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后天补”,现在家长尤其担心自己家的小宝宝落人之后,所以吃得越来越精细,补得越来越高级,但儿科内分泌专家认为,孩子不宜进补,因为很多儿童性早熟都是吃出来的。因此,专家提醒家长,健康的儿童只要正常饮食,经常参加锻炼就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对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孩子,6-8岁女孩、7-10岁男孩,千万注意别长期滥吃补品。
活泼可爱的玲玲,今年5岁半,妈妈给她洗澡时发现她的小乳房已经鼓起来了,还有小硬块。后经检查,原来玲玲妈妈长期服用某种补血口服液,每次给自己服用的同时也不忘给心爱的女儿一支。
这种例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梁立阳副教授说:“其实,很多儿童性早熟都是吃出来的。像雪蛤、冬虫夏草、人参,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较高,对于围青春期的孩子,比如6-8岁的女孩、7-10岁的男孩,长期大量服用,容易诱发性早熟,家长不要认为这些是补品就随意给孩子服用。”
另外,专家还一一指出了以下常见的“高激素”食物,家长应尽量少给孩子吃———家禽脖子。鸡鸭鹅等家禽的脖子少给处于青春发育期孩子吃。现在的家禽多是被“催熟”的,而禽肉中的“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长期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了“促性早熟”的高危行为。小心促进儿童性早熟的食物
反季节的水果。
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桃和橙等,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因此也必须避免给孩子食用。
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薯片等。
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后,高温使其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某些标榜能让孩子“长高长壮”的口服液。
这些口服液有相当部分含有激素。孩子服用后在五六岁时长得比同龄的孩子高大壮实。而等孩子进入正常发育阶段时,反而不见长。因此,不能盲目在市面上给孩子购买口服补液。
牛初乳、蜂王浆、花粉制剂、鸡胚等补药也不要给孩子服用。
现在市面上的牛初乳品牌繁多,纷纷标榜能够提高婴幼儿免疫力,很多心疼孩子的妈妈买给孩子服用。其实,牛初乳即是刚生完牛宝宝的牛妈妈头一周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极高,对于婴幼儿可能没问题,但是对于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其身体较为敏感,长期大量服用容易提早进入青春期。
老火靓汤煲汤方式不当,也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
如果煲汤时连动物的内脏一起煲的话,其中的甲状腺、性腺等含有激素的物质,会析出通过进餐进入人体,因此,给孩子喝的汤要少放动物内脏。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家里灯太亮,孩子也会性早熟?这种说法听上去好似天方夜谭,却已被医学专家所证实:光照过度是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最近就接诊了一名四岁的性早熟女孩,她就是因为从小到大夜晚睡觉时都开着灯,此外,长时间的电视、电脑显示屏光也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灯光催“熟”了四岁女孩
四岁的小娟(化名),健康活泼,年初她渐渐变得“不正常”了:胸部慢慢隆起,乳房开始发育了。家长以为是孩子营养过剩导致的,就没有在意。后来,妈妈在给小娟洗澡时发现,女儿的乳房发育得很快,大小几乎相当于十几岁的女孩,还出现了乳晕,家长这才慌了神,急忙带着小娟到医院儿科就诊。
中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唐洪丽教授接诊后发现,小娟的症状是性早熟。在询问家长后得知,孩子没有患任何可以导致早熟的疾病,家长也没有给孩子吃过成人补品。据小娟的家人回忆,孩子出生后,每天晚上都是开灯睡觉,一来是因为担心孩子太黑害怕,二来孩子后来主要由爷爷奶奶带,夜晚孩子起来大小便或者给孩子冲奶喂奶时,有一个灯光就方便多了。唐洪丽教授分析,小娟出现性早熟,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夜晚的灯光。
家中灯太亮儿童易早熟
为什么夜晚的灯光也会引起孩子性早熟?很多家长想不明白。唐洪丽教授说,光照过度是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由人体内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引起的,褪黑激素能抑制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可以防止性早熟。当人在夜间进入睡眠状态时,松果体会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天亮时便停止分泌。人类的松果体一般在儿童中期发育至高峰,抑制性腺的过早发育;但从7—10岁起,松果体开始逐渐退化,性机能随之慢慢增强。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会通过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
长时间看电视可能性早熟
专家介绍,导致性早熟的这种过度光照,既可来自阳光,也可来自灯光,尤其是人造灯光的广泛应用。非自然光的作用更大。长时间的电视、电脑显示屏光照射也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现在许多小学生的课外作业任务繁重,家长怕孩子学习时累眼睛,就给他们用瓦数很高的灯照明,其实,灯光并不是越亮越好,应以不刺眼、眼睛感到舒适为佳。在书房内,根据视物距离从30厘米—100厘米,可选择15瓦—60瓦的白炽灯;视物距离从55厘米—150厘米,可选择8瓦—40瓦的日光灯。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