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内地十八岁以上人群患心理障碍的比例大约为百分之十七点五,精神残疾人数达到六百一十四万,神经和精神疾病在全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榜首。这是依据涉及内地四省区六点三万人口的心理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出的数据。
北京回龙观医院专家韩笑乐、邸晓兰、杨甫德近日发表的报告用这些数据提醒人们: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中国精神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
一是人口结构变化。老年人口高速增长,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但人们所期待的健康寿命并未延长。与老龄化相关的老年痴呆、由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导致的各种精神障碍、认知减退、人格改变等精神卫生问题增加。
二是独生子女增加。独生子女使家长对“投入与产出”的期望值明显提升,对子女“不优秀”的承受能力大大降低。家长过分望子成龙的心态导致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日益突出,抑郁、焦虑和人格成熟障碍明显增加。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与之同步到来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导致人们心理难以适应这些变化,发生焦虑、抑郁和失眠三大现代心理障碍。
由于应激事件增多,相关的抑郁和焦虑等情绪反应可能形成长期的适应不良或诱发精神障碍: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不当节食减肥,导致神经性厌食和贪食后也会诱发多种心理疾病。
今天是第十八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专家呼吁社会公众,提高对精神障碍的知晓度,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既不歧视精神障碍患者,也不回避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对心理障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曾利明)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如今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这无疑加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怎样才算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近日,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邸晓兰教您如何管理好心理健康。
国人心理健康状况严峻
近年来,国内外多项调查显示,我国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2009年6月,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对中国四省6万多名成年人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中国成年人群30天内精神疾病患病率高达17.5%,约有1.73亿人患有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在诸多精神疾病中,上升最快的是号称“第一心理杀手”的抑郁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字,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生率已经达到4%以上,需要治疗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600万。在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的人试图自杀。此外,患焦虑症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5%,患失眠症者占总人数的4.2%。至于患普通抑郁、焦虑和失眠的人,就更可观了。
国人心理健康现状如此严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保持健康心理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
健康心理有10条标准
生活中常听人说:“那人性格真怪,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但性格“怪”,并不一定是心理不正常。心理是否健康要看和环境的一致性、精神活动协调性和个性的稳定性是否正常。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很早就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和他人,能够很快地适应环境,情绪反应趋于正常,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他们能自由、适度地展现个性,并且与环境和谐相处。他们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心理障碍有4个先兆
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不能入睡,日夜颠倒。与正常人的失眠不同,精神病人失眠无明显原因,不主动求医,常连续数日,虽彻夜不眠,次日仍毫无倦意,甚至精力旺盛。
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减退,尤其以近期记忆减退为主,经常丢三落四,刚做过的事转身即忘。
过分敏感多疑: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别人讲话,就怀疑是在议论自己;别人做事是针对自己;有的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这种多疑与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不存在,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内容荒诞无稽。这种病态的思维称为妄想。
性格改变:精神病人早期可出现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乐观、善于交际的外向型性格的人,逐渐变得独处、少话、淡漠、退缩,原本内向的人会更加内向,甚至社会能力逐渐降低。若没有特殊原因出现性格改变,应考虑是病态所致,而绝非一般人认为的“思想问题”。
4句话助你减压
心情不佳,如何调整?首先,不要试图改变自己的个性,要学会接受自己、欣赏自己,只要努力了,你就是最好的。其次,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苛刻,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再者,必要时学会妥协。即使暂时逃避也无可厚非,人生有时就是要退一步才能前进。在遇到挫折时,应暂时把烦恼放开,先去做你喜欢做的事。等到心情平静后,再重新考虑如何解决烦恼,这时才能理智面对,妥善解决。最后,为别人做点事,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但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获得珍贵的友谊。要善意待人,不要处处与人竞争,更不要猜测别人的心理。压力大时, 专家表示,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为自己减压:
1、记住克服紧张的四大要素:笑、放松、下垂和静思。开心一笑可使你眼睛发亮。深呼吸可使你放松。让双肩下垂,并让大脑处于静思状态。
2、只考虑现在要做的事情。
“杞人忧天”是人们常容易掉入的一种心理误区。有许多人喜欢为那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担心。结果让自己为那些发生概率极小,且担心也无济于事的“可能性”忧心忡忡。因此,要学会经常提醒自己:我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将注意力只放在如何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3、学会释放压力。
人处在紧张状态时,往往容易“掉进去”,被紧张状态所左右。这时应主动提醒自己放松,将自己所感到的紧张情绪先收住5秒钟,然后通过深呼吸将其逐渐从体内释放出去。
4、引导性放松。
有空时,可以将眼睛闭上,让自己的脑海里生成一些容易使人放松的景象,如绵延的山脉、夏日的海滩、辽阔的草原或幽静的公园等,想象自己置身于这些能使人放松的环境中。
全新式早期教育 让孩子爱上学习(一)
1、教导他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当孩子发现他有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就能带给他们快乐与成就感。当他遇到阻碍时,例如:被玩伴嘲笑是无法拼好一块拼图时,你可有几个步骤来帮助他:
(1)、确认他的问题。
(2)、让他描述他的解决方式。
(3)、找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4)、决定让他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提供一些帮助。
(5)、确定他能获得需要的协助。
2、给他表演的舞台
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赋,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如果他们喜欢说故事,鼓励他多说故事给你听。如果他对数字很擅长,带著他去逛街,让他帮你挑选价格便宜的东西。当你能欣赏孩子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时,孩子自然会更有自信心。我们身边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无虑的生活环境而已,他们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经历’它的成长过程。有句话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3、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