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吃早餐
一夜睡醒,体内储存的葡萄糖已被消耗殆尽,需及时补充能量与营养,如果夜间胃里分泌的胃酸没有食品去中和,会刺激胃黏膜而导致胃部不适,久之则可引起炎症、溃疡病;早上不进食,就不能弥补夜间丧失的水分和营养素,使血黏度增加,不利于一夜间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增加患结石以及中风、心肌梗死的危险。然而不少人由于起床太晚,只能随便吃一点或干脆不吃早饭,这样的确省事,但对健康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还有一些主张“体内环保”,提倡“生机饮食”的人,一大早就喝蔬果汁,理由是摄取蔬果中直接的营养及清理体内废物。
早餐要吃热
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中医学说的胃气,其实是广义的,并不单纯指“胃”这个器官而已,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为早晨的时候,夜间的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呈现收缩的状态,假如这时候你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个系统加挛缩、血流更加不顺。
也许刚开始吃喝冰冷食物的时候,你不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你会发现怎么吸收不到食物精华,好像老是吃不结实,或是大便老是稀稀的,或是皮肤越来越差,或是喉tulaoshi.com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时常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伤了胃气,伤了身体的抵抗力。
早餐不宜太油
早餐不宜太油,特别是油炸食品,否则会给胃肠增加太重的负担,并使脂肪摄入过量。也不要常把方便面当早餐,方便面除了碳水化合物,很少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温馨提示:其实很多早餐都适合秋季食用,如: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羊乳、热豆花、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等等。
四季养生相关推荐 | ||
最适宜养生的蔬菜有哪些 | 冬季必备10个养生常识 | 春季养生运动对人体的好处 |
女性冬季养生做到四点保健康 | 养生常识 洗澡加料更健康 | 冬季怎么养生保暖 |
四季养生别忘了吃“四冬” | 健康养生10个最佳保养时间 | 夏季养生保健知识 |
秋季最全养生方法 | 中医有效养生方法 | 起床必做的健康养生动作 |
夏季,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期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夏季如何养生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夏季如何养生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夏季如何养生重在养阳而贵在平衡。夏季养生尤其是以下五个平衡要把握好。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ijiyangsheng/)精神平衡:松而不懈松,这里指松静,是一种安泰宁静的心绪。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但是,松静不是懈怠。因为任何时候,精神上的不振作都有害于健康,人们应当努力工作、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饮食平衡:清而不淡在饮食安排上,要多吃新鲜蔬菜、瘦肉、时令水果等,坚持以“清”为主,但亦必须重视摄入奶类、蛋类和肉类食物。解渴应多饮白开水。
环境平衡:凉而不寒,夏天的致病因素首先来自“暑”,但在不少场合下也来自“寒”。夏季如何养生前者往往反映为“中暑”,后者往往反映为“受凉”。因此,夏季一方面要力求清凉;另一方面要严防风寒,避免冷饮病、电扇病、空调病的发生。
锻炼平衡:减而不断,夏季炎热,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以免出汗过多,体温上升过高而引起中暑。夏季如何养生最好把锻炼时间安排在太阳落山时为好。
睡眠平衡:缺而不少,夏夜难眠,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入睡;其次,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以“夜损日补”,夏季如何养生实现睡眠的昼夜平衡。
(一)夏季养生基本原则
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温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1.盛夏防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以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为伤津的关键。津伤后,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就耗伤元气,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2.长夏防湿邪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由于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易阴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湿邪好伤脾阳。脾性喜燥而恶湿。夏季如何养生脾阳不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脾气升降失常后,常见水肿形成,眼下呈卧蚕状。
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地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在关节形成的风湿痹症往往反复发作。风湿症常见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的渗出物、湿热带下的分泌物,质粘而腥臭。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度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度。
3.保护体内阳气
(1)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
(2)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出现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尤以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3)要防湿邪侵袭。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爽,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在居住环境上,切忌潮湿。
(二)夏季养生具体措施
1.精神调养
“冬季要藏”、“夏季要生”。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不正常的情志可损伤心的功能。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怎样使精神饱满呢?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有了奋斗目标,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并产生自觉的活动和积极的情感。
其次,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况,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这是应具备的涵养。
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好了,精神自然会饱满,(图老师整理)就会“无厌于日”。
2.饮食调养
夏天必须重视饮食调养。具体方法是:
(1)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2)要补充维生素。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E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
(3)要补充水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钠的补充,要视出汗多少而定。工作八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升,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出汗量超过6升,则另需从饮料中补充。钾盐的补充办法是每日二片钾片,另外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4)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如西瓜、苦瓜、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
(5)还要讲究喝水的学问。饮水莫待口渴时、大渴易过饮。睡前不宜多饮水。用餐时不宜喝水。晨起喝水有助健康。
吃野菜、品野味不仅能让人品尝与山珍海味别一样的“风味”,还给人以自然、健康的遐想,和对往日岁月的绿色回忆。专家告诫道,野菜固然好吃,可也不能随便吃,追求“绿色时尚”也得悠着点……
野菜并非都姓“绿”
野菜的“性”在于“野”,可谓天然食物,人们一般都以为只要它长在土里,就很少会受污染。专家告诫说,城市绿地里偶尔生出的野菜大多被污染过,比如汽车尾气,除虫剂等等。由于多数工厂的用水都是经过反复使用后再排出,加上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工业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含量就会相当高,采撷野菜时,要尽量避开路边、河沟旁的易污染地块挖掘;到市场上购买时,须先闻闻气味,若有刺鼻的异味则要淘汰;受空气污染的野菜容易吸收铅,废水边生长的野菜也常含有毒素,均不宜食用。像上面那位大妈挑的“马兰头”其实并不完全是“绿色食品”,真要找野菜,还得去郊外,去找真正的野地,不过千万别把农民种的菜当成野菜……
挖野菜,首先得找,野地里杂草丛生,满眼皆绿,人一时间会看得眼花缭乱,从哪儿开始才好呢?其实,那杂草丛生的地方是不大会有野菜的,大概是不愿与它们“同流合污”吧。有些野菜比如荠菜、苜蓿等喜欢成丛成簇地长在一块儿。再者,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有些野生植物含有剧毒,误食后轻者会胸闷、腹胀、呕吐,重者则危及性命。此外,平时要养成烹饪前用水浸泡蔬菜的好习惯,洗野菜更是如此,并且得多洗几遍。
食用野菜先知“性”
吃野菜既可热炒,又可用来凉拌(经沸水焯后),比较常见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荠菜、蕨菜、香椿、马齿苋等。据专家说,多数野菜是性凉致寒,对“降火”和提高免疫力有一定帮助,如荠菜具有健胃和脾、明目止血、利尿解毒功效,民间有“荠菜当灵丹”的说法;马兰菜清热解毒,止血利尿,对牙龈出血、肝炎、小儿高热、惊风等有一定的疗效;苜蓿是止血、定喘的良药;马齿苋消炎、清凉、解毒,有预防痢疾的作用,并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等病症有疗效。
但是,专家也强调道,野菜多吃会造成脾寒胃虚等症。如小蓟、鱼腥菜等少数野菜有微毒,多吃会有害,特别是有些野菜如蕨类等还含有过敏物质,多吃会引起头晕。因此野菜不能偏食贪多,最好先了解各种野菜的性味及药品使用价值,注意选择。专家举例道:蒲公英主要成分为蒲公英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苦素、果胶、菊糖、胆碱等,可防治肺、胃及多种肿瘤。但蒲公英是不宜熟吃的野菜,最佳吃法是洗净蘸酱生吃。还有一些苦味的野菜,味苦性凉,有解毒祛火的作用,生吃苦中有甜,爽口醒脑,但过量食用可损伤脾胃。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ijiyangsheng/)山药菜、山蒜等一些野菜有微毒,如果不经浸泡,食用后易出现周身不适。这类野菜在煮食前,务必要在清水里浸泡两小时以上,进行解毒处理。
另外,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而且营养成分大大减少,味道很差。
野菜虽香也怕“光”
据介绍,吃野菜不小心还可能引起皮炎。去年清明一位女士带孩子郊游,顺便采摘些野菜回家烹食。次日一家三口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反应”,即觉颜面、手背及前臂有刺痒感,眼睑肿胀,有淤斑、丘疹等,一开始以为是出汗及日晒所致,但至后来成水疱,孩子痒得难忍就不停地抓,破溃后形成糜烂性溃疡,至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植物———日光性皮炎”。
据医生介绍,有些人服食某种野菜后,身体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会引发这种皮炎。
据了解,这是一种光毒性疾病。虽然其真正病因尚不清楚,但已明确患者的体质、服食光感性植物和日晒是引起本病的三个诱发条件。有资料显示,肝肾疾患、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营养不良或贫血者易罹患本病。发病时间多集中在5~8月份内。青壮年女性易发,男女之比约1:4。
植物—日光性皮炎重症者,常可出现发热、头晕、呕吐、腹泻甚至昏迷等全身症状。皮损恢复后多有色素沉着,可在数周后消退,较深的溃疡会留下瘢痕。
据介绍,由于本病属于光毒反应,为非免疫性反应,其反应强度比光敏反应严重。临床表现类似Ⅱ度烫伤。治疗期间必须防晒、避光。
据文献记载:能引起本病的光感性植物有:灰菜、紫云英、萝卜叶、芥菜、榆树叶、槐花、苋菜、刺儿菜、无花果和栽培蔬菜中的小白菜、菠菜、油菜,以及中草药中的补骨脂、前胡、仙鹤草等,国内有统计的在37种以上。这些植物富含呋喃香豆素,多属于伞形花科芸香类和桑科植物。
凡发生过植物———日光性皮炎的患(m.tulaoshi.com)者必须禁食上面所列举的植物,才能防止再发,也要戒食泥螺,对于易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也要慎用。
四季养生护脾的方法
1.叩齿咽津
晨起先叩臼(后)齿36下,次叩门(前)齿36下,再错牙叩犬齿各36下,最后用舌舔齿周3-5圈。
结束时,再用舌头搅动口腔,激发口腔津液后吞下,早、中、晚各叩齿一次,多做更佳。此动作有滋补脾胃、固护肾气之功效。
2.擦胸腹
双掌五指分开,相对放在前胸乳下方,然后稍用力沿胁肋分向两边推擦,上下往返从胸到脐及至小腹,以发热为宜。此法可疏通肝经、脾经,能健脾养肝。
3.摩脘腹
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按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1圈;双手叠掌,以脐为圆心,先从小到大做圆形摩腹动作72次后,再从大到小摩动72圈返回。
摩腹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有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之功效。
4.擦丹田
将两手掌分别放在脐下小腹中央处,同时做上下摩擦30次,以渐感发热为度; 先将左手掌按阴囊(女按会阴),再将右手旋转摩擦丹田30-100次,左右手转换。
此法除有健脾壮肾之功效外,还能增强胃肠功能、治疗肠道疾病。
四季养生相关推荐 | ||
最适宜养生的蔬菜有哪些 | 冬季必备10个养生常识 | 春季养生运动对人体的好处 |
女性冬季养生做到四点保健康 | 养生常识 洗澡加料更健康 | 冬季怎么养生保暖 |
四季养生别忘了吃“四冬” | 健康养生10个最佳保养时间 | 夏季养生保健知识 |
秋季最全养生方法 | 中医有效养生方法 | 起床必做的健康养生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