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
如今,伴随社会压力的增加,一些年轻父母因工作忙等原因,将孩子的教育、生活“担子”交给赋闲在家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这种由祖辈对孙辈施行抚养与教育的现象就称之为隔代教育。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调查“隔代教育”的结果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与此同时,隔代教育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既然“隔代教育”已成年轻父母的无奈选择,那么如何才能对其兴利除弊?
无奈选择下的弊端
“80后”夫妇小王和小李都是工作压力很大的白领族,工作压力很大。因此他们刚刚4岁的孩子只能由老家的父母照顾了。
前段时间,小李回老家想把孩子接回来,却发现身上有很多坏毛病,如任性、自私,动不动就摔东西,而且跟父母很生分,一点儿也不亲和。遇到这种局面,小李感到很无奈:“我们确实没有能力和精力照顾好孩子,可孩子目前这种状况也让我们无奈。”
某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梁教授认为,在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有专家认为,落后的教育模式就会影响宝宝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当然,也有不少祖辈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相对比较陈旧,他们还可能在无意识间传递给宝宝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糟粕,约束宝宝的思维,妨碍宝宝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也有优点
从另一方面讲,在一些幼教专家看来,隔代教育也存在很多优点,幼教专家孙女士表示,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另据专家分析,祖辈在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更为淡定的处事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而对于正在为生活打拼的像小王夫妇们来说,隔代教育最大的好处是给自己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给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隔代教育”需要两代人合力
既然隔代教育已成城市年轻父母的无奈选择,那么怎样才能针对隔代教育的利弊进行“兴利除弊”?
特级教师韩先生表示,既然因为诸多原因,年轻父母无法避免祖辈对自己孩子的隔代教育,那就应该让隔代教育系统起来。他认为,首先应该统一两代人思想,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地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在韩老师看来,社会竞争激烈,年轻父母工作忙,而老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帮着带孩子,不仅帮了子女,更是帮了社会。而且,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某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教授黄海波认为: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他孩子。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随着年轻父母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祖辈承担起隔代教育的重任。“隔代教育”是否“误人子弟”?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不少以祖辈为主要教养人家庭的宝贝具有学习勤奋、不怕困难和竞争性强的特点。
据悉,我国有近一半宝贝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调查显示,本市隔代教育家庭的祖辈平均年龄为53.1岁,不满60岁的占68.2%,超过65岁的仅为7.2%,并非“年老体衰”。一些祖辈在隔代教育中焕发了活力,与宝贝父母相比,祖辈更有耐心陪宝贝玩耍。
此外,隔代教育的家庭对外交往频率较高,宝贝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强。数据显示,隔代教育家庭每天有朋友邻居来串门的比率为21.6%,比亲子教育的家庭高出5.1个百分点;宝贝每天出去串门的比率为14.8%,比亲子教育的宝贝高5.3个百分点;每天有小伙伴来家里玩的比率为9.2%,高于亲子教育宝贝3个百分点。
在“对待学习的勤奋程度”、“面对困难的态度”和“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方面,隔代教育的宝贝总体平均分高于以父母为主要教养人的宝贝。
“隔代教育并非一无是处,家庭教育无论是亲子教育还是隔代教育,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市妇联儿童和家庭工作部副部长陈建军建议在以隔代教育为主的家庭中,年轻父母在工作之余也应多与宝贝相处,作为祖辈则应尽可能避免溺爱孙辈,“发挥两种家庭教育的长处,让宝贝健康成长!”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