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情绪
研究人员发现,走路时人的心理有如下变化:一是视野变得开阔,有利于人的认知发展和心理空间的扩充;二是走路时,大脑会产生一种叫β—内啡肽的神经生化物质,它不仅可以使人心情愉快,还会使人变得积极向上、精力旺盛。
强壮骨骼
美国流行病学家进行的一项长期研究显示,中年男性即使每周走路一小会儿,也能降低50岁后发生骨折的风险,特别是髋部。因为锻炼能增强骨骼力量和肌肉的张力,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剧烈运动不适合老年人,走路才是相对安全有效的锻炼方式。
降低中风风险
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老人每天步行1小时,可以使患中风的风险降低30%。研究负责人表示,与步行速度相比,步行时间总长度在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方面效果更明显。步行累计时间越长,老人患中的风险就越低。
饭后慢走健脾胃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走路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走路,而是要休息至少2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腰背不直
不少喜欢健步走的人一开始还能做到抬头挺胸,但时间一长,懒散下来又变成“弯腰驼背”,长期如此,肩颈难免酸痛不适,有腰椎疾患的人更不适合。健步走时,身体尽量端正,颈椎、脊椎成一直线,眼睛不要往上看或者往下看,最好能直视前方。要注意肩膀放松,不要刻意保持一种固定的健步走姿势,以免颈肩部出现不适。
不收小腹
挺着小肚子走路,不仅姿势不好看,且走起来吃力,不容易达到瘦身效果。健步走的时候注意慢慢收紧小腹,再随着运动的频率慢慢舒展,一收一舒之间能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
肢体乱扭
有人健步走的时候喜欢晃动手臂,觉得可以增加运动量。实际上,如果手臂摆动幅度过大,但步伐又不能保持一致,反而会降低健步走的有效锻炼水平,会越走越累,速度越来越慢。正确的做法是手臂放松,让手腕自然前后摆动,不要比肩高。
负重行走
有些健走者背着双肩包等物品,如果背太重的东西,膝盖承载过重,容易受伤,负重应以行走时不觉吃力为宜。
疾走急停
很多人没做热身运动就出发,容易拉伤肌肉。因此健步走前适度拉伸,足部有些发热时,可以递增速度。想休息时也不要急刹车,停下来之前就应放缓速度。
好高骛远
入门者或很久没运动的人,往往忽略体力及身体状况,将目标设定得太高,反而造成负担。行走的速度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态,每天快走半小时至40分钟,走到“细汗微出”,年轻人心跳一般不超过130次/分钟,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超过120次/每分钟,强度以感觉呼吸、心跳有点加快,微微出汗为准。
戴着耳机
对平衡能力差的老人来说,戴着耳机健步走会加大他们摔跌风险。最好不要戴耳机健步走,可以自己轻哼歌曲,缓解疲劳。如果一定要戴耳机,音量以能听清旁边人正常讲话声音为宜。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jianzou/)相关阅读:量身定制健走瘦腿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