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6月底至 2000年 6月底,儿子从一岁成长到二岁。这一年,主要是在北京郊区那套大房子里度过的。
妻子仍然 24小时陪着儿子,做全职妈妈。我这段时间做一份时尚刊物的主编。编辑部在北京城的西边,我每周有两至三天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去上班。在家的日子里,还要编稿子、写书。虽然很忙,但与其后的几年相比,那段时间相对还算宽松,精神也不紧张。
与此同时,我们仍然在记录着与儿子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温馨絮语”,并且,这段时间儿子已经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面对了,这都体现在“成长印迹”中。本章收录的“成长印迹”还很少,而且大多集中于临近两周岁的时候。后面几章,随着儿子越来越大,需要我们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就会看到,这种记录也开始成为本书的主要内容。
儿子生命中的第一年,主要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特意在自己的住房不远处买了一套一居室,这样,既方便了奶奶帮助妈妈带儿子,儿子一家又有自己的住处,不至于都挤在奶奶家。经常是每天早晨妈妈抱着儿子到奶奶家——这只需要步行 5分钟,而爸爸在那套一居室看书和写作,就餐的时候,爸爸也到奶奶家。
儿子临产前,便雇了阿姨帮忙,先后换了好几任。后来我们回到北京,也雇了几任阿姨。从只干过一天的,到干了一年多的,儿子在不少于十个阿姨的关怀下成长起来。儿子 3岁上幼儿园之后,便再也没有雇过阿姨。但 6岁时,儿子还能偶尔冒出当年熟悉的阿姨的名字。
这一年,我仍然经常是北京、天津两地奔波。当时就职的一本刊物照顾我,每周只需要上一天班。
妈妈后来经常说,爸爸那时远不如后来那样爱儿子,因为远不如后来那样经常哄儿子玩。爸爸直喊冤。那时儿子太小了,爸爸无法与他进行精神交流。母子的交流早在孩子在母腹中的时候便开始了,这缘于他们生理上的连接。做男人的则没有了这种“先天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爸爸与孩子早期的疏离。
但到儿子三四岁之后,妈妈便常幸福地感叹说:“你们父子现在感情真深呀!”
即使儿子无法与爸爸“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地交流时,爸爸也一直在关注着儿子的成长。儿子刚刚出生,爸爸便写下一组“给初生儿子的信”,我关于男性解放的思想开始成形。
同时,爸爸也开始记录儿子成长中的每一个温馨絮语、精彩瞬间……
最重要的是,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开始写作性教育文章,试图颠覆旧的性教育理念,提出许多发人深思,甚至在某些人看来将是“触目惊心”的观点。我写作它们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我的儿子,正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早教小常识:父母情绪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 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 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 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 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 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 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