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9周,通过B超你会看到宝宝哪些奇妙的变化呢?
准妈妈们肯定不知道胎儿在胚胎期的小尾巴已经消失了,这个时候宝宝的变化太大了啊。瞧!我们开始把胚胎称为“胎儿”了。目前是一个临界点,是整个怀孕期的一个关键时期,胎儿现在开始发育形成器官系统。
9周时,胎儿约25毫米,胎儿的许多位置发生了变化。
胎儿头大于胎体,各部表现更清晰,头颅开始钙化、胎盘开始发育。B超可见胎囊几乎占满宫腔,胎儿轮廓更清晰,胎盘开始出现。胎儿的大脑、眼睛、嘴、内耳、消化系统、手、脚开始发育。整个身体中头显得特别大,几乎占据了身长的大部分,面颊、下颌、眼睑及耳廓已发育成形,颜面更接近人脸。 尾巴完全消失,眼睛及手指、脚趾都清晰可辨。
因为胎宝宝的皮肤是透明的,所以可透过皮肤清楚地看到正在形成的肝、肋骨和皮下血管,此阶段心脏、肝脏、胃肠更加发达。
胎宝宝自身形成了血液循环、肾脏也逐渐发达起来,而且有了输尿管,所以胎宝宝可排出一点点尿,但骨骼和关节尚在发育中。
现在所有的神经肌肉器官都开始工作了。宝宝的眼帘开始盖住眼睛,手部在手腕处有弯曲,两脚开始摆脱蹼状的外表,可以看到脚踝。手臂更加长了,臂弯处肘部已经形成。这个时候还是不能辨别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但是这个时候宝宝生殖器官已经在逐步的长成中。
胎盘已经具体成形,胎儿在羊水里面相当自在的动来动去。有时左右腿还可交替做屈伸动作,双手能伸向脸部,当看到这些行为则说明胎儿的脊髓等中枢神经已非常发达了。
怀孕9周的饮食禁忌有哪些呢?怎么样吃更健康呢?
怀孕第9周饮食禁忌
怀孕第9周时,为保证宝宝健康,孕妇应少食多餐;每日补充叶酸;不宜吃高脂肪食物;刺激性、凉性饮料不要喝;少摄入糖分等。
少食多餐取代一日三餐怀孕子宫增大,胃的位置提高,容量受到限制,每日定好食物摄入量,分几次摄入,每次吃得少一点。
补充叶酸从孕前开始,妇女于孕前1个月至孕早期3个月内每日补充叶酸680微克,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整个怀孕过程中若叶酸缺乏,易造成妊娠高血压、自发性流产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
不宜吃高脂肪食物孕妇长期高脂肪膳食,会增加胎儿罹患生殖系统癌瘤的危险。
刺激性饮料不要喝摄入过多糖分会削弱人体免疫力,使机体抗病力降低,易受病菌、病毒感染,不利优生。冷饮凉食易致胎动不安和腹痛腹泻。
注意:各种营养元素的每天摄入量有标准
摄入钙不能多于2000毫克,保持在1000-1200毫克;摄入铁不能多于60毫克,保持在28毫克左右;摄入锌不能多于35毫克,保持在20毫克左右;摄入维生素C不能多于1000毫克,保持在130毫克左右。
注意:减少食盐量,因为盐中含有大量的钠
孕期由于肾脏发生病变功能减退,排钠量相对减少,从而失去水电解质的平衡,引起血钾升高,导致心脏功能受损。如果体内的钠含量过高,血液中的钠和水会由于渗透压的改变,渗入到组织间隙中形成水肿。因此,多吃盐会加重水肿并且使血压升高,甚至引起心力衰竭等疾病。
长期低盐也会有负作用,正常孕妇每日摄盐量以7~10克为宜,在注意盐吸收量同时,要继续补充各种维生素,以确保你得到铁元素的补充。
备孕补肾吃什么比较好
1、山药
它是补肾的首选食品,在传统补肾精佳品“六味地黄丸”和医圣张仲景的补虚名方“薯蓣丸”中,山药占据着“总裁”或“副总”的位置,补肾效果十分明显。除了补肾之外,山药对于肺和脾的补益效果也很明显,不仅孕前有用,孕后更可以用来养胎。每天食用50g-200g即可。
2、核桃
核桃可以延缓肾精的消耗,从年轻时就坚持吃核桃的人,到了老年普遍头发、牙齿、眼睛都会比较好。同时,核桃的形状类似大脑,中医认为像什么补什么,所以孕前和孕中多吃核桃的话,生下的孩子更聪明好动,新妈们则更容易恢复。
3、黑枣
中医有记载,黑枣味甘涩,性寒,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其中以含维生素C和钙质、铁质最多,有补益脾胃,养肾阴血的功效,想要养肾的MM可以多吃一点黑枣。
4、桑葚
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被称为“民间圣果”。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生津润燥和补肝益肾作用。
5、葡萄
葡萄不仅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医学也认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脾、肺、肾三经,多吃葡萄可以起到补气养血、滋肾宜肝的作用。葡萄对肾炎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6、鸡蛋
鸡 蛋和我们的卵子有着某些相似的物质,经常食用会增加我们体内产生肾精和卵子的物质储备以及能力。烹制鸡蛋时一定要“溏心”。在中医眼中,鸡蛋分红皮、白 皮,也分蛋清和蛋黄,这都是不一样的,红皮蛋偏于补血,白皮蛋偏于补气,蛋清偏于补阳,蛋黄偏于滋阴。用蛋黄滋阴、补肾的时候,溏心蛋效果更好。
7、枸杞子
在大名鼎鼎的补益肾精名方“五子衍宗丸”中,枸杞是重要的成员之一。每天吃一把枸杞子就够了,不必泡水,像吃葡萄干一样嚼着吃就好。
怀孕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huai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