8、丰富孩子玩耍的对象,扩展孩子的视野,诱导孩子把注意力和兴趣对象朝着更为广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