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孩子认识几百字、认识不少英语单词、会汉语拼音、去学习珠心算……这些本来该小学生学习的东西,不少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涉及,这就是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为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期望孩子快乐成长,但是又想让自己的孩子学识丰富;幼儿园想要满足家长的要求,又经常会被检查是否出现“小学化”现象。
私立园迎合家长需求教识字
昨天,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走访了省城几所幼儿园后,发现不少私立幼儿园在招生时都会承诺要教会孩子多少汉字,而且在大班时会增加识字量,保证孩子在上小学时会有一定的识字量。“实际上幼儿园也是没有办法,完全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一位曾在私立幼儿园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私立幼儿园要迎合家长的要求,不然怎样能招来更多的生源。”刘女士说,现在家长都热衷公立园,可以说私立幼儿园做起来也非常难,如果他们按照相关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这些私立幼儿园基本上很难招生。私立园就会迎合家长的那种望子成才的期望来设置课程,让孩子的学习出现小学化的倾向。“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东西,私立园都是看到了家长的这种心理,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刘女士说。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幼师毕业的,实际上在幼儿园,孩子情绪、习惯、行为等培养更为重要。在幼儿阶段,情绪、情感、习惯、行为的培养肯定比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而有些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甚至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读拼音、认汉字,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可以说,在很多私立园都存在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按照我个人观点来看,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家庭教育,家长的原因,家长太过急于求成。”刘女士说。
教育部门
孩子要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记者了解到,针对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小学化倾向,济南市教育局早已下发规范,禁止幼儿园使用小学教材,不得教拼音、汉字书写等内容。济南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定期检查济南市的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
“我们完全按照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制定规划,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的石主任说。
据了解,他们在大班时会教孩子识字,但都是一些笔画简单、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字,这些都是通过儿歌、绘本里面的字,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识字,这些识字也是方便孩子的生活。
国外幼儿园孩子都学啥
【澳大利亚】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好
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日本】培养孩子兴趣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家庭教育原理等。
【美国】练习孩子动手能力
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一个游戏、一件小事都是在学习
“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觉得这一天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省城一幼儿园李园长说,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李园长说,有时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有这种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幼儿教育最忌讳“急功近利”
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将游戏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张素玲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幼儿来说,游戏是最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实践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充足的机会。
“我坚决不赞成在幼儿园里识字,幼儿园的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包括阅读的兴趣、识字的兴趣等等,当然个别的孩子确实对认字有特别的兴趣,他可能自己就去学,那样当然可以培养。但如果包括幼儿园、包括家长在内,强迫孩子去学习,让孩子失去了这种认字的兴趣,那么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会适得其反的。”张素玲表示。
对目前家庭教育有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张素玲认为,急功近利是孩子教育的大忌,“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点问题,就着急的不得了。可能有的孩子因为学前没有太大的认字量,短时间内会有影响,但这不代表你的孩子在三四年级之后还会有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而不要因为别人怎么样而变来变去。”
家长为孩子开辟专门学习区域
昨天,在济南东部一个大型社区里,有五六个家长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这些小孩子从几个月到两三岁不等。其中一个不到两岁的小男孩,正拿着粉笔在小区的地面上写阿拉伯数字,从1到9,虽然写得非常不正规,但还是引来了不少家长羡慕的眼光。孩子的家长自豪地说:“从他1岁多一点就教他学,现在写得已经很好了。”另一位孩子只有3岁的家长也告诉记者,她对孩子现在也会进行一些认字的教育,但没有很认真教,“不知道该不该教给她,只是给她买了一些书,反正有一搭没一搭的。”
苏女士的孩子3岁半,在苏女士家里,记者看到了一个专门为孩子开辟的学习区域。在这个只有几个平方米的小空间里,墙上张贴了几十个简单汉字。苏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宝宝虽然只有3岁半,但已经能认识几十个汉字了,“我们小区里,跟我宝宝同样大的孩子都不如他。”说着,苏女士的孩子便指着“东西南北”几个字读了起来,苏女士一脸自豪。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购买一些让孩子认字、学英语的书籍。在一家超市的幼儿读物摊位前,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幼儿读物是最畅销的,尤其是2-5岁年龄段的读物,这些读物中除了一些儿童故事比较畅销,一些认知、认字、双语不用教等书籍也非常畅销,“尤其是双语不用教,最近销售不错,大都是家长给4-6岁的孩子购买。”
我省一位从事了20多年教育工作的朱星光老师告诉记者,从他教学经验可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上学之前,从父母那里学到越来越多的东西,主要就是书本上的知识,也就是说,家庭已渐成“幼儿教育小学化”主战场。“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父母知识文化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年轻的父母极其容易把生存的一些压力转变成期望转嫁给孩子。”
推荐阅读:可循环利用的“二手”育儿用品
老师:家长其实是贬低孩子的智商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3岁一上幼儿园开始,每个家长都开始了这样的竞争。在家长的驱动下,省城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愈来愈严重,拼音、算术成了许多三四岁小孩子的必修课。对于这种现象,省城幼儿园直喊无奈,而小学老师则告诉家长:“其实幼儿园一年的拼音课,小学用一个月到二个月的时间就学习完了。让一个孩子花一年的时间学习小学一个月的课,家长其实是贬低孩子的智商。”
幼儿园是否应该开设拼音、算术课?这一问题成了来自省城6所小学和20所幼儿园的老师,以及部分家长争论的焦点。对于“小学化”,很多幼儿园都表示是“无奈之举”。太原市育星幼儿园园长表示,孩子们3岁入园,4岁的时候家长就考虑去哪儿上学前班,“不得已我们只有增加拼音教学,慢慢地又增加了算术。”
推荐阅读:如何让早产儿“追上”足月儿
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孩子比别人表现差。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孩子上了一年级能不能跟得上?会不会因为不懂拼音、算术而受到老师的歧视?……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家长助推幼儿园“小学化”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担心,太原市实验小学的史凤山校长说,其实幼儿园一年的拼音课,小学用一个月到二个月的时间就学习完了。而之后则是如何应用,利用拼音这个工具去认识生字、阅读课文。幼儿应该在游戏和生活中体验。小学才是系统地学习知识。“对于孩子是上学前班,还是上大班,家长不要盲目跟风,”石蕊老师坦言,她也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有家长问我,到底要不要孩子上学前班。我说我的孩子肯定不上。首先家长要改变观念,不要以为考100分的孩子就是好学生。”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关键发展期或敏感阶段,又称为学习关键期。在学习关键期内,幼儿能够学得好,最好的例子就是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知道幼儿学习第一语言非常容易。
推荐阅读:教你如何按摩出健康宝宝
只有当幼儿接受到有效地环境刺激,学习关键时期才会有效。那么如果一个幼儿错过了学习关键期,并非完全不能进行相关的学习,只需要加倍地努力。例如,运动技能的学习关键期在10岁左右结束,如果一个人在此之前学习一种乐器,那么他经过较少的练习就能够演奏这种乐器,并且很容易保持这种技能。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须知欲速则不达。对幼儿的教育应该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应克服对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短视行为,教育过程应该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如果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机械化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没有计划的拔高教育要求则容易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对以后的学习有抵触。
3—6岁的幼儿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在游戏中激发起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自觉自愿学习,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基础,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做准备。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