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孩子胆量 过“度”有害

louxiao23

louxiao23

2015-10-13 21:37

与其浪费钱把宝宝送去早教机构学习,不如父母们自家在家手把手教,图老师小编下面给大家讲解讲解锻炼孩子胆量 过“度”有害。

 

推荐阅读:怀着宝办婚礼的腕儿们

 “我的小孩胆量太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家长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许多人都在积极寻找对策。心理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家长教育不当、孩子的不良体验等,所以家长要弄清楚原因,再对症下药。

  当前一些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经常给小孩讲些古里古怪的“鬼”、“妖怪”等故事,甚至有些家长还以此来吓唬孩子,这极容易使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胆量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只有拥有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但也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胆量的时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过分严苛。

推荐阅读:胎梦可预知生男生女?

  心理学专家认为,造成孩子胆小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先天因素。父母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同时尽量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爸爸妈妈要做孩子的榜样,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胆小怕事的情绪。

  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商品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教育不当。当孩子哭闹时,家长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也有些家长当孩子想出去玩时,便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等话语来打消孩子的念头,使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有些孩子胆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子女过于关注,甚至溺爱,事无巨细都越俎代庖而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

  4、切身的体验。当孩子满怀信心地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丧气;或者当孩子打过一次针后,切肤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医院就会害怕……

推荐阅读:多吃香菇可预防小儿感冒

  找到了原因之后,我们就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对于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除了要细心,更要耐心。当孩子哭闹时,要多进行正面教育,不能吓孩子。不能把孩子们当作“大人”,不能用过高的标准来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父母应尽可能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启发他玩出新花样。如果家长因事不能陪孩子玩,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规定他在什么地方玩,玩多长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当家长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时,切不可用可怕的故事来吓唬孩子。当孩子回家后,可以让他讲述玩的过程,然后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表扬少批评,这样既锻炼孩子的胆量,又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条件允许,也可适当地让孩子帮助买一些零碎的东西,或到邻居家借东西,也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适时地给他讲人类如何不怕困难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在培养孩子社会化技能时,建议家长多为幼儿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当家长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时,更应该让孩子经受各种锻炼。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培养他们的勇敢品质主要指:在摔了跤或有了轻微伤病的时候学会忍耐和面对;同伴间发生纠纷,自己去解决;培养和鼓励他在人多的时候说话、表演;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等。

  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只有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事,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锻炼,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变得坚强,逐渐成长为一个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九岁女童与狼笼居玩亲亲

  老爸称锻炼胆量网友直呼太残忍

  本报实习记者白帆

  一名九岁女童,和两只狼关在同一个铁笼里,还不时和“狼兄”“狼弟”玩“亲密接触”。

  4月1日,在第二届新疆精品藏獒展暨名犬宠物博览会上,女童与狼“亲密接触”的行为,引得参观者驻足观看,也成为此次展览的一大看点。同时,关于女童“狼爸”的教育方式,也引起围观市民和网友的争议。

  女童“与狼共舞”

  在表演现场有两个大铁笼,长约1.6米,宽约1.2米,一个铁笼内关着两只狼,另一个关着三只狼。

  女童身着一套迷彩服,身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狼也只是用铁链拴住脖子。女童俯下身子,拍了拍狼的头,把脸贴到狼的背上,摸摸狼的头和身体,几分钟后,从一个笼子出来,又进入另一个笼子,但这次只持续几秒钟,女童就迅速出来了。

  从红光山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宠物犬类竞技赛具体安排中显示出:从4月1日至4日,每日上午都有“九岁训狼女孩与狼共舞”的项目。

  当天观看的市民不禁为女孩捏了一把汗。市民梁杰看了不到一分钟就转身离开了,他说:“这么残忍,有什么好看的!”

  “狼爸”:锻炼孩子更加坚强

  “狼爸”朱永胜在首府经营一家工作犬狼训练基地,号称“西北犬王”。

  驯狼女孩名叫朱琳,今年9岁,在乌市一所小学上四年级。三岁起,她就跟着父亲学习训犬,训过十余条犬、四只狼。“狼兄”“狼弟”还出演过《野马滩的故事》、《沙塔尔》、《骆驼客》等多部影片。

  朱琳接受采访时说:“狼有时候会很凶,刚咬了我两口,咬胳膊,爸爸刚开始把狼拿回来的时候,我特别害怕,我刚抱第一只狼的时候,它就咬我。”

  朱永胜说:“他们说我太凶、太残忍,其实我也爱她,就想把她锻炼得更加坚强。”

  网友:充满血腥的爱要不起

  对于“狼爸”的教育方式,网友则表达出不同的观点。昨日9时30分,凤凰视频的腾讯微博发了“狼爸”接受采访的视频,截至当日19时许,引来700余条转播和评论。

  有网友认为“狼爸”此举是为了出名。网友“创业板块”说:为扬名拿孩子做挡箭牌。也有网友认为,这表达了一种人和动物和谐共存的观点。

  但大部分网友都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完全不是在锻炼,而是在拿自己孩子的生命做试验。网友“阳光每天都来”就表示:充满血腥的爱要不起!

  专家:“狼爸”教育不可取

  南京“鹰爸”让四岁儿子在雪中裸跑,香港“狼爸”认为孩子12岁前动物性明显必须打,“虎妈”蔡美儿要求任何一门功课成绩不能低,这些教育方式都在社会上引起争议。

  对于“狼爸”朱永胜的教育方式,新疆师范大学心理系老师许菲认为,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根据孩子独特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特点来制定,并正确认识对孩子的期望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使用的教育方式必然会有偏差。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父母要分析孩子胆小的原因。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婴儿生来惧怕两样东西:一是怪而大的声音,比如陌生的动物或者刺耳的警报声;二是身体失去支持和跌倒。其他的惧怕心理都是后来养成的,主要包括不熟悉的事物、曾经造成伤害留有恐怖记忆的事物、没见过的东西、没听过的声音,这些都会让他感觉非常害怕。

  据美国心理学家的多年研究,孩子胆小的问题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往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许多做法不够正确,在方式方法上过于简单,处理过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紧张。

  鉴于此,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妈妈要小心自己的宝宝被“吓住”。当有剧烈的响声的时候,妈妈可以捂住宝宝的耳朵,等响声过去了再对宝宝说:“响声很大,但是没有伤害!捂住耳朵就好了!”当有恐怖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妈妈最好捂住宝宝的眼睛,对宝宝说:“有点害怕,宝宝不要看了!”

  有的宝宝看到不熟悉的物品会害怕,妈妈除了给他解释这个东西不会伤害到宝宝外,最好带宝宝远离这个东西。等宝宝一天天长大,随着他对环境逐渐熟悉,对这件物品逐渐习惯,改变了对这个物品的恐怖认识,自然就好了。

  很多家庭习惯挂几个气球来刺激宝宝的感官,但是气球爆炸的时候,可能会吓到宝宝。这个时候,妈妈可以捡起炸开的碎片,对宝宝说:“气球爆炸,不会伤害到宝宝,只是有点响声,宝宝不要害怕啊!”如果宝宝当时特别害怕,妈妈最好暂时不要让宝宝接触气球,免得宝宝再一次被吓着。

  为了尽可能地让宝宝不被吓着,爸爸妈妈要细心观察,找到刺激宝宝的“元凶”。一般来说,引起宝宝恐惧的大都是眼睛看到的,所以妈妈从视觉角度预防宝宝不被吓着是最实用的方法。

  如果妈妈有办法让宝宝喜欢上某件东西,那么宝宝就不会有被什么吓着的恐惧了。比如,宝宝害怕毛毛虫,妈妈可以给他讲一些关于毛毛虫的故事,然后把宝宝带到室外,让宝宝见识一下真的毛毛虫,妈妈亲手做实验,等宝宝明白了毛毛虫不咬人、不往人身上爬,也就不害怕了。

  有的时候,宝宝对某件物品的恐惧来自妈妈的影响,如果妈妈真的有恐惧的东西,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恐惧的神情。另外,一切恐怖事件或父母遇事大惊小怪都会影响宝宝,使他们产生惧怕心理。所以,妈妈不要在宝宝面前讲述恐怖的事件。比如,哪个孩子被狗咬了,弄得浑身是血;哪个孩子剪头发的时候把头皮剪破了,流了很多血;哪个孩子走路磕到石头上了,腿磕破了等。

  如果宝宝对某件事、某件物品有恐惧心理,最好经常带孩子与他所害怕的东西接触,便于孩子了解、熟悉和习惯害怕的对象。

  锻炼宝宝的胆量

  即使是天性胆小的宝宝,也能变得勇敢、胆大,当然,这需要妈妈从小就开始锻炼宝宝的胆量。

  1.支持一下宝宝

  当宝宝害怕的时候,妈妈不妨通过一些小动作来和宝宝共情,这样,宝宝就会觉得,有妈妈在身边陪伴,没有那么可怕。

  比如,天黑了,宝宝会怕黑。妈妈要明白,这个时候宝宝神经发育不完善,黑夜又会使视线更加模糊,宝宝会以丰富的想象力来补偿视觉的缺失,想象出各种妖魔鬼怪吓唬自己。睡觉的时候,妈妈搂抱着宝宝,或者握着宝宝的手睡,宝宝就不怕了。

  如果宝宝已经分房间睡了,妈妈可以开着房间的门,或者亮着妈妈房间的灯,等宝宝睡熟了,妈妈再睡。

  遇到比较害怕的事情,妈妈可以通过抚摸宝宝后背、和宝宝贴贴脸、握住宝宝肩膀等方式抚慰一下宝宝。

  2.放手磨炼孩子

  越是被妈妈娇惯的宝宝,越经不起摔打,胆子越小。其实,宝宝生来就有一种判断是否危险、自己能否承担的能力,他们能够自己保护自己。妈妈不妨放手让孩子去玩、去做,这个过程不但锻炼了宝宝的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也增强了宝宝探索的欲望。

  俗话说,见怪不怪。宝宝眼里的世界广阔了,见到的事情多了,理解能力、认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后,宝宝就不惧怕陌生环境了。当遇到新鲜事物的时候,他产生的是搞明白的心理而不是恐惧、害怕的心理。

  3.不要批评孩子是“胆小鬼”

  有的妈妈望子成龙而又恨铁不成钢,宝宝一有消极的表现,他们就批评孩子“胆小鬼”、”懦弱”、“不争气”。妈妈一定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宝宝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全在于妈妈的评价,妈妈说他是“胆小鬼”,他就真的把自己当成胆小鬼了,日后的言行举止,就会向着胆小鬼的方向发展,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揭掉这个负面的标签。

  不管宝宝害怕什么,妈妈都可以大胆地和他谈论,鼓励他说出来。宝宝讲述的过程也是恐惧释放的过程,能够减轻宝宝焦虑的情绪。宝宝感受到这一点后,就会明白自己所害怕的东西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样就容易造成溺爱孩子。然而,过分溺爱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成长,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也会有影响哦。

  家长溺爱孩子的表现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乞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如果家长有以上5种行为就说明是过分溺爱孩子了哦。接下来,就来了解家长溺爱孩子的危害有哪些吧。

  家长溺爱孩子的危害

  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孩子性格骄横乖张

  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

  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

  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孩子人际关系障碍

  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孩子健康状况不良

  孩子被宠溺过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许就是对孩子身体的损害,要么过于挑食,营养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饮暴食,过于肥胖,两者都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懒惰,更不会去锻炼身体,于是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从小就落下病根子,对今后一辈子的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

  家长溺爱孩子的危害大,爸爸妈妈要避免哦。



延伸阅读:

12个早教误区,你中招了吗?(四)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当家庭中父母冲突升级时,8个月至2岁间的孩子都会变得非常着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间的冲突。2岁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间或陌生人之间的吵架场面后,会很快地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气势汹汹地说话和争斗,行为举止变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见,父母应尽量避免在任何年龄的孩子面前争吵。

正确做法:当在宝宝面前时,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觉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门,当情绪平静了再回来。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大吵大闹。

12.物质奖励

奖励孩子本质上并不是坏事,但是,你必须明智地去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奖励。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获得物质奖励,那么没有得到物质奖励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灰心丧气,他们甚至会认为没有物质奖励的事情不值得去做。物质刺激的确能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有高度的积极性,可是产生的效力却是短暂的。家长只考虑物质刺激给幼儿带来的短期效应,而未考虑给幼儿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幼儿受到多次物质刺激后,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物质刺激,甚至做一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当慎用物质刺激,而多用精神鼓励的方法,给幼儿以精神上的激励。

正确做法:当宝宝能按时起床,自己穿衣服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夸他:“你真棒!”或是亲一亲他。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fm/)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展开更多 50%)
分享

猜你喜欢

锻炼孩子胆量 过“度”有害

分娩
锻炼孩子胆量 过“度”有害

如何锻炼孩子的胆量

孩子
如何锻炼孩子的胆量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豆腐乳 腐乳 美白 豆腐
吃豆腐可以美白吗 豆腐乳有营养吗

培养孩子胆量的方法

育儿知识
培养孩子胆量的方法

帮宝宝锻炼胆量的简单方法

分娩
帮宝宝锻炼胆量的简单方法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豆腐怎么做 豆腐
豆腐怎么做才入味 豆腐的品种有哪些

溺爱对孩子有害

早教 育儿知识 怀孕 孕妇
溺爱对孩子有害

过度夸孩子有害孩子成长

生活百科
过度夸孩子有害孩子成长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月经周期 月经
来月经胸部胀痛是怎么回事 月经周期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五种游戏方式逗宝宝很危险

五种游戏方式逗宝宝很危险

最容易教出好孩子的星座父母

最容易教出好孩子的星座父母
下拉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