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孕妇普遍呈现出营养过剩的趋势。妇科专家表示,许多孕妇表面上看起来白白胖胖,其实这种营养不均衡会为将来的分娩以及产妇和宝宝的健康埋下隐患。
济南的王女士在刚刚怀孕时听说吃水果能够补充维生素,有利于胎儿的成长,就猛吃水果,结果体重不断增长,身体变得越来越胖。怀孕5个月时,她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了孕妇营养指导。经过科学的分析、指导和监测,她的体重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体重过重而产生的不良后果,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也为以后的体形恢复创造了条件。
据医院母婴营养指导中心专家介绍,孕妇的饮食和营养摄入需要讲究科学,并非多多益善。孕妇体重过重,摄入盐、糖过多,容易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和巨大儿,同时也增大了分娩的危险性,是难产率升高、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许多家庭认为,孩子生下来体重越重越好,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误区。专家表示,新生儿的正常体重可维持在3000克,过重或过轻的体重都会给孩子将来的成长造成一些影响,如肥胖儿将来可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严重影响其生命质量。
发达国家一直在采取各种措施对新生儿体重进行控制,以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的,其中进行孕妇营养指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即通过每位孕妇的膳食和运动情况的调查、必要辅助检查以及了解相关症状和体征,全面分析孕妇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个体化确定每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安全范围及摄入量,从而给孕妇健康和胎儿发育创造一个最佳的营养环境。
喂养幼儿期的宝宝,既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素,也要注意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各种营养素的供给不足,会妨碍小儿的生长发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营养供给太多了,即营养过剩,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以下介绍几种营养素摄入过多对宝宝身体的不利影响:
1、蛋白质过多
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代谢,产生氮,经过肾脏由小便内排出。肾脏的排氮量是有限度的,过多则不能负担。如蛋白质摄入过多,加上水分不足,则可出现高蛋白血症,表现为嗜睡、少尿、惊厥甚至昏迷。牛奶中蛋白质含量较母乳高,因此要供给充足的水分。
2、碳水化合物过多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进食过多,除了正常的代谢需要,其余都转化为脂肪而存于体内,出现“虚胖”,并易发生心血管疾病,且抵抗力低下。多见于过早、过多、过久进食乳儿糕的人工喂养宝宝,看上去白白胖胖,实际上身体虚弱。
3、脂肪过多
小儿食入过多的脂肪,易发生肥胖,使心脏负担过重,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4、盐过多
食盐的成分即氯化钠,其中氯和钠经代谢后,也要从肾脏经小便排出。吃盐太多,可致高血压。在给宝宝制作辅食时,食盐不可添加过多。
5、维生素过多
幼儿摄入维生素过多主要是维生素A、D,维生素A每日口服量不得超过2 000~4 000IU,每日摄入5000IU以上,连续3个月,可发生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皮肤发痒、易激动、毛发脱落等。维生素D每日口服量不超过400~8001U,治疗时需按医嘱用药,每日服用2 000~5 000IU也可发生中毒症状,表现为无力、胃纳差、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肾损害和血管钙化。
预防宝宝营养过剩7准则:
1、进食的顺序
每天进食的过程中,先进低能量的蔬菜和汤,再进高能量的肉食和主食,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进食。
2、加餐和零食
提倡尽早建立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何时进食是相对固定的。即便前一餐吃得不够,也无需安排加餐或零食。
3、由妈妈来烹制宝宝的饮食
过分依赖餐馆或超市,会使宝宝难以摄取到新鲜而丰富的均衡营养,容易成为胖胖的营养不良儿。
4、增加运动量
经常运动的宝宝不容易胖,而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就不妙了,体重难以控制。
瘦宝宝准则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5、体型偏瘦不等于营养不良,培养好的饮食习惯最重要。
6、均衡饮食是基础,盲目进补要不得。仔细甄别那些营养保健品的适宜年龄和成分,以免补出问题来。
7、除非有明确的缺乏,单一补充某种营养素(蛋白粉、维生素或矿物质)非但不必要,对宝宝的健康还会构成危险。
延伸阅读:
如何做到新生儿包裹舒适
新生儿让包裹不可太紧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
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不要“绑着养”
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妈妈抱着未满月的婴儿,婴儿身上包裹着毛巾,外面又绳带五花大绑式绕了数圈,宝宝动都不动地安躺着,妈妈就好似捧着一尊花瓶。其实,婴儿的双手不应硬绑起来。
胚胎的发展及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姿势,是背外腹内地卷曲着,手脚则护在胸腹外围,其目的似乎是在保护脆弱的腹部免受外力侵扰。
新生儿相关推荐 | ||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