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ailongzhou/)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
福建泉州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与其他地方差不多,惟独惠安崇武较为特殊。早年崇武在端午节也有赛龙舟,但与外地有所不同,主要是于台风季节即将到来之前在海上举行的祝神驱魔活动。据传后来因某一年失事,就不再在海上赛龙舟,而改在陆上游龙舟,游行时要唱《阿螺歌》,其歌词大意是请求神灵消灾灭祸,但近百年已没再举行。由此看来,崇武的赛龙舟、游龙舟和“采莲”习俗一样,都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王之神威,避恶消灾保平安。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ailongzhou/)苗族的赛龙舟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龙船节”举行,以庆祝 赛龙舟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船长约20米,宽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树挖成槽形,捆绑而成,中间是母船,两边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长者任鼓头,一名男扮女装的小孩任鼓手。比赛时,炮声响处,各水手即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
每年傣历6、7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泼水节”举行,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赛时,由一人敲锣指挥,水手按锣声节奏划桨前进。也有女子参与此项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更多关于端午节的内容推荐: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