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乖巧,也就是具备听话、自主、服从性高、做事专心等特质;可是不少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很任性、爱发脾气、懒散、爱哭闹、胆小等。有的年轻妈妈反映,她家的小宝宝特别爱哭闹、爱发脾气,大人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办,他就使出自己的法宝“哭”,让父母十分为难。
我们知道,引起幼儿情绪反映的原因有很多。
1岁前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例如:温暖的环境、吃饱、睡足、尿布干净、身体舒适等,都常常是引起愉快情绪的动因。
2岁后的幼儿除满足生理需要外,还需满足社会性的需要。此外,有些孩子天生的气质属压抑性,天生爱哭闹。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孩子哭闹的心理原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宝宝感受到压力会哭闹
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也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乐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当宝宝感到有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如果你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觉察孩子是否面临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
一般而言,当宝宝面临压力时:
行为方面常表现为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
情绪上常表现为爱哭闹、不讲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纠缠着大人,睡眠不稳,夜惊(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甚至坐起),梦魇以至梦游等;
身体反应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
精神反应则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忘事,爱胡思乱想,说话含糊不着边际等等。
发现宝宝出现某些上述反应时,父母应多与孩子接触和交流,帮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压力。当然,你也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压。
新生宝宝哭闹五个窍门来安抚
新生儿的持续啼哭声易导致产妇产生疲劳感和绝望感而患上产后忧郁症,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新生儿长时间哭闹,还会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的产生。所以,哄宝宝也是必须的,掌握安抚宝宝的五个小窍门可是十分重要呢!
孩子半夜突然哭闹的原因有哪些
孩子出生头3个月,因食量少、餐数多、睡眠周期短等原因,使孩子具有睡眠时间短、频繁小睡的特点。他们很少连续睡眠超过4个小时,白天夜间没有太大区别。从3~6个月开始,孩子睡眠进入稳定期,夜间可以连续睡眠5个小时以上,中间醒来1~2次。可是有的孩子晚上睡觉时总是啼哭,闹得父母疲惫不堪,这是为什么呢?
胎教好的孩子不爱哭闹
婴儿就是一个爱哭的小屁孩,相信这是很多人的印象,可是婴儿的哭闹与否是与胎教密切相关的。良好胎教下的宝宝情绪稳定、不喜哭闹、接受能力强,在智力等方面也是快人一步。
引起宝贝哭的原因多种多样。宝宝哭闹,有可能是累了、饿了、太热或是冷了、被打扰到或是无人陪伴、尿湿了、拉便便了,有时根本就是无缘无故地哭闹。对新手爸妈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宝宝没有办法告诉别人自己哪里不舒服。累了,他们不会表现出想睡的样子,而是啼哭烦躁;尿布湿了,他们也不会指着尿布告诉别人,而是大哭大闹。以下的方法,可以帮助你让哭闹不止的宝宝平静下来。
◆ 将抱毯放到干衣机里(没有烘干机的家庭可以采取太阳晒或者放在电暖气上)烘干几分钟,使之变得温暖柔软。然后用抱毯将宝宝包好,侧身放到婴儿床里面,也可以用个枕头或卷好的抱毯靠在她背后,总之让她保持侧卧的姿势就可以。宝宝习惯四周有东西围着,在小空间里,她们会觉得有安全感(注意:宝宝们性别不同,为了方便起见,我在这本书里只使用“她的”和“她”,希望你在阅读这些建议时,脑海里想的是自己的宝宝。)。
◆ 将宝宝放到摇篮里面。用抱毯(同样,最好先将抱毯放到干衣机里面烘得温暖一点)将宝宝包起,并将毯子拉到宝宝的脸颊和手的部位,这样,宝宝既能抚摸到抱毯,又能感受到脸颊处柔软的绒毛了。这会让她觉得很舒服。你也可以在宝宝耳朵旁边放上一张卷好的抱毯,用以固定她的姿势。
◆ 将宝宝放到学步车(这个方法适合已经可以坐起来的宝宝)里面,将装在学步车托盘上的所有好玩的玩具拿给她看。如果宝宝自己能够坐直的话,就说明她已经达到玩这种玩具的年龄了。你也可以在宝宝背后放张卷好的抱毯加以支撑,特别是在她刚刚开始玩这种玩具的时候。
◆ 将宝宝平放在你的膝盖上,让她的脸朝着你,用一只手托着她的身体。然后一边轻轻地摇动双膝,一边用另一只手抚摸她的后背或是轻轻拍打她的小屁股。
◆ 有些儿童摇椅上装有玩具。如果你家的摇椅没有玩具的话,可以将摇椅放到镜子前,让宝宝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因为宝宝小,所以要确保将摇椅放在地板上,而不是台面上,不然宝宝可能会摔下来。)
◆ 宝宝在婴儿床、摇篮或摇椅上时,把柔软的毯子或毛绒玩具放到宝宝脸颊或双手可以碰到的地方。这会让宝宝觉得妈妈就在身边。甚至可以用你的衬衫代替。熟悉的妈妈气味最让能宝宝得到平静。也可以用一张卷好的抱毯固定住这些毯子、玩具或衬衫,防止这些东西盖住宝宝的脸。
◆ 用指尖轻轻抚摸宝宝的额头和面颊,就像在抚摸羽毛一样。
◆ 有些宝宝喜欢毯子包住头的感觉。可以使用大针孔的编织毯包着她们的头,但注意不要包住宝宝的鼻子和嘴巴。只将顶端拉到额头处,并将她的后脑勺包起即可。对一些年龄稍大、喜欢翻身和俯睡的宝宝,我就使用过这种方法。
◆ 要随时确保宝宝不会受凉。经常摸一摸她们的鼻子和耳朵。如果感觉冰凉的话,就加多一件衣服或是一张薄毯子。
◆ 确保宝宝不会过热。如果你觉得热,而宝宝则穿着长袖衣服、并且表现烦躁,那就可能是她觉得太过闷热了。
◆ 宝宝也有可能是胀气了。可以想办法尝试着让她打嗝。如果你是坐着让她打嗝但一直不管用的话,你可以站起来,走一走。有时改变一下位置可以帮她排出这些肚子里的气体。
◆ 如果宝宝吃得比平时少,那她哭闹时你可以尝试多加一小瓶牛奶。就算宝宝一小时前才吃完,她也有可能没有吃饱,就像我们大人有时也需要来一小块巧克力当加餐一样。
◆ 要确保那些带有蝴蝶结、纽扣和拉链的漂亮衣服不会伤到宝宝的脖子或是手臂。尽管有些头饰看起来非常可爱,但其中的橡皮筋对婴儿来说却有可能太紧,勒到宝宝的头部。
◆ 要确保纸尿裤穿着正确、舒适,有松紧带的地方要确保在腿部合适的部位,有可能是双腿被尿裤夹痛了宝宝才会哭闹的。
◆ 多带宝宝到户外散步。清新的空气和新的景色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她忘记啼哭。
◆ 给宝宝洗个热水澡,将水轻缓地从脑后浇下来,并且一边洗一边唱歌给她听。
◆ 扶着宝宝,让她站直,面对着你,要注意用手扶着她的头部。
◆ 也可以轻缓地将她向上举,然后再放下来,重复做这个动作(这对锻炼你的上半身力量也大有益处)。
◆ 偶尔在她哭闹不休时也可以试下将宝宝放在小摇椅(或者摇篮)上,再将摇椅(或者摇篮)放到干衣机(这个方法只适合有这个电器的家庭。因为只有干衣机的微震动孩子才可以接受)上,开启干衣机(这个过程必须要跟宝宝呆在一起),干衣机的震动可以分散她的注意力让宝宝安静下来。
◆ 将收音机、风扇或是吸尘器打开。一旦发现可以让你宝宝安静下来的声音,就把这种声音录下来,以后可以经常使用。
◆ 将宝宝放到镜子前,让她看看镜子里面的漂亮宝宝。
◆ 唱歌给她听,这是一个简单并且易学的方法。
◆ 将毛巾沾上冷水(不是冰水),擦拭宝宝的脖子和脸颊。
◆ 让宝宝看看小猫、小狗或是小鱼。
◆ 用婴儿背带或背巾背着宝宝,继续做你的事。
◆ 将宝宝放在婴儿汽车座椅上(这条也适合稍大点的能坐住的婴儿),去开车兜风。这些动作可以使宝宝安静下来。
◆ 将宝宝放到婴儿车上,推着车随便在室内或户外散散步。声音、气味和风景,以及婴儿车的摇动,会使她情绪变好。
◆ 在婴儿床上装上音乐摇铃。将宝宝放到床上,打开音乐,看着她享受摇铃转动和倾听声音的样子。
◆ 有时也要看看宝宝的小手上有没有缠上绳子或头发,这些东西会导致血液不流通。也要经常检查一下衣服的拉链,确保拉链没有夹到她们的脖子。
◆ 让宝宝吸吮安抚奶嘴。如果她不能咬紧奶嘴,可以用卷好的抱毯把她们的头部固定起来。把抱毯放在宝宝的肩膀和耳朵之间,紧靠脸颊和嘴唇,这样对于小点的婴儿来说奶嘴就不会轻易地掉下来了。
◆ 站起来,让宝宝靠在你的左肩膀上,一边轻轻摇晃一边拍打她的背部。你心脏跳动的声音能让宝宝安静下来。
◆ 坐在摇椅上,随着椅子轻轻地摇动宝宝,同时轻拍宝宝后背,轻柔地唱歌给她听。
◆ 记住,不要觉得不耐烦。如果妈妈觉得紧张,宝宝是能够感受到的。有时候,尽管一切都尽善尽美,但宝宝还是会啼哭,这时也不用觉得内疚。宝宝不会因为你不是一个好家长而哭闹的,她们有时只是需要大哭几声而已。我向你保证,宝宝会停下来的。如果你确定宝宝状态良好,那就放点音乐或是打开电视吧,或是做些可以使你快乐和放松的事情。不用多久,宝宝就会停止哭泣的。
延伸阅读:
新生儿吐奶的原因
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吃奶瓶的宝宝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后又该如何护理呢?
奶嘴孔如果过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从而导致空气与奶汁被一起吸了进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过大,孩子吸吮时就容易被呛着而引起剧烈的咳嗽。所以,在选择奶嘴时,我们要考虑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