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拼图究竟有什么魔力?如何让宝宝在拼图中边玩、边提升智力呢?
拼图老少皆宜,乐趣无穷。尤其是对0~3岁的宝宝来说,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宝宝的注意力、观察力,还有助于提升其视觉空间、图像认知、手眼协调能力,因此拼图是开启宝宝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你不妨带着宝宝一起来试试看。
0~1岁:看图案
0~12个月的宝宝,由于身体发育还不成熟,活动的空间也有限,因此,这一时期比较适合给他看一些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比较大的图案,尽量选用红、黄、蓝、绿这四个原色的玩具和图形,为发展宝宝视觉图像认知的准备。
1~2岁:玩拼装玩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1岁左右的宝宝会走路了,视野也拓宽了,认识事物和图像认知能力大大提升。这一时期,你可以给宝宝玩一些简单的可拼装的立体玩具。市面上出售的一些过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装的萝卜是不错的选择。这类玩具可以帮助宝宝从拆分到拼装的游戏中初步建立整体——局部——整体的概念,同时也促进了手部小肌肉的运动和发展。
2~3岁:玩四片拼图
2岁,宝宝的“正式”拼图游戏就可开始了。建议你,让宝宝先从4片式拼图玩起。在选择拼图时,要注意拼图的图案、线条要大而清晰,颜色的区块要明显。
引导宝宝边想边玩
方法1:由易到难的引导
对于没玩过拼图的宝宝,你最好先向他演示将四片拼图拼成一幅完整图画的过程,并让他仔细观察最终拼出的图案。接着,你试着将其中的1片拼图移开,放在旁边,这样拼图就少了一片,然后让他观察移走的那片拼图的上下左右的边线和颜色特征、并让宝宝尝试将这块拼图放回原来的位置,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当宝宝已经能将移走的1片拼图放回相应的位置时,你则可以试着取走2片拼图,让他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根据宝宝的实际能力,你可逐渐增加难度,由移走2片到移走3片,甚至将四片拼图完全打乱,让宝宝去拼。
方法2:启发式的引导
在玩拼图时,你需要时时启发宝宝思考和观察,而不是帮宝宝代劳。比如,你可以在游戏中提醒宝宝:这片拼图的线条和那片拼图的线条能连在一起吗?这两片拼图的颜色相同吗?可以放在一起吗?找找每片拼图的四条边和四个角,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
以上这些都是宝宝在拼图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思考、动手尝试解决的问题,他会从中体会到:从边到角、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对应关系和空间概念,这些对宝宝的智能发展有很大的助益。
究竟小拼图如何拼出大智慧呢?
1、提高听说动手能力
听说能力是学习语言的关键要素, 是幼儿时期父母培养训练孩子的重点。家长在教孩子玩拼图时,给他讲拼图上的故事,告诉他们拼图的方法和技巧,之后再让孩子复述故事,要他说出先拼哪块,后拼哪块。在这样的语言交流中,孩子的听说能力自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拼图的另一大特点是需要动手玩。两三岁的孩子玩拼图,一拿一放会使手指的肌肉得到较多的活动,还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上臂肌肉,让小手变得灵活起来,从而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有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始于孩子有兴趣的游戏。如果孩子在3岁到8岁期间这个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就错过了培养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
2、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孩子要将一块块的图块拼成图画,这要求孩子对每一块图片都要细致地观察。孩子在玩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同时,他们玩拼图还学会辨别颜色和图形,并能逐步理解色彩的深浅、线条的曲直、图形的形状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由于孩子玩拼图需要坐静下心,无形之中,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及专注力,让他们可以坐得住地做一件事。
3、教会宝宝逻辑思考
在开始接触多片的拼图时,很多孩子都知道拼图要从边缘开始拼,这就是孩子学习顺序、秩序及进行逻辑思维锻炼的过程。
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孩子必须观察拼图范例上的正确拼法,这样才能拼出正确答案。拼图还可以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全部”,以及“一个全部”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锻炼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孩子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来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锻炼孩子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孩子刚接触拼图,都需要大人在旁指点。慢慢长大,孩子玩拼图的数目不断增加。当孩子和伙伴(或是家庭成员)一起拼一个较大的拼图,每个人负责拼图的一部分时,就需要集体合作,相互配合了。特别是在孩子不能完成自己负责的那份图时,他需要向伙伴求助,借助他人的思维开阔自己的思路。
拼图对孩子的好处有哪些
1、了解“部分”与“全部”的关系
在游戏中,父母让孩子知道许多的“部分”能拼凑出一个“全部”,以及“一个全部”是由“许多部分”所组成的。
2、培养平面组合的概念
积木是立体的组合,而拼图是一种平面组合的概念,在局限的2D范围里拼出一个物品,一个合于逻辑的东西。
3、懂得顺序/秩序/逻辑的意义
许多小朋友在一开始接触多片的拼图时,自然就知道要从边缘开始拼,这就是学习顺序、秩序及逻辑的意义,并且从观察与判断中学习分类,他得观察范例上的正确拼法,才能拼出正确答案。
拼图需要小朋友耐心的操作,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只要一不协调就不能将色块放在正确的位置,但一开始不会的小朋友,只要多练习几次自然就会了。
4、培养观察力,培养耐心、专注力
通常拼图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小朋友要熟悉身边的事物,才能按照逻辑拼出正确的图形,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及专注力,让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
5、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玩拼图能学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6、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孩子在玩拼图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拼错的时候,这时他们会感到挫折,表达不想玩的意愿,但是大人可以从旁协助他们,帮他们度过难关。
7、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当孩子将混乱的拼板一块块衔接以来,直至重新组合成功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到成就感,这是提高孩子兴趣很重要的元素,也是日后让他独立完成拼图的自信心来源。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一)
1.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2.过分溺爱
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3.过分专制
有的父母认为管教宝宝,就要从小做起,让宝宝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宝宝想要红色的玩具,妈妈却认为绿色的好看,于是买下绿的。宝宝想看天线宝宝,妈妈却认为另外的历史故事更有意义,一切都是家长做主,宝宝没有任何可选择的余地,不听话就会挨批评。日久天长,宝宝就会变得畏畏缩缩,心里总是处于被压制状态,从而局限了宝宝的智力发展,宝宝变得胆小、怕事。
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