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
调理脾胃要内外结合,少喝酒,少吃油腻、辛辣、寒凉之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注意保暖。
一、体热型手脚出汗
症状:手脚出汗而便秘,喜凉怕热,易燥。
疗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oujiaochuhan/)实热者无需进补,可饮如排骨萝卜汤、冬瓜马蹄汤等清热通气的汤。在动物肉类中,猪肉不温不燥,最为性平味甘,以猪排骨搭配清热下气消积的白萝卜,再加一小块行气健脾的陈皮,可去火行气。
排骨萝卜汤
【材料】白萝卜一个,排骨一条,瑶柱5粒
【做法】
1、排骨斩件,飞水,冲洗干净浮沫;萝卜削皮切大件;瑶柱用水泡发后去除杂质;
2、全部材料放进汤锅,加入8碗清水;
3、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2个小时;
4、放盐调味即可。
冬瓜马蹄汤
【材料】冬瓜2斤,马蹄10粒,蜜枣3枚,瘦肉半斤,生熟薏仁各三钱。
【做法】冬瓜连皮洗净,切粗方块,马蹄洗净去皮切成四小粒,其他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水,煲二小时半便成。
二、脾胃湿热型手脚出汗
症状:手脚出汗而汗液粘稠者,为脾胃湿热。除了手脚出汗,还会伴随着口干舌燥、心烦不安、舌红少苔等现象,属于虚热症状。
疗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oujiaochuhan/)一般来说,中、轻度手心多汗者,可吃些清热健脾的东西。夏季应多吃些清热解暑、消化健脾的东西,才能较好地抵制湿热,减少手心的出汗次数和数量。
中、重度手心多汗者在祛湿热方法治疗达不到良好效果时,应该选择手术治疗,但进行手术有一些禁忌,选择前需要征求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状况进行。
冬瓜薏米扁豆汤
【材料】冬瓜500克、薏米50克、湘莲肉30克、扁豆30克、瘦肉300克。
【做法】冬瓜洗净切块,瘦肉切块,薏米莲子扁豆洗净,加适量水煲二个钟,加盐少许,即成。
【功效】脾胃湿热,胃肠不适者适用,虚寒者不宜,最宜夏天服用。
猴头菇淮山瘦肉汤
【材料】猴头菇30克,淮山30克,湘莲肉30克,蜜枣三个,党参15克,瘦肉300克。
【做法】猴头菇淮山莲子浸清水半个钟洗净,瘦肉切片,全部材料加水适量煲二个钟,加盐少许,即成。
【功效】清补脾胃,最宜夏秋食用。
三、心肾阴虚型手脚出汗
症状:手脚出汗并且手脚心发热。常见心胸隐痛,憋闷不舒,心悸怔仲,潮热盗汗,心烦少寐,腰酸膝软,耳鸣如蝉,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
疗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oujiaochuhan/)心肾阴虚的病因是体质虚弱:久病伤阴。治疗的原则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首乌百合粥
【材料】制何首乌15克,百合30克,枸杞子9克,大枣6枚,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用沙锅煎煮何首乌,去渣取浓汁,然后与洗净的百合、枸杞子、大枣、梗米大锅,共煮成粥,放糖即可。
【食法】早、晚服食,随量服食。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oujiaochuhan/)四、脾胃虚寒型手脚出汗
症状:手脚出汗但是手脚比较冰凉的人,是脾胃虚寒。脾胃实症者多因饮酒过多及过食辛辣肥甘所致,伴有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黄浊、舌苔厚腻等症状。
疗法: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oujiaochuhan/)脾胃虚寒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饮食上多食用温补类的食物。
参芪香菇鸡
【材料】嫩母鸡肉100克,党参、黄芪、香菇各30克,生姜、料酒、食盐等。
【做法】净鸡肉100克切成小块,香菇(先用水浸泡),生姜切成小薄片。将鸡肉、党参、黄芪、香菇、料酒、生姜和盐拌匀,放入锅中,加水蒸一个半小时后食用。可补中益气、和脾胃、固表止汗、降脂强身。
健康小贴士:
也可以用一些杀菌、利湿、除汗的中药熬成汤药泡手脚起到辅助作用,如艾叶、葛根、透骨草、明矾等。
平时还要少穿低腰裤及露腰、露脐装,如果这些部位不小心受凉,也可能造成脾胃不适。在闷热的夏天,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来说,应减少吹空调的时间,特别是躺在凉席上吹空调,更容易造成脾虚。吃过凉东西后,也应避免再受凉风吹袭,否则可能造成阴寒。
冬季是收藏的季节,也是积蓄力量以待“萌发”的季节。在冬季多调理脾胃。
手脚爱出汗的人群还要注意日常饮食。在饮食上,宜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如鱼虾、鸡肉、羊肉等发物尽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的刺激。此外,平时可选择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这样有助于汗液的蒸发,避免引起脚癣、皮炎等皮肤问题
西医治疗
(一)手术治疗
手术原理:外科手术对付手脚多汗的方法是切除过于亢奋的交感神经节。人体腋下的交感神经链的第2、3节是控制手部汗腺的,把这两节切掉,就可以抑制手汗排出。
手术过程:方法是在电视胸腔镜下,在患者双侧腋下各开一个小于1.5cm的小孔,经该孔放入胸腔镜,然后在电视监视下将神经节烧断。过程一般30分钟,患者术后4~5天左右出院,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症状立刻消失。但不是说手足多汗的人就一定要去做这种手术,凡是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该手术的适应范围是手足多汗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而一般的药物治疗达不到良好效果的患者。如果症状轻,并不需要动手术。
副作用:同时,外科手术也有一定的副反应,手术后由于手部的汗腺不发挥作用,少数人可能出现代偿性出汗,即汗从胸和背的部位冒出。另外,人体汗液含有油脂,对皮肤的弹性和湿润度起到作用。如果手不再出汗,手部的皮肤就容易干燥、皲裂,这时需要用护手霜或医用甘油来滋润手部。
注意事项:此外,如果想要通过手术来解决手脚多汗的问题,还要先分清自己的手脚多汗是由于交感神经亢奋造成的还是其他疾病所致。一些疾病如甲亢、内分泌疾病、精神障碍等都可能引起手汗增多,解决问题需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二)西药
西药治疗手足多汗症不太容易收到良好疗效。目前药物治疗基本都只是治标,而不能针对病因做出纠正,因此一停药就容易复发。例如有些人去皮肤科开局部涂抹的药,抹药膏之后确实控制了手汗,但是短时间内有效,停药后又不行了,而且要经常涂抹很不方便。此外,有些人口服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阿托品等,效果也不错,但药物的副作用是口干舌燥或肠胃功能障碍等,使人不敢长期服用。
多汗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在冬季,手脚出汗容易遭受冻伤。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体会自动关闭浅层皮肤的循环系统,造成对足部的供血不足。供血不足则意味着足部周围的皮肤组织发生坏死,从而造成足部开裂。
手脚汗太多可能严重影响到学习、社交、工作而造成莫大的困扰。多汗症可以从小(6岁左右)就发生,到了青春期更为明显,其中最困扰患者的是手掌、腋下、脚掌的多汗。年轻人情绪较不易控制,易紧张、不安、害羞、害怕等,使出汗更为厉害,心情愈焦急,出汗就愈多,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样有可能造成患者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往、社交场合缺乏信心,甚至自卑,也会影响学习、求职。
属于生理性多汗的宝宝
出汗是身体内的一种神经反射表现,宝宝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中生理代谢旺盛,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不很健全,所以出汗多,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这种生理性多汗的宝宝,在以下情况时会出汗更明显,如夏天、宝宝衣服穿的太多或过紧、宝宝活动时、吃热的食物、精神紧张或恐惧时。
如果您的宝宝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即属于生理性多汗,这样的宝宝出汗多,不是宝宝的体质虚,家长不必担心,无需服特别药物。
对策:对多汗的宝宝,家长需要细心护理,具体包括:
(1)应该让宝宝多饮水;
(2)要在生活中培养宝宝适应环境的能力,如衣服穿得宽松一些,被褥不要太厚;
(3)给宝宝勤换衣服、多洗澡和保证宝宝的皮肤清洁等;
(4)重视教育,不能溺爱,这些不仅对宝宝的心智培养有益,也能加速宝宝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健全。
另外,宝宝长期的多汗,会从汗中丢失了锌元素,需要有意识增加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肉、肝、豆和花生等,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锌元素。如果宝宝出现厌食、体重和身高增加缓慢等情况,则要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含锌元素的药物治疗,一般葡萄糖酸锌副作用小,宝宝更容易接受。注意钙剂会阻止锌剂在肠道的吸收;许多宝宝在预防性服各种钙剂,锌剂要避免与钙剂一同服锌。
佝偻病多汗的宝宝
除宝宝的生理性多汗外,佝偻病引起的多汗也是婴幼儿宝宝常见的原因。婴幼儿宝宝每日需要维生素D400~800IU,若日光照射不足,又不能及时补充维生素D的食物,易致维生素D缺乏,加上宝宝生长发育迅速,所以宝宝因维生素D缺乏就引起了佝偻病,有佝偻病的宝宝表现为烦躁好哭、睡眠不安;多汗,尤以头部汗多,但与气候无关。
佝偻病的宝宝除多汗外,还有骨骼的畸形,如方颅、囟门宽大,闭合延迟;出牙延迟、肋缘外翻、手镯或脚镯等。佝偻病多汗的宝宝需要治疗佝偻病,才能解决多汗的问题。
对策:
(1)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维生素D和钙的治疗,完成疗程后再进行预防佝偻病的措施,如给宝宝添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奶制品等;
(2)平时注意让宝宝多晒太阳;2岁内的宝宝每天要补充维生素D400IU和钙元素600毫克左右(药房里有专给宝宝的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以满足快速的生长发育需要。
(3)佝偻病多汗的宝宝的其他护理要求与生理性多汗宝宝相同。
需要特别关注的多汗宝宝
生理性多汗和佝偻病的多汗是婴幼儿宝宝最常见的,但尚有一些少见的情况,如结核病、有慢性感染病灶、寄生虫感染、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甚至肿瘤等疾病,多汗是这些疾病的伴随表现,要引起家长重视,患有疾病的宝宝除多汗外,还会有低度发热、体重不增或消瘦、面色蜡黄、皮疹等表现,对于多汗的宝宝家长如果发现其中任何一种表现,都要及时带宝宝看医生,以免延误疾病诊治。
1、治疗局限性多汗症应该注意保持良好情绪,戒绝烟酒,饮食方面,建议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味、油腻之物。海鲜、鱼虾、鸡肉、羊肉等“发物”尽量不吃,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和酒精的刺激。
2、保持手足清洁干燥。
3、用5%的明矾液每日浸洗局部,以及用松树、桉树叶煎水浸洗。
4、大白萝卜适量,洗净切片加水煎服,以煎液洗烫患脚,每日2次。
5、中药熏洗的方法:用苍术、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石膏、川母、白芷、艾叶、甘草等中药熬成药汁,先用热气熏蒸双脚10分钟左右,再泡洗20分钟左右,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可预防大量出汗。
6、穿透气性较好的宽松鞋袜,有助汗液的蒸发,避免引起脚气、皮炎等皮肤问题。
手脚心出汗者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