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工活动中不要苛求孩子一步到位。有的家长总想让孩子每次要画出成品来。有的家长觉得孩子画了半天,乱七八糟,最后干脆辛苦地做各种材料,孩子只要点缀一下就成了,一点脑子也不用。这种方法是包办代替孩子手脑的表现,孩子做的作品千人一面。美术教育追求的是真善美及热爱生活的情感。父母在教给孩子绘画时要鼓励孩子自由想象,举一反三,告诉他们什么样才是对称,教给他们变化中求统一的方法,引导他们用线条和形状表现观察过的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设计简单的情节和布局。
家长要鼓励儿童主动探索,大胆表现,不能以成人的模式为标准来判断幼儿的作品。例如,马佳的妈妈(化名)要求孩子单纯模仿她的作品来画,而马佳却画了一个头向下的小人,她说:“这个小孩锻炼身体在学倒立呢!”妈妈听了很生气,指责了马佳,并把孩子的作品撕毁。这件事使马佳的积极性受到挫伤,从此失去了学习绘画的兴趣。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及创造性,多和孩子交流,鼓励他们将所想的用画笔表现出来,千万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知道,每个幼儿有权力以自己的独创方式来精心创作,再现生活。
本文来自图老师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问题一: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或者其他品质,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说:“书上说要怎样怎样。”“你不听妈妈的,难道还不听书上的吗?”虽然父母的目的出于教育孩子,但是,如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过分强调图书中的内容,孩子就会建立这样的观念:“书本上讲的是对的。”这样,很容易在孩子心里建立书本的权威,让孩子产生迷信书本的思想。这种思想极大地妨碍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发挥。
问题二:有些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孩子看各种认知类、科普类的图书。刚开始,孩子把书中的观点表达出来时,成人肯定是鼓励和表扬的,这样就造成孩子认为书上是正确的。尝到甜头的孩子以后会不断地把书中的观点复述出来,如果每次成人都肯定甚至沾沾自喜,一方面,孩子会盲目地认为,只要自己使用书中的观点就应该是对的;另一方面,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必要过多思考,只要记住书中的内容就可以了。
当有一天,孩子再次复述了书本中不那么正确的东西时,如果成人提出质疑,孩子就会捍卫书本知识,于是,问题就来了。
建议:
一、不要过分强调书本
阅读除了增长孩子的知识面,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可以说,仅仅是获取知识只能算聪明,善于思考才是真正的智慧。因此,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应该多与孩子讨论问题,比如:“妈妈认为是这样的,但是,妈妈的想法不一定全面,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吗?”只有不断地鼓励孩子主动去思考,不被成人、权威人物的思维所限制,孩子才能够慢慢培养起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会批判地去接受他人的思想。
二、不要过分强调认知性阅读
早期阅读不要太注重认知类、科普类的图书,要多注重心理建议类、儿童文学类及拓展想象力的绘本。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6岁前,孩子需要完成的是自我意识及情感的发展。只有自我意识发展成熟,孩子才会客观认识自我,学会正确看待事物。知识的学习,上小学后学习也来得及。
三、要选择多元化的图书给孩子看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图书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些经典的图书。其实,我觉得孩子早期的阅读,就应该不同的书都接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比如,《三只小猪》好几个版本,阅读不同版本的图书,可以让孩子在对比中发现,同一个故事可以有不同的写法,有利于孩子认识到,书只是作者表达观点的一个载体,不是权威。再比如,《一只好狼的故事》也是帮助孩子认识到,同样是狼,也有好狼和坏狼,可见,人也是既有坏人,也有好人,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怀疑,敢于思考,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一切,然后独立解决问题,自己做出决定,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不要过早让孩子认字
处于认字敏感期的孩子,往往会对符号特别感兴趣,符号在孩子的脑海中会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需要表达的场合,就会把符号表达出来。如果孩子能够真正把符号与意义建立联系,明白符号表达的真实含义,而不仅仅是符号,那么这种情况会少一些。但是,现在许多父母往往提前让孩子认字,提前诱发了孩子的符号敏感期,结果孩子在表达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些无意义的符号,而不是在正确的场合出现正确的符号。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