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补孩子的“心理营养”

玉麒麟20110407

玉麒麟20110407

2015-10-13 21:20

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图老师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补补孩子的“心理营养”。

  

  婴儿到了1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开始认识到别人和自己的区别,但仍然对别人的感情状态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认为能使自己高兴和满足的事情也会使别人高兴,用自己喜欢的东西试图使别人高兴和喜欢起来。到2岁多,孩子开始感觉到别人的痛苦不像自己的,至少不完全是自己的痛苦。因此,他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千方百计想办法,试着用各种办法使别人高兴起来。同时,嫉妒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利他感情的培养与环境的关系也很大,这是一些心理学家通过试验证明的。母亲善于用事实对孩子进行直观的利他主义思想教育,她的孩子就会以母亲为榜样,关心别人。比如,一只小花猫钻在一堆棉纱团里出不来,左抓右挠,喵喵乱叫,母亲见状就赶快走上去把棉团清理一下,把小猫抱出来。孩子看到这一切就会受到启发和教育,以后他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处关心他人。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母亲感情上过于严厉和强烈,可能会使自己的孩子产生忧虑心理和具有侵犯性。要让孩子学会原谅。

  因此,婴幼儿的利他思想是可以培养并使之成熟的,同时也很容易在处于萌芽状态就被扼杀殆尽的。

  如果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孩子将倾尽一生去寻找能给他们“心理营养”的人,而这过程,却是百般艰辛——你怎能奢望孩子能够轻易遇到像父母一样能用生命去无条件爱你的人?而孩子陷入这般难堪的境地,只是因为爱他的父母不懂得表达爱,从而导致心理营养不良?而你如果曾遭遇这一切,又怎能忍心让孩子重复悲剧?

  你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的话吗?这里有一个真是的案例:某夫妇两人育有一女,今年1岁。因工作繁忙,孩子母亲将女儿交给了自己的妈妈养育,一星期只能见孩子一次,其丈夫半年里只能见孩子几次。最近这位母亲发现女儿很好吃,每天都进食很多食物,而事实上,一个1岁的孩子是不可能进食那么多的。

  0~3岁的孩子只能根据天然的需求而索取,也就是说,他们的一切选择都出于本能,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心理营养”,必须在其他方面,例如是生理营养上摄取更多——即使生理营养无法代替“心理营养”,但孩子还是会不断尝试。

  这就好像人类在沙漠步行多天却滴水未进,在他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杯毒水,他知道那是毒水但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喝下去。因为这个时候,他宁愿相信那不是毒水,又或是喝完再寻找解药,身体的饥渴让他不能拒绝进喝。这就是本能。

  当然,并不是只有父母才能给予孩子“心理营养”,只是,他人必须付出比父母多几十倍甚至是百倍的努力才能达到父母所做的效果。那我们该如何给孩子补充“心理营养”?林老师提出了最基本的四点:

  一、无条件地接纳

  无可否认,你是爱你的孩子。就算他们爱玩电脑玩得天昏地暗,爱跟你作对,不听你的意见,这都毫不妨碍你对他们的爱。然而,你有没有无条件地接纳他们?接纳他们的缺点,接纳他们常惹你生气,接纳他们无法成为你心目中的完美孩子?

  林老师笑言,男人找婚外情人不需要对方多年轻多貌美,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因为被完全接纳而愿意发生这段感情--一个女人说包容你的一切,不介意你不会离婚不介意你事业失败不介意你不说甜言蜜语,且不论这真假,然而较于家中妻子的不理解、埋怨,这个女人是不是更吸引

  成人都如此,你怎能要求孩子能接受你不断地说爱他却因各种理由而推开他?又怎能希望他的“心理营养”满满的?

  二、把孩子当做是生命的至重

  一位1岁半的孩子很黏妈妈,当爸爸把他逗哭以后,他一定要妈妈打爸爸才会停止哭泣。还会常常拽住妈妈的衣角,一定要坐在妈妈大腿上。

  这些常见的现象都是孩子向我们透露信息:他要成为妈妈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妈妈爱爸爸,但是妈妈最爱的应该是他,所以孩子的确是在跟爸爸争宠,同时也在寻觅一种安全感。孩子的能力太薄弱了,“心理营养”要每天都浇灌得满满的才安心,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营养比得过生命至重的爱?

  林文采老师说,孩子0~3个月时最需要的就是生命至重的爱,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得到足够的这种爱,在日后的成长就有足够的自信。

  三、给孩子安全感

  在课堂上,有学员发问:孩子都8岁了还总是咬毛毯、孩子一到停车场就哭泣、6岁的孩子毫不节制地进食食物、20多岁的孩子有不断搓手的习惯……

  这些行为动作,透露了孩子在儿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而表现出来的焦虑、紧张、不安。4个月到3岁大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只有处于安全的环境,与安全的人待在一起,才利于给孩子补给“心理营养”。

  林文采老师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如:

  “你怎么那么笨!”(伤害孩子的自尊)

  “你看,你都不跟阿姨打招呼,多丢人!”(不是孩子丢人,是你怕孩子丢你的面子)

  “你再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爱你了哦!”(恐吓孩子)

  有些话是一定要说的,如:

  “宝贝,你做错了这件事,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你的!”(对事不对人)

  “孩子,我想你能够处理自己的问题,如果你需要帮忙,我在这里,但是由你决定是否需要我的帮忙。”(信任与支持)

  回过头想想,我们对孩子说过了什么话呢?

  四、给予肯定、赞美、认同的言辞

  孩子最理想的“心理营养”补给状态是:主要在父亲处获得认可肯定,主要在母亲处得到安全感。孩子在4~6岁开始形成自我,他们主要从父亲那里形成价值观、自我概念和性别认同,于是父亲肯定、赞美和认同的言辞就尤为重要--当然,不是只有父亲才能做,母亲也可以,但也许父亲说1次母亲就得说上个20次。

  表扬孩子要遵循两个原则:放大做得好的,如果不太重要就忽略做得不好的;表扬要具体且不要随便加上“希望你以后再接再厉”的语句,这样的表扬太容易打折了,孩子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然为什么还要再加油?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怀孕之后该做些什么?”不少准妈妈在得知自己怀孕后会显得不知所措,在心理上也会变得更加敏感和变化多端。怀胎十月期间,准妈妈在妊娠期会发生复杂连续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会有一些心理上的告便。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况可以促进胎儿正常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整个妊娠期和分娩过程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孕1~3月

  孕妇可能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的不适,这一时期孕妇的心理变化较为显著,表现为情感多变,经常处于矛盾、烦恼、抑郁、焦虑和疑虑之中;心理变得脆弱,好激动,依赖性增强;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孕育胎儿或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自己曾接触过某些不利因素如射线、药物、电脑等过度忧虑;担心会造成流产,开始对性生活产生畏惧和回避心理等等。

  孕早期是一个心情起伏较大、生理反应也比较明显的关键阶段,准妈妈要注意进行自我调节。

  1、消除恐惧与担忧心理,看一些有关怀孕与分娩方面的书,不要“捕风捉影”,相信产前检查,学会调控情绪。

  2、保持平和心态,及时提醒自己采取转移烦恼、宣泄积郁、积极社交等方式,保持一种平和恬静的心态。

  3、求得家庭成员的帮助,孕期中的你,注意力可能更关注孩子,而丈夫则继续一边关注事业,一边关注家庭。这个时候,你可要求他做出一些调整,告诉他你真正所需要的,让他多关心你,免得你过于焦虑。

  4、不要把坏心情传给下一代,孕期母亲的心情可以影响胎儿的性格,为了下一代的快乐,至少要学会控制和平抚自己的情绪。

  孕4~6月

  孕妇对生理和心理变化已经较为适应,心理状态一般较平稳,因担心自身健康状况和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可能产生轻度焦虑,但一般无不良影响。妊娠中期发现异常的孕妇,例如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发现胎儿畸形等,则因为面临该如何治疗、是否中期引产等决策,心理负担较重,可能使病情更为不利。对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所以,孕中期心理保健的重点应在于通过生活、工作和休息的适当调整,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

  胎儿到6个月以后,能听到声音,并能在妈妈肚子里作出各种反应,如胎动增加、心跳加快等。“胎儿与母亲血脉相连,他自然能够体会妈妈的心情。”当母亲心情愉快时,胎儿也会在母体里感受到这份愉悦,它可能会微笑、吃手指、掏耳朵,在羊水里自得其乐。但如果母亲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惊吓、忧郁、悲痛时,胎儿也可能捂着嘴巴,感觉到害怕。无疑,孕妇的情绪会传染给宝宝。

  对于孕妇而言,孕育宝宝的这280天里未必天天开心,反而会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的不适反应、家人的照顾不周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有时候悲伤、孤独、焦虑会缠绕孕妇,让怀孕的过程更加辛苦。

  孕7~9月

  孕妇的心理负担会加重。缺乏分娩知识及体验、见红、胎膜早破或规律宫缩等可引起初产妇紧张,或因临近预产期仍无临产征象而焦躁和不耐烦。受亲属或周围不良事件(如产妇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的影响,孕妇怀疑自己会有危险,或受封建思想影响,怕生女孩受到家庭压力,产生情绪不安、惊恐或抑郁。

  孕妇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1、大脑呼吸影响法

  孕妇每隔90—120分钟就做一个大脑疏压的呼吸影响法:1拍吸气,4拍屏气,2拍吐气。如果比例安排为3:12:6,那效果更好。深呼吸时大脑要集中,什么都不想,这样做可以清理压力和杂念,把自己焦虑的身体状况调回正常状况,也会帮助宝宝长得更健康。

  2、找朋友倾诉

  这种方法适合于性格比较外向的孕妇,倾诉的对象为母亲、挚友,但最好是有相似经历的孕妇朋友,也可选择专业机构,在那可以及时和专家面对面咨询,也可以和其他孕妇交流孕期的感受,获得共鸣。

  3、写日记

  写日记适合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孕妇。写日记的方法不仅可以起到宣泄心情的作用,更难得的是给自己和小宝宝留下一份终身回味的记忆。

  

  “吃饭前不讲话,安安静静来坐下,细细嚼慢慢咽,这样才能吃好饭”,很多孩子一到幼儿园,吃饭就不错,可是在家里却总是不愿意吃饭,家长跟着着急,孩子厌食与不良饮食习惯、家长溺爱、营养素缺乏和疾病都可能有关,需要家长注意。

  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李凤霞主任指出,长期厌食多伴有体重不增或减轻,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作为家长一定要改善孩子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孩子吃饭时要和家庭其他成员一块吃。不要边听故事、边看电视边吃饭等等。对正玩的孩子,在用餐前十几分钟要告诉他把活动停下。

  同时,家长注重饮食的品种,吸引孩子的食欲,还要将荤素食物混在一起,不吃肉的可做成水饺、馄饨,不吃鱼的做成鱼丸。粗粮杂粮都要吃,吃饭时要保持安静快乐,也不要恐吓强迫孩子进食,适当表扬。不要让孩子经常吃锅巴、卤制品等调料或盐分过多的食物,碳酸饮料、油炸、冷冻冰冻食物容易损伤胃黏膜血管,降低肠胃消化功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厌食与营养素的缺乏有关,可能和缺铁、缺锌、缺乏赖氨酸有关,但不要滥补“营养品”,否则长期大量服用可造成儿童肥胖症和性早熟,另外急、慢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结核、肠道寄生虫、贫血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厌食,要及时诊治。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补补孩子的“心理营养”

分娩
补补孩子的“心理营养”

心理健康:给孩子补补“心理营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给孩子补补“心理营养”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知识
小寒节气养生贴士 养生小窍门有哪些

暑假也要给孩子补补“生活课”

智能
暑假也要给孩子补补“生活课”

了解孩子的心理

分娩
了解孩子的心理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春节 春节拜年 春节拜年寓意
春节拜年的风俗由来和寓意 该怎么拜年呢

孩子的心理救助

心理健康
孩子的心理救助

贫血可以吃什么补补呢?

生活百科
贫血可以吃什么补补呢?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美白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父母应如何表扬鼓励宝宝

父母应如何表扬鼓励宝宝

5个月大的婴幼儿心理状况及表现

5个月大的婴幼儿心理状况及表现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