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精细动作训练如何进行?宝宝的动作能力培养需要注意什么?又如何进行?下面说说6~9个月宝宝的运动能力的培养方案。
大运动智能培养
方法:这一阶段,大人可以扶助宝宝做体操,主要练习上肢、下肢爬行、站立、走、拾取、跳的动作。注意做操时间应选择在进餐后l小时,宝宝情绪好时,在乐曲伴奏下,家长喊二八拍口号进行,每次选做一节,循序渐进。
另外,要训练宝宝自己拉物站起,可以让宝宝练习自己从仰卧位拉着物体(如床栏杆等)站起来。可先扶着栏杆坐起,逐渐到扶栏站起,锻炼平衡自己身体的技巧。
并且要对宝宝进行坐起到迈步的训练,可让宝宝仰卧或俯卧,用语言、动作示意他坐起来,并扶着宝宝双手,鼓励他迈步,或用玩具、食物引逗他坐起来,反复训练,可以使宝宝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
训练目标:激发孩子的运动智能发展,愉悦宝宝身心,有利于宝宝的心智健康发展。
精细动作训练
方法:此阶段要加强手的精细动作训练,可以和宝宝这样玩:
给宝宝宝一套套塔玩具,让宝宝用拇指和食指对捏每层塔,将塔层按从大到小的形状,一个一个地套在中心套柱上,直到最小的塔尖套完。
也可以训练让宝宝练习用手抓起小物品,比如小积木,小乒乓球等,这些玩具,放在宝宝面前手能抓到的地方,训练他能用拇指和其他指配合抓起小玩具,每日练习数次。
也可以在干净的小盘内放些糖豆、大米花等,训练宝宝用拇指、食指扒取,以后逐渐发展到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起,每日可训练数次。但在玩这个游戏时,大人一定要陪同宝宝玩,以免他将小物品塞进嘴巴、鼻呛噎而发生危险,离开时要将小物品收拾好。
在宝宝能有意识将手中的物品放下的基础上,训练宝宝将一些大小不同的玩具,投入到大的容器中,如将积木放入盒子内等,进行反复练习。
也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宝宝用语言示意他所××放下,放在××上,这可对宝宝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练习,是促进语言智能和运动智能的有效方法,家长有兴趣,可以尝试对宝宝进行样的训练。
训练目标:刺激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提升宝宝的运动智能,并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有益于宝宝心智的又重发展。
育儿金点子:此阶段的宝宝喜欢用拇指、食指对捏小物品,还喜欢将小物品放进嘴里或耳洞里,因此,父母应陪伴在宝宝身旁做指捏练习,避免他吞食小物品或将小物品塞入身体的孔穴中。另外,宝宝玩具不应过小,直径应大于2厘米。
小提示:对于宝宝的动作训练要注意力度及安全问题。
巧妙运动可以促进宝宝长高
宝宝常做这些运动更聪明
亲子运动可提升宝宝情商
艺术培养目标: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针对上述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呢?
1.注重多学科交叉促进
幼儿良好认知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教育过程,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独自担当如此大任,只有多学科共同促进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远大目标。
音乐课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感、陶冶幼儿的情操。优美而适宜的音乐可帮助幼儿扩大词汇量,增进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帮助语言发展有缺陷的幼儿获得发展方面的矫治或补偿,使幼儿正确、客观地认识周围世界。良好的身体条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课能够强健幼儿的体魄、扩大幼儿的视野、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顽强的意志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幼儿体育课中的运动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保持适宜。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数学课上幼儿通过掌握数的顺序、数的实际意义和数的组成来促进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的发展。其他学科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只有将各门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得到充分的发展。
2.在游戏中促进认知发展
某幼儿园每周都要开展“我是小小主持人”的游戏。每次需要几位幼儿当主持人并说一件有趣的事情,由于提前告知第二天是哪个幼儿当主持人,所以,在事先有准备的情况下,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主持人的任务,并逐渐对讲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慢慢地,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游戏带给幼儿无限的乐趣,在游戏中他们的想象得以自由驰骋,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动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因此,教师应在每天的教学活动中安排一定的游戏,为幼儿创设与小伙伴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在游戏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围绕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引导幼儿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形式等,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
3.尊重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使得幼儿发展的速率各不相同,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独特的轨迹。例如,在数学课上,有的幼儿能够很快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而有的幼儿常常是边数手指边计算,结果还是算错;在“找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能够很快地说出图画的主题,而有的幼儿所说的都是些不着边际的题外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合理实施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既能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一个孩子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个体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懂得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尊重并理解幼儿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努力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下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4.开展混龄教学
所谓混龄教学是把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在同一个班级内,一般是以“大带小”的形式进行生活、学习、游戏。混龄教学是由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她对幼儿园按年龄分班的教学形式进行了批判,认为按年龄分班、对幼儿实行人为的隔离是对幼儿做的最残酷、最不人道的事情之一。并指出这种人为的隔离“会滋生出许多罪恶”“阻碍幼儿社会意识的发展”。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了弥补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很多幼儿园开始了混龄教学的尝试。
混龄教学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源于幼儿与不同认知发展水平同伴之间互动而产生的认知冲突。在混龄的环境中,年长幼儿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弟弟妹妹讲解他们掌握的知识,而缺乏经验的年龄较小的幼儿模仿有经验的哥哥姐姐,并对所获得的新经验加以内化;年幼幼儿的一些新奇的想法也可以促进年长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认知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在混龄教学中,通过异龄互动,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自发的内在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成为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