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春天应该注意:
1、要风度也要温度
俗话说,“春捂秋冻”,虽然春天开始回暖,气温渐升,百花齐放。也是个展现着美丽与生命的季节。但是春天千万不要着脱下冬衣穿靓衫。尽管阳气渐 生,阴寒却未尽,要注意早春的温差幅度较大,早晨及晚上要注意穿多点,不要一天到晚都穿单薄的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疾病。不过,“捂”也要捂 得恰当,基本上在穿着上注意“上薄下厚”就可以了,注意保暖腿部及关节,不要留下病根。
2、不在阴湿环境久留
春天开始回暖,空气中的水分渐渐增多,显得湿气很重。特别是南方的春天,雾霾、潮湿、闷热,给细菌的生长居提供了环境。所以要保证居室及办公室 内的通风透气,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多晒晒被褥和衣服,晚上睡觉的时候要保持室内干燥透气。可以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避免发生湿疹。
3、不多吃酸常食甘
中医提倡春天饮食中应“省酸增甘”,这是春季养肝的基本法则。因为在春天人的肝脏阳气旺盛,再吃酸性食物,会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就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季的饮食是忌酸倡甘甜的。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tianqi/)要避免过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鹌鹑、炒花生、炒瓜子、海鱼、虾、螃蟹等。多食用甘温补脾的食物,如山药、春笋、菠菜、大枣、韭菜等。
老弱者春天应该注意什么:
1、适当多捂一段时间
中医学讲风为百病之长,春季多“风病”。老弱者早晚外出,特别是大风降温之时更应注意保暖。人的背部为“阳之之阳”,主持人体气血运行的肺脏心脏,都在胸背部。若背部保暖不好,风寒之邪极易通过背部侵入人体,使旧病复发,病情加重。
2、多吃健脾壮阳食物
中医学讲“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老弱者春季进补,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鸭、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野菜,不但能健脾壮阳,也利于消化。
3、居室宜除尘通风
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早春除尘通风,能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预防疾病。
4、莫负春光去锻炼
春天万物复苏,到处是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象,是老弱者外出锻炼的大好时机。到丛绿环境中去锻炼,能吸收到更多新鲜氧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肌体更迅速更准确地调节好体温,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抵御和杀死多种病菌病毒,有效地预防流脑、流感、麻疹等疾病;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肌体对食物中钙和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起到防治皮肤癌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春捂秋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着名理论。元代着名养生家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中就提到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阐明了春捂的理念。那春季该如何“捂”,怎么“捂”?
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把握“8·15”原则,8℃左右需要捂一捂,当气温持续保持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人体已能适应后就可以不“捂”了。在捂的时间上,1—2周比较适合,气温回升后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捂”会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否则“捂”的过度反会使人上火、血压升高,也可能热伤风而患上感冒。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
需提醒大伙儿的是,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同时,还需提醒大家的是,春季穿着应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体适应气候变化。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
而对于老人和孩童,对于下身的保暖更显珍贵。在出行要注意穿着防风保温的衣裤鞋袜。除去衣物上的保暖,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也是让身体暖起来的一个好方法,可以增强机体适应外界气温变化的能力和抗病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因为冷而一天都窝在被窝里和暖气中,这样对身体的血液循环也是非常不利的。
总结:春季是疾病的多发期,大多的原因是因为天气变化太大,时冷时热使得人们无法适应,对于体弱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需要注意的季节。以上就是图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北方天气突变的消息,以及天气突变相关小知识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那么就来图老师查询搜索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