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尊重他

yuyouxun

yuyouxun

2015-12-12 16:07

尊重孩子的物权,是个极易被人忽视而又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积极意义的问题。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拥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尊重他

早教模式强调的是“做孩子的伙伴,尊重孩子”。当父母面对的是一个有独立意志的大孩子时,这种理念容易接受;但如果面对的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0岁婴儿,很多父母会有疑问:这仅是一个需要我们照顾才能生存的孩子,难道还需要尊重吗?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aojiao/)

其实,答案需要你去选择。
  
面对刚出世的婴儿,是把他看成被动地吃饱喝足就够了的接受者,还是看成同成人一样,希望主动运用自己的能力控制与支配环境,需要精神交流与智慧发展的独立的人?很显然,如果你选择了前者,你处于赐予者的位置,完全有理由不去尊重;但如果选择了后者,一定会从孩子一出世就开始尊重他。
  
“不管怎样看待他,对婴儿还不是一样地满足他的吃喝需要去抚养吗?”
  
其实大不一样。理念上的区别决定了我们完全不同的0岁教养方案,也决定了孩子未来是成为一个时刻感觉自己能够控制外界环境的自信的人,还是处处受到环境压制的被动接受者。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每一个孩子从一出世,就是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学习精神的探索者。他不断地伸展自己的能力所及,想尽办法去了解身边的世界,并学习控制环境,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目标。如,他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饥饿、不舒服和与人交往的愿望;也会用伸手、蹬脚和各种动作去逐渐发展自己对外界的作用力。瞧,他与我们成人一样,都是在日复一日地设法发展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满足生存需要。
  
但婴儿又与成人不同,他需要强有力的支持,要求成人从婴儿成长的初始,就随时满足他这种主动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新生儿初期,虽然他还没掌握语言,但仍要利用一切机会,尽可能多地给他充满关爱的语言,以满足他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安全感、交流欲望及语言发展的需要;在他能够伸手抓握时,给他设立一些游戏,像一抓绳就能有玩具飞到眼前或有变化出现,这样利于他看到自己的能力对外界的作用,增加他发展自己能力的愿望和兴趣等。假如我们这样尊重婴儿的发展需要,一点一滴的满足着婴儿的发展愿望,孩子的每一分探索精神得到充分鼓励;每一种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就会从认识世界一开始,就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自信的种子便深深根植于孩子的精神世界之中。
  
反之,如果我们仅把0岁的婴儿看成是吃饱喝足就够了的被动接受者,无视他们的发展需求,在他不会说时就不提供充满爱意的语言,对他各种能力的萌芽也只当作无意义的动作予以忽视,那么,孩子的探索热情总是受到压制,能力发展的愿望也得不到鼓励,他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就会消退,孩子会感觉这个世界不支持他,他是无助的。与处处受到鼓励的婴儿相比,这种在无助感中成长的孩子,会大大降低对外界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感,在他长大后,无论怎样重建自信,根基总是摇摆的。
  
早期教育大师蒙特梭利告诫我们:儿童的成长“没有一样是由母亲来完成的,它属于儿童自己的成就。——婴儿的语言不是来自与母亲,而来自于婴儿自觉的学习——”承认儿童这种不同寻常的能力,父母要说服自己从儿童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上退出来,甘当这一成长过程的配角,他们的职责就会履行得更好。他们对儿童的帮助就显得更有价值。如果这种帮助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的话,儿童就会健康成长。
 
相信每一位父母最大的期望都是让孩子成才。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尚未成年的孩子,获取“成功”的最重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信。因此,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认识从生命的初期就开始尊重孩子的重要意义,抛掉做孩子的权威,设计、指挥他们的观念,确立科学的早期教育方案,那样才会为孩子奠定一生自信的稳固基石。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zaojiao/)


尊重孩子的物权

尊重孩子的物权,是个极易被人忽视而又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积极意义的问题。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拥有许多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如玩具、图书、学习用品、衣帽鞋袜、小碗筷、小桌椅、小被子、毛巾、枕头,有的还有自己的小房间,有钢琴、电子琴、小运动器械等等。

这些物品无疑是成人给孩子提供的,但是既已提供给孩子,就应明确肯定孩子的这些物权,并放手让孩子安排和使用这些物品。尊重孩子拥有的这些物权,将会促进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发展。

1、在明确和尊重孩子物权的过程中,能使孩子不断感受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厚爱,不断增强对父母、对家庭的感激、热爱之情,成人给的小物品,很可能被孩子作为浓情之物留至终生。如让孩子保管自己婴儿时所戴的母亲亲手制作的小帽子,可以常常使孩子受到母tulaoshi子情深的教育(当然要给孩子提供存放这些物品的小箱子)。

2、尊重孩子的物权,能不断使孩子感到自己是这些物品的真正主人,自豪感、责任感、小主人精神、自主意识、自信心会随之增强,这对减少孩子的依赖性,逐步改变孩子的依附地位是很有好处的。

3、尊重孩子的物权,能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在整理、摆放、使用、保管物品的过程中,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劳动习惯、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的培养过程,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接受教育是主动、自然而全面的。

4、尊重孩子的物权,会使家庭生活更加愉悦、充实、有趣,更加井井有条。家里添了小帮手,小主人会把自己的物品归类整理拾掇,大大减少乱丢乱扔现象。

怎样尊重孩子的物权呢?

1、做尊重孩子物权的有心人,每给孩子添置一件物品时,就要向孩子说明:“这是送给你的”,然后,一定要介绍这件物品的名称、其主要用途、使用方法、使用时应注意什么,帮助孩子给新物品找个合适的位置摆放好。

2、帮助和指导孩子对物品进行登记。如图画登记法,画一支表示有一支枪,并写上年月日。成人要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物品登记本,向孩子讲解如何进行物品登记可以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协商,创造出许多的有趣的行之有效的登记方法。

3、帮助和指导孩子定期清点和整理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存放和取用。成人再忙,也要抽时间带领孩子定期做这件事,孩子年幼,成人不帮助不指导是达不到目的的。成人包办代替也不行,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物权意识,在活动中管理好自己的物品,一旦形成良好习惯,孩子能独立完成,成人也就可放手了。

4、成人要为孩子创设属于孩子自己的小角落(如有小卧室或小游戏室更好),孩子在这里放下他的小柜子,摆放玩具书籍等物。孩子是这个角落或这小屋的主人,可按自己的意愿来支配、布置这些地方。

5、成人要帮助孩子建立物品取放常规,并模范遵守,绝不任意抛弃和挪动孩子的已存放好的物品。有的家长不经孩子允许丢掉和收藏孩子的东西,常常会使孩子伤心。成人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有时在孩子眼里是极其重要的,成人随意丢弃,很可能挫伤孩子收藏物品的积极性,造成其行为的紊乱,一旦形成乱丢乱扔的坏习惯后,成人再去批评指责往往会无济于事,很难纠正,有的孩子长大成人,还改不了物件混乱的缺点。

6、成人或来做客的小朋友要取用孩子的物品,一定要经物件的主人——孩子的允许,并做到有借有还。还要教育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或物件给同伴玩和使用,或带到幼儿园给更多的朋友享用,让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尊重孩子物权的方法很多,经常教育孩子属于自己的东西要珍惜,属于别人的东西要尊重,逐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主意识。

建立孩子的物权观念(上)

孩子常出现破坏别人东西、抢别人玩具等反常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父母若发现孩子将别人东西占为己有,应先了解其动机,再做适当处理;教孩子学习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就不会轻易去拿(偷)或做其他不好的事情了!

三岁的雅雅,经常乱画表姐的本子,甚至还将它们撕得乱七八糟;托儿所的老师也告诉妈妈,她会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贴纸。对于雅雅的这种行为,虽然妈妈常骂她、处罚她,可是,没隔几天,她又开始了……

孩子反常行为的原因

孩子常出现破坏别人东西、抢别人玩具等反常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宝贝世界亲子馆托儿所所长廖丽文老师表示,在幼儿发展过程中,三岁的孩子开始喜欢交朋友,会与同伴一起玩,也开始会有分享及共用的概念。虽然如此,三岁的孩子对“物权”的概念,还不是很稳定、清楚的,他们常会在游戏中彼此抢夺玩具,甚至大打出手。

这个时候,父母应给予机会教育,教导孩子“轮流”,以及“尊重别人物权”的观念,否则有可能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

一般而言,造成孩子霸道、不讲理的原因,有下列几项因素。

1 独生子女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平时没有机会与其他同伴互动,一旦进入团体生活中,就比较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东西。

2 家长因工作忙碌,很少与孩子互动,基于补偿心理,更是允许孩子予取予求;长久下来,孩子对他所喜欢的东西,也就习惯强要并占为己有。

3 反抗时期的孩子,喜欢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就非得要到不可,不然就哭闹、乱发脾气,有些父母为了省麻烦,于是采取放任态度,如此一来就养成孩子骄纵、任性的习惯。

4 家里添新宝宝,父母太忙,忽略了长子女,而长子女害怕失去父母的爱,便有攻击婴儿或退化行为出现,希望借此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没有所有权的观念,所造成的遗憾,首先可能只是随意的拿东西,再则就是偷窍行为。父母如不能花些时间了解其背后真相,一旦错过纠正的良机,孩子若视之为合法,届时就已经太迟了。(接下文)

下一篇:建立孩子的物权观念(下)

建立孩子的物权观念(下)

(接上文)
物权观念的建立
孩子霸道,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物权,的确令父母担忧。廖丽文老师表示,除了及时矫正孩子不当的行为外,最重要的是,了解其背后原因,防范孩子坏习惯的出现。那么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怎样教导孩子尊重别人的物权呢?

1 灌输“轮流”、“借用”的观念
通常孩子抢夺或撕毁别人的东西,有可能是因为好奇,此时父母应趁机灌输孩子“轮流”、“借用”的观念。告诉他:“长针走到5的时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图,现在让弟弟先玩。”或是“那是姐姐的彩色笔,你要先问姐姐愿不愿意借给你!”

2 订定规矩
鼓励孩子想要什么要跟大人讲,规定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什么东西是可以拿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最基本的规矩是:“想要什么,在拿起来之前,先询问大人可不可以。”

3 让孩子知道凡事要商量
孩子还小,也许不了解为什么看到喜欢的东西不能拿走,这时家长可以这样回应他们:“如果你想要这个东西,可以告诉妈妈,让我看看可不可以?”让亲子之间,可以有“谈”和“商量”的余地。

4 明白“偷”与“借”的差别
父母必须让孩子明了借与偷之间的差异,及其不同的后果,当你对孩子说:“不可以偷拿别人的东西”时,让他了解“偷”,是不对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5 为拿(偷)东西付出代价
为了帮助孩子了解,随意拿人家东西是不对的行为,是需付出代价的。当孩子有不当行为时,父母可以罚他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或是要他放弃一样他很珍爱的物品,让他同样感到失去喜爱东西的痛苦感受。

6 将拿(偷)的东西归还
孩子拿(偷)了别人的东西,还得自己规还;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

7 学习分享
当家中另一个新生儿出生时,正是大孩子学习分享的最佳时机,父母可以请大孩子为新生Baby拿奶瓶、递尿片或说故事,赋予他责任感和使命感,借此方式让他跨过成长的门槛。

8 重承诺
处理孩子抢夺别人东西时,父母千万不要使用哄骗的方式。如随口承诺:“你先把东西还给别人,以后妈妈再买给你。”说完也就忘了,孩子一旦有受骗的感觉,下次就很难再相信父母的话了。

9 适时的赞美
如果经过父母的解释、教导,孩子逐渐改正了坏习惯,父母应适时地给予孩子赞美和鼓励,如:“你真乖,妈妈很高兴你这样做。”孩子便会知道这个行为是妈妈喜欢的,在鼓励和赞美之下,他自然会慢慢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10 坚持原则
父Tulaoshi.com母对孩子订出奖惩规则后,就要切实遵守。千万不要为了贪图方便或疏忽,今天可以,明天却又不可以,朝令夕改,会使孩子莫名其妙,产生混淆不清的误导。

11 有效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对话是很重要的,借着沟通可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鼓励他说出生活中所发生的大小事,便可提早防范许多观念上的偏差或不良的行为。

了解动机适当处理

“敬人者,人恒敬之”;同样地,被尊重的人才懂得尊重别人。廖丽文老师表示,孩子是从学习中成长的,在陪伴孩子走过成长的这一段路时,请以爱心、耐心来包容他,给他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此外,父母若发现孩子拿(偷)别人东西时,应先了解其动机,再做适当的处理。父母可以责骂他、处罚他,但不要忘记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若能尊重孩子,孩子就学会尊重自己,有了自尊心,就不会轻易去拿(偷),或是做其他不好的事了。

采访咨询/托儿所所长 廖丽文
摘自《婴儿母亲》

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与行为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也不会真正得到孩子的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自己是否有以下这些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和行为:

1、 不重视孩子的看法和观点;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要对自己说的事;漠视孩子的需要, 忘了履行自己许过的诺言。
2、 用不耐烦口吻回答孩子的提问;忽略了孩子的情感;冷落孩子。
3、 自己心里有事,借骂孩子来出气;对孩子大声嚷嚷;不给孩子机会解释。
4、 打断孩子间的交谈;为赶时间而中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5、 虽花了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但却没有投入感情;举止显得很不耐烦;挖苦嘲笑孩子。
6、 对孩子动辄采用体罚方式,而并未使孩子真正认识到问题的实质。
7、 对孩子寄于过高的期望;当孩子的需要与自己的期望m.tulaoshi.com产生冲突时,不能冷静对待。
8、 辱骂孩子是“笨蛋”;老是看到孩子的缺点;阻止孩子做他们真心喜欢做的事情。
9、 使用与婴儿说话的腔调与幼儿交谈;代替孩子回答客人提出的种种问题。

什么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与行为

孩子年龄小,但也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也应该受到尊重。作为父母,怎样才算是尊重孩子了呢?以下标准供您参考:

1、 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了解玩耍娱乐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必不可少的,愿意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2、 赏识孩子的才能,爱惜孩子的东西,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现出兴趣。
3、 尊重孩子选择朋友和活动的权利,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间的争吵。
4、 称呼孩子的名字;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通过语言或行动对孩子与众不同的出色表现作出反应。
5、 鼓励孩子有独立性,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
6、 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孩子把话说完而不将其打断;知道该如何去表达父母的不同意见。
7、 允许孩子犯错误;意识到孩子有其个性;与孩子打交道有灵活性;允许孩子有不同甚至反对的意见。
8、 给孩子转变过渡的时间;倾听孩子的问题,并认识到该问题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怎样的压力。
9、 与孩子平等交谈;认真听取孩子想要告诉自己的事情;征求孩子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尊重孩子的观点和看法。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尊重他

早教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尊重他

从出生开始亲子对话 孩子语言能力更好

孩子
从出生开始亲子对话 孩子语言能力更好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玫瑰花茶 玫瑰花 玫瑰 花茶 孕妇
孕妇能喝玫瑰花茶吗 玫瑰花茶怎么泡才好喝

爱孩子 就接受他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爱孩子 就接受他

预防孩子耳聋从怀孕八周就开始

怀孕
预防孩子耳聋从怀孕八周就开始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怀孕 孕妇 备孕
什么时候最容易怀孕 为什么怀孕会变笨

宝宝的牙齿从出生开始

育儿知识
宝宝的牙齿从出生开始

视觉启智 从出生开始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视觉启智 从出生开始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妇 怀孕
怀孕孕吐吃什么可以缓解 孕妇手脚冰凉是什么原因

孕早期不建议准妈妈补钙

孕早期不建议准妈妈补钙

男人对事的惯常思维

男人对事的惯常思维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