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作为家长父母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找到正确方向、要与孩子平等的去沟通交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有就是着重培养孩子的灵性品质,除了这些还要有几个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才有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生下来到牙牙学语,到慢慢启蒙,父母在其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小孩子刚开始都十分单纯天真,并且十分依赖和崇拜父母。父母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这个时候他们会仔细观察你们的一言一行,父母们一定要做好榜样哦。
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聪明的父母不会强制要求孩子去做自己认为好的事情,而是会尊重他的兴趣,并引导他找到正确的方向去努力。让他快乐的成长,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也不会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因为每一次进步都是和自己的一次较量。
研究发现父母关系比较和睦的家庭,孩子长大后性格也非常的随和开朗,容易相处。待人处事情商也比较高。而往往很多家庭不睦,夫妻经常争吵的,孩子就会比较的内向胆怯,或者是叛逆顽固,还有心理不太正常的。
如果在家里父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他们就会更有自信心,更加的独立自主。
大家还会发现跟着父母一起长大的孩子和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孩子是不同的。老一辈人更在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东西,而且非常的溺爱孩子,但往往让他们独立性很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差。而父母教育孩子则不同,更关心他们精神方面的发展,注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许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钢琴、绘画、书法、舞蹈等等,非常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但是相对于这些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家长们应该更加对于孩子精神品质的培养。拥有好的人格品性,道德发展才会更加顺畅。
1.识别孩子行为后面的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大吼大叫、哭、对你不理不睬时,这些行为的背后是有特别的情绪的,家长要去识别。父母对于负面情绪,通常都是非常担忧和害怕的,会想去抑制这种负面情绪,久而久之,我们会忽视自己的感受,不能坦诚的表达我们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这样对我们自己的接纳也就会很低。同样的,我们会把这样的一种态度传递给孩子,我们不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那么孩子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也会很低。一个对自己不接纳的孩子,是很难有安全感和自信的。孩子没办法很好地表达自己,沟通上也会产生隔阂,所以接纳情绪是很重要的。
共情的句式:妈妈看得出来/妈妈知道/妈妈明白,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2.识别情绪背后孩子相信的原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obao1/)孩子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才会有这样的情绪呢?每一个人的信念不同,所以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他的情绪也会是不同的。
共情的句式:是因为怎么样…..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baobao1/)3.猜猜孩子的愿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理解了
家长在猜孩子的愿望时,这个愿望越不切实际、越搞笑,越有意思。比如“我猜你但愿天天都可以吃糖,而且不会长蛀牙就好了”
一直有这么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等家人无疑是他们的模仿对象。父母之间的分享行为,会让孩子直接去模仿,比如妈妈与爸爸分享一块蛋糕,爸爸说“谢谢哈”,孩子就有可能去模仿妈妈的行为,把自己的食物伸给爸爸或者与爸爸一起玩玩具,此时对于孩子的表扬也尽量不要泛泛地说“宝宝真棒!”,请具体表扬为“这个饼干真好吃”“和宝贝一起玩玩具真开心”等等。这样孩子会明白他的这种举动,会让大家都很开心,从而被强化再次或者反复重复这样的行为。
有的家长可能会在孩子分享的时候对孩子说:“宝宝真乖,妈妈不吃,你自己吃。”但是这样久了之后,会给孩子造成误解“分享只是一种形式,东西始终都是我自己的。”出现一旦妈妈吃了一口反而生气“你怎么能吃我的苹果呢。”
有研究表明,情绪的显著变化并不能促使“分享行为”的发生,在孩子“分享行为”发生之前均会有一个“认知”过程。这就告诉家长们,孩子的“慷慨”与他实际的情绪状态并无太大关联,更多的是因为存在一个“道德思考、评价”的过程。孩子在遇到需要分享食物或者玩具的时刻,会去思考“分享”的价值,“这是一个令大家都会开心的、积极的行为,是道德的和被赞许的。”家长在平时看到分享行为的时候,也可以如图中张亮的做法一样,引导孩子对此评价与思考。
孩子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交换玩具之后,可能会在他发出邀请时被其他孩子拒绝,请及时安抚您的孩子,抱抱他、并告诉他:“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也很难过,但是没有办法,玩具是他的,他有权做主,希望你以后遇到别人找你借玩具时不要拒绝,不然他们也会难过的。”学会慷慨,学会与人分享,促进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将更有利于孩子在入学之后的生活中更加顺畅、开心。
小孩子在幼年时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需要爸爸妈妈们去悉心教育,让自己给孩子树立一样优秀的榜样,小孩子们在幼年就会开始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以上就是关于让宝宝学会帮助别人的一些知识,希望能帮助到你。
相关阅读:家庭教育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