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征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出生体重越轻,发生率越高。
那么败血征是怎么造成的呢?
败血征可以由于母亲感染所致,在分娩前如果母亲有发烧,细菌感染,细菌可以通过羊水感染胎儿,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发臭、新生儿皮肤破损、脐炎等都提示有造成新生儿败血征的可能性。
患败血征时可表现为精神食欲差,哭声弱,体温不稳定,可发烧,也可表现为体温不升。随着病情进展孩子开始不吃奶、不会哭、面色发灰,精神萎靡,爱睡觉。此外还常出现黄疸加重或原已消退后又再次出现黄疸,遇此情况应怀疑本症。随着病情进展还可出现肝脾肿大、皮肤出血点和瘀斑,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者可有休克表现,面色仓白,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脉搏细而快,四肢发软,少尿或无尿。败血征还可出现合并症,如中毒性肠麻痹、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等。
新生儿败血征的诊断除上述病史和临床表现外,外周血白细胞过高或过低,血培养阳性是非常重要的确诊依据。引起败血征的病原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等。
败血征的治疗主要是抗菌疗法,可先用两种抗菌素,如耐酶青霉素加第三代头孢菌素,待病原明确、药敏结果出来后可停用一种,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一般疗程7-10天,应静脉用药。
还要加强支持疗法,静脉补液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注意保暖,纠正缺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是近年来广泛推荐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指的是新生儿期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可危及到宝宝的生命。常常令家长们束手无策并心痛不已,因此预防迫在眉睫!那么新生儿败血症有没有预防方法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孕期定期检查 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
定期检查的目的是妊娠期间的母子健康管理。对于妊娠伴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血尿常规、唐氏筛查、B超,胎心监护和脐血流等是在孕期的一定阶段必须定期做的检查,是检查胎儿的生长发育的重要途径。妇科炎症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宫腔内的感染,危及到孩子的健康。
孕晚期要防止胎膜早破
正常情况下只有当宫缩真正开始,宫颈不断扩张,包裹在胎儿和羊水外面的卵膜才会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下破裂,流出大量羊水,胎儿也将随之降生。提前破水是指还未真正开始分娩,胎膜就破了。一旦发生胎膜破裂,羊水就会大量地流出,使胎儿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活动受到限制,子宫壁紧裹于胎体。如果在胎膜破裂之后没有及时处理,常常可以引起宫腔内感染,使胎儿在未出生之前就饱受了各种细菌的袭击。阴道中的细菌会侵入子宫,给胎儿带来危险。因此要特别注意,孕期的最后阶段一定要避免夫妻生活,以免发生意外。
注意护理新生儿的肚脐
新生宝宝出生后要每天检查脐部,保持脐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
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脐带脱落后,脐凹可稍有分泌物或表现湿润,此时,仍可用酒精消毒。切勿撒消毒粉、未经消毒的草药、痱子粉等,以防感染。一旦发现脐部分泌物有臭味,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注意保护宝宝的皮肤、黏膜的清洁
由于宝宝新陈代谢快,易出汗,又加上臀部皮肤易受尿便的污染,因此,妈妈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皮肤护理。特别注意保持口腔、皮肤、黏膜、脐部的清洁。
不要用粗糙不洁的布巾擦洗新生儿口腔,以免损伤口腔黏膜;要每天给宝宝洗澡;要保持宝宝的衣服、被褥、尿布干燥清洁,最好能暴晒或烫洗;要保持每天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给新生儿洗澡要特别注意:把婴儿放在垫着棉垫或毛巾被的膝盖上,用左手托婴儿的头部,然后再用右手拿细软毛巾进行全身清洗,最后洗擦面部。如果婴儿的鼻内,耳内有粘稠分泌物,不可用手指尖和其他硬物去挖取,以免损伤黏膜。洗毕后千万不要忘记宝宝褶皱处,不建议用爽身粉,可以用植物油或石蜡油擦拭宝宝的耳后、颈部、腋窝、肘窝、会阴部、阴囊处等。记住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
温馨提示:
败血症虽然没有“典型”的症状,但有具体表现为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不红润、黄疸加深等症状,因此一旦发现有其中1-2个表现就要引起家属重视了,及时送医院就医。
延伸阅读:
如何给新生儿叠尿布
适合新生儿的尿布叠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xinshengerdehuli/)1、一般尿布都是正方形的,首先将尿布对折,成长方形。
2、接着再对折一次,成正方形。
3、然后将尿布表层从右向左拉开,成三角形。
4、接下来翻转尿布,将垂直的一边折入三分之一。
5、再往里折一次,尿布就折好了。给婴儿垫上尿布以后,可以在外面加一个固定扣带。
新生儿相关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