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音乐每天听3—5次,以每次10分钟左右为宜。胎教音乐不仅可以令孕妈妈情绪愉快,也可以对胎宝宝的听觉给以适应性的刺激,为进一步实施的音乐胎教和听觉胎教奠定基础。
除了名曲外,孕妈妈也可以给宝宝读一些节奏明快的儿歌,通过欢快、跳跃的节奏也能感染到胎宝宝。孕妈妈在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速和缓、轻声朗读,音调要稳定,不要忽高忽低,以免刺激到宝宝,影响他的器官发育。
摇摇船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完饼儿还有糕。
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就是不让宝宝去。不让去,也得去,骑着小车赶上去。
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胡桃夹子]
《花之圆舞曲》《糖梅仙子之舞》
这是著名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第二幕的两酋舞曲。背景是圣诞节的夜晚,剧中的小女孩梦见自己的圣诞礼物胡桃夹子正和老鼠军队大战,正当老鼠快要获胜的时候,小女孩拿起拖鞋向老鼠扔过去,因而打败老鼠军。这时候,胡桃夹子也变成一位英俊的王子。王子为了答谢小女孩的救命之恩,就带她到由各种糖果做成的“糖梅仙国”宫殿中,享受各种美味可口的糖果。而《花之圆舞曲》和《糖梅仙子之舞)正是小仙子们欢迎小女孩所跳的舞。
李斯特:爱之梦
这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的这样久》所配的声乐曲谱:
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
你的心总得保持炙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
教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
乐曲的开始,首先出现情意绵绵的旋律,呈现了甜美的主题,满含爱的柔情和愉悦,深情而婉转的旋律深深打动人,犹如一酋无词歌。乐曲中,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变得热情,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发展成炽热的倾诉,散发着火一般的热情,达到高潮。乐曲尾声,重复爱的主题,在梦一般美丽的感觉中,恋恋不舍地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在情绪、速度备方面都非常适合做胎教音乐。
孕前哼唱:为优生奠基
医学专家提醒育龄女性,当你打算要孩子时相应的准备工作就应开始。诸如增加营养、戒烟戒酒、积极从事体育锻炼等,但切莫忘记勤于唱歌。因为,哼唱在增强体质方面与营养、运动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某些方面甚至有独到之处,这是专门从事声学研究的俄罗斯学者波波夫的结论。
波波夫为此所作的解释是:人体的某些肌肉(如四肢肌肉等骨骼肌)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而内脏平滑肌却不能只靠锻炼来改善,唯有声音能到达这些肌肉,唱歌发出声音引起声带振动,而振动可以净化身体,增强心、肝、脾、肺、肾等器官的功能。其中,对肺功能的锻炼特别强:声带的振动使肺部扩张,胸肌兴奋,肺活量增加,血液氧含量提高,从而为未来的胎儿奠定良好的营养基础。同时,唱歌可以优化人的心境,保持愉悦情绪,使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提供给胎儿一个优越的发育环境,使其先天充足,日后自然健康聪慧。
孕期哼唱:最佳胎教方式
胎教一词已成为时下时髦用语之一,在促进优生方面确有独到功效。其中,音乐对胎儿具有特殊的营养作用,故音乐胎教最为流行。但是,科学家发现再好的音乐也比不上出自于孕妇口中的歌声。这是因为孕妇的歌声能使胎儿获得感觉与感情的双重满足,无论是来自录音机或是电唱机的歌声,既没有母亲唱歌给胎儿机体带来的物理振动,更缺乏饱含母爱的亲情对胎儿感情的激发。正如美国产前心理学会主席卡来特教授所说:“孕期母亲经常唱歌,对胎儿相当一种‘产前免疫’,可为其提供重要的记忆印象,不仅有助于胎儿体格生长,也有益于智力发育。”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二)
4.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5.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fm/)正确做法: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6.以孩子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饭时,有好吃的要先给宝宝,宝宝要爱吃哪样,父母就不能动。这样一来,宝宝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正确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爱吃的东西,他会哭闹,而且宝宝会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只有自己重要。这样的宝宝会变得不懂分享,不懂爱。
正确做法:把宝宝看成是家庭成员之一,吃东西时,无论父母爱吃与否,也要让宝宝分给每人一份,让宝宝学会分享,懂得关爱。
早教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