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为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 咀嚼肌痉挛所致 )。早期症状为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用压舌板压舌时,用力愈大,张口愈困难,有助于早期诊断。
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一组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 4/20 ),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一)传染源带有破伤风杆菌的人和动物是本病传染源。在通常情况下不引起疾病,仅在发生创伤并受到破伤风杆菌侵入时才会引起疾病。潜伏期2小时到数月数年。
(二)传播途径破伤风芽胞杆菌是土壤中常见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极广。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家禽、家畜等肠道中,随粪便排出体外而污染土壤,并随土壤或尘埃经创伤或伤口进入人体。其感染方式主要有:
1、创伤感染:因外伤受带有破伤风杆菌的泥土或其他异物感染。
2、脐带感染:用不洁的器械切割脐带,或用不洁的敷料处理脐带,使脐带伤口被破伤风杆菌污染所致。
3、其它感染:产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术后感染等。
(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不会造成人群传播,病人恢复后也不能产生病后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遍及全球,多呈散发;有显著的地区差异,且病死率高。
1、抗病毒
此项治疗需尽早进行,这是因为其对游离的破伤风病毒素有效,能起到中和的作用,但是对于那些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毫无办法。
2、抗生素
比如青霉素、四环素等。这类药物的效果已经试验证明,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可以有效杀死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亦可静脉滴注头孢菌素、钾硝唑等药物。
3、中医疗法
(1)方法一
配方:羚羊角(磨成小屑,微炒)3g、乱发(烧成灰)一小团、蜈蚣(红足)1只。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做法:将上述药材磨成细粉状,找到婴儿的脐中穴位并将药材敷至脐上,用手帕或者消毒绷带绑紧。
(2)方法二
配方:生地黄5g、生葱3g、菜菔子粉5g、田螺肉1块。
做法:将上述药材捣成泥状,在肚脐上敷大约一厘米厚,等待一个小时后去除。
一、新法接生大力推广新法接生。应将剪刀用火烧红、冷却后或用2%碘酒涂剪刀待干后断脐,线绳也应用2%碘酒消毒后结扎脐带,并多留脐带残端数厘米,争取在24h内脐带按严密消毒方法重新处理。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再重新结扎。
二、紧急情况如遇紧急情况,除脐带处理要严密消毒外,同时:1、青霉素:肌注青霉素3~4天。2、破伤风抗毒素: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500~3000U。3、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肌注入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75~250U。
三、孕妇肌注破伤风类毒素因母体抗体和新生儿抗体呈正相关。抗体血清中破伤风抗毒素水平在0.01U/ml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机体免于破伤风感染。对不能保证无菌接生的孕妇,于妊娠晚期可注射2次破伤风类毒素0.5ml,相隔1个月,第2次至少在产前2周(最好1个月时)肌注。国内有关报道我国育龄妇女具有保护水平者仅为38.22%,内地高于边远地区。而边远地区又存在着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潜在危险,所以应尽快开展育龄妇女或孕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通过提高母亲免疫水平而保护婴儿免受感染。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s://m.tulaoshi.com/xinshenger/)孕妇在孕期保证卫生安全可以预防新生儿患上破伤风,在分娩过程中,一些医用的器具也应该注意卫生问题。以上就是关于新生儿破伤风的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都有了大致的了解。除此之外,文中还介绍了怎样预防新生儿破伤风,这些仅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更多信息尽在图老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