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孩子只来了一次咨询室,是被老师带来的。他并不相信我,觉得我的出现不过是诱使他把自己的问题交待得更多一些。他的样子有点满不在乎,偶尔带出几句话,让我看到了一点他的内心世界。这次谎言的暴露,估计又会招来一顿暴揍。
对父母来说,在孩子所能犯的错误里,说谎是很严重的一种。疯玩回家晚了说是老师留堂,偷偷玩游戏说一直在学习,这样的谎言每个孩子多少都会说过,但并不是出格的事。不出格,是心里有是非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父母、成人传递给我们的道德准则,即所谓超我的原则。可怕的不仅是孩子说谎,而且是心中没有内化这套超我的准则。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难以内化成人世界的超我的准则呢?一是父母言行不一;二是对孩子没有是非标准太过纵容;三是父母过度严厉。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点滴错误严厉惩罚,不听孩子解释,不给孩子改错的机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不通情达理的超我形象,就等于在鼓励孩子学会说谎。父母经常用严厉加紧逼盯人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谎言给自己争取多一点空间。这种方式一旦尝到甜头会被强化,即使因为说慌被惩罚,但以慌言应对成人的习惯已经形成。
孩子说谎,深层次的原因是孩子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需求,不能做真实的自己。问题在于,家长能够接受孩子真实的自己吗?当家长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时,孩子就无法用成人世界认可的方式去做真实的自己,就难免会为了满足本我的愿望、冲动而说谎。
要让孩子不说谎,家长首先要有面对真实的勇气。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当父母能够用建设性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才有可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而非逃避,如果孩子持续反复说谎并且伴以其他严重侵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超过一般范围,有可能是品行障碍,需要找专业人士进行诊断矫治。
帮助孩子发展健全的自我 与说谎对立的品质是真诚。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说实话仅是真诚的一个表浅层次,更深的层次是人格的整合。家长在教育孩子诚实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展一个健全的自我,让孩子能够在一个通情达理的超我的指导下,用成人世界可以认可的方式满足本我的愿望,让自己的兴趣、喜好可以得到适当的发展,有充分的成长空间。但这个自我,未见得就是父母心中所设想的,但却是孩子感到满意的状态。
要鼓励孩子发展健全的自我,家长首先需要从内心深处相信孩子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成长,相信孩子内在的力量。
第二,充分接纳和尊重孩子的表达,给孩子言论自由。对于孩子的表达,不要动辄用自己的标准评判,多听少说,即使对于自己不同意的观点,也给予更大的宽容度。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第三,对孩子的行为,需要通过与孩子的沟通设立合理界限。在规则之内,孩子的行为可以有充分的自由度,随着年龄增长这个范围应该越来越大,让孩子有充分的选择,他才能够探索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能做什么。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孩子撒谎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听到孩子编造拙劣的谎言,我们会生气,尤其是我们知道事实真相的时候。比如,孩子坚持说他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衣服、脸上又沾满了巧克力,这样的谎话的确让人非常生气。
六岁的丽丽不小心弄坏了妈妈送给她的芭比娃娃,怕妈妈责备,她把娃娃藏在床底下。妈妈打扫卫生时发现了芭比娃娃。
妈妈:“丽丽,你的芭比娃娃呢?”
丽丽:“我不知道它在哪儿。”
妈妈拿出娃娃说:“你看这是什么?”
丽丽:“不是我把它放到床底下的。”
妈妈:“它怎么坏了呢?”
丽丽:“不是我搞坏的,可能是奶奶弄坏的。”
妈妈自然很生气:“你竟敢骗人!你弄坏了娃娃,以为能蒙过关,我最讨厌说谎的孩子了!”
在父母的意愿里,希望孩子犯错了能主动承认,即使没有主动认错,当父母发现并询问时,孩子也应该承认,而不是说谎。
其实用谎言蒙混过关,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即使一个成年人,有时也试图用谎言掩盖偶然犯下的错误,希望事情悄悄地过去,不被人发现。孩子存在同样的侥幸心理,希望自己犯的错不被父母发现,从而免受责备。
每个人都讨厌被质问,尤其是当我们怀疑别人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我们厌恶那些设圈套的问题,厌恶那些逼迫我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作出选择的问题。孩子也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父母该如何避免孩子这种防御性的撒谎呢?父母不应该偷偷扮演侦探和检察官的角色,不应该称自己的孩子是个说谎的孩子,如果丽丽的妈妈这样说,或许会对她的女儿有帮助:“我看到你的娃娃坏了,真可惜,你真的很喜欢它吗?”
孩子可能因此获得有价值的教训:妈妈能够理解,我可以告诉她我闯的祸,我应该更好地保管她买给我的东西,我应该更小心点。
因此向孩子询问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是不明智的,只会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
当学校通知我们孩子考试不及格时,孩子回家后我们不应该问:“你考得怎么样?……你确定?……又说谎!……我们已经和你的老师谈过了,考这么糟糕,还撒谎,真是不可救药。”接下来的自然是不愉快的争执。
我们应该直接跟孩子说:“老师告诉我们你没有通过考试,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这样孩子自然就知道自己没考好让父母担心了,他会反思自己在学校的表现。
孩子犯错了,我们的确会生气,但我们作为父母,有责任在孩子说谎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表现得歇斯底里,不要充满说教,而是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行为让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我们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