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尿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血尿病因很多,根据血尿来源分为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其具体发病原因如下所述。
一、肾小球性血尿
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小儿血尿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急性、慢性、迁延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等。除血尿外,尚伴随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见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结节性动脉炎、溶血尿毒综合征、感染性心内膜炎性肾炎等。除血尿外,常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
3、家族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常见如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
4、单纯性血尿:临床仅表现为持续性或反复性镜下血尿,伴或不伴有发作性肉眼血尿,不伴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其他症状。
5、部分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
二、非肾小球性血尿
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管、肾间质或尿路(包括集合系统、输尿管、膀肤和尿道)及全身性疾病。
1、尿路感染:如肾孟肾炎、肾结核、膀脱炎等。病原除细菌感染外,也可由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2、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膀胧结石、尿道结石。
3、特发性高钙尿症。
4、药物及化学物质:抗生素(如氨基甙类、先锋霉素、青霉素、磺胺药)、乙酰水杨酸、抗凝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环磷酞胺、保太松、感冒通、苯酚、重金属(汞、砷、铅)等。
5、血管性病变:胡桃夹现象(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静脉瘘。
6、尿路畸形:多囊肾、马蹄肾、海绵肾、膀胱憩室、肾积水等。
7、肿瘤:肾母细胞瘤、肾胚胎瘤、白血病。
8、创伤:如外伤、手术、器械损伤、尿道异物等。
9、邻近器官病变:如阑尾炎、盆腔炎等。
10、全身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等。
引起小儿血尿的原因有哪些
患有结石类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引起血尿,而临床上有些小儿也可能会导致血尿。当家长发现小儿血尿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紧张,不知所措。专家提醒家长朋友:临床上导致小儿血尿的原因有很多,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血尿的情况,需要尽早去医院检查。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小儿血尿呢?
1. 免疫机制介导的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免疫复合物(或原位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激活补体,引起免疫炎症损伤,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断裂,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漏出,出现血尿。
2. 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 如薄基底膜肾病、Alport 综合征。
3. 肾血管的损伤 如高尿钙症的钙微结晶、结石、肿瘤、感染、药物、创伤等对肾小管、肾间质、尿路等组织血管的直接破坏引起血尿。
4. 肾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因肾静脉受压,导致肾静脉压力增高,肾脏瘀血、缺氧,在肾盏与周围的静脉丛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发生血尿。
5. 其他出血性疾病 因出血机制障碍引起全身性出血,包括血尿、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自然出血症等。
看了上面专家的介绍,您对小儿血尿的病发原因是否还有疑问吗?因为临床上导致小儿血尿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原因所给患儿带来的危害也不同,为了能够让孩子及早的摆脱血尿的发生,当家长察觉到孩子排便有异常的时候,需要尽早带领孩子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
小儿血尿有哪些病因
很多人以为血尿就是肾病,但其实有血尿不一定就是肾脏有病。因为除了肾实质损害可有血尿外,肾以下泌尿系统及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会出现血尿.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儿血尿的呢?以下请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儿血尿的病因。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病因:
1、 小儿肾小球性血尿:
① 肾病综合征:血尿伴有水肿、大量蛋白尿,血化验时有高胆固醇、低蛋白血症。
② 肾小球肾炎:患该病的小儿往往新近有过皮肤长、脓疱、疖子或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病史,伴随血尿的同时可有少尿、浮肿、高血压。小便化验有红细胞、蛋白、管型。
③ 狼疮性肾炎:多见于7岁以上小儿,女孩发病较多,偶见3岁以下婴幼儿。
④ 紫癜性肾炎:患病小儿除血尿外,可能性同时有腹痛、关节肿胀,皮肤有出血性皮疹,皮疹在双下肢或踝关节周围出现密集,其次见于臀部及上肢。
⑤ 流行性出血热:本病初表现为发热,面、颈、上胸部潮红,热退后出现低血压、水尿、血尿、休克。
⑥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血尿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消瘦、贫血、咯血。
⑦ 遗传性肾炎:表现为持续或复发性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呼吸道急性感染后病情加重,约30%~40%的小儿有加重,约30%~40%的小儿有神经性耳聋,20%左右有眼病,成年后出现肾功能衰竭。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2、 小儿药物性血尿:
有些药物具有肾毒性,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可引起血尿;有些药物如保泰松、多粘菌素、磺胺类等通过免疫机制引起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血尿、尿少、腰痛、腹痛、皮疹等。为此,当小儿出现血尿时最好是尽早的上医院就诊,以免出现误诊。
3、 小儿非肾小球性血尿:
① 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肾盂积液也可引起血尿。
② 血尿伴有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尿痛时要考虑尿路感染、肾结核、出血性膀胱炎、尿道异物;如血尿伴有腰痛或腹痛时可能是尿道结石。。
③ 特发性高钙尿症:除血尿外,没有其他症状,化验可发现尿钙排出增加,家庭中肾结石发生率高达30%~70%。
④ 胡桃夹现象,又叫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即静脉受压后发生血尿或蛋白尿。
⑤ 泌尿系统肿瘤:小儿中常见的是肾胚瘤,此病早期并不出现血尿,当出现血尿时多数患病小儿在腹部可摸到包块,做B超、CT 等检查时可发现肿块。
孩子一旦出现血尿,父母就会很焦急。其实,儿童血尿的原因有很多,代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不同,家长们可以仔细观察,不要慌了手脚。在去了医院进行彻底检查、查出病因后再对症下药。
小儿血尿有哪些症状?
小儿血尿本身临床表现无特殊,主要是原发病相应表现或血尿相关伴随症状。
一、病史
1、有无前驱感染及时间关系,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常有较明确的前驱病史,于感染后10~14d出现血尿;而IgA肾病,呼吸道症状与血尿几乎同时发生,一般不超过3d。
2、近期有无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磺胺类等药物史。
3、有无外伤史。
4、有无与鼠类接触史,对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极为重要。
5、有皮肤紫癜史支持紫癜性肾炎。
6、有肝炎病史者要除外肝炎相关性肾炎。
7、家族中有无血尿、肾衰、耳聋、眼疾患者,为遗传性肾炎、 家族性良性血尿提供线索。
8、家族中出血史对血友病诊断有帮助。
二、伴随症状
1、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但小婴儿可仅有发热、拒食、哭闹及体重不增等),其次要注意除外肾结核累及下泌尿道、高钙尿症。
2、肾区绞痛要考虑泌尿系结石。
3、瘦长体型有时左侧腹痛和腰痛者,要考虑特发性肾出血。
4、肾区肿块要考虑肾脏肿瘤、多囊肾、肾积水等。
5、肝脾肿大、角膜K-F环者要考虑肝豆状核变性。
6、有全身多系统损害者要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7、伴有不明原因发热、消瘦、贫血及咯血者应疑为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8、发热伴面、颈、上胸部潮红,并渐出现皮肤出血点、低血压、休克、少尿应考虑流行性出血热。
9、有胃肠炎表现,随后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者要考虑溶血尿毒综合征。
10、伴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要考虑肾小球疾病。
小儿血尿的症状有哪些
正常的尿液含有极少量的红细胞,未经离心的尿液在显微镜下每个高倍视野可有红细胞0~2个,如果超过此数,即为血尿。 小儿血尿是儿科泌尿系统中以一种常见疾病,具体症状如下:
小儿血尿的症状
1. 婴幼儿、儿童血尿伴有耳聋、眼疾或其它部位的畸形,要考虑肾脏是否也有畸形。
2. 小儿血尿伴有尿的次数增多,而且总有一种尿不完的下腹部坠胀感觉,或者小便时伴有尿道疼痛,表明有尿道或膀胱的炎症。
3. 小儿血尿伴有尿量减少、面部浮肿、高血压和腰痛可能为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4. 如果孩子发生血尿的同时有排尿困难、疼痛难忍的现象可能患有尿路结石。
5. 小儿血尿同时伴有发烧、全身不适、精神萎靡,要想到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6.若小儿除了血尿外还伴有皮肤出血点,鼻腔、牙龈等其它部位出血,要警惕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血友病等。
除了以上症状,小儿血尿还有一些其他症状。如运有的孩子在跑步或打球等剧烈活动后,发现有血尿,但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感,其原因为剧烈运动后造成肾脏损害。总之,以上这些症状均应引起家长朋友们的注意,切不可因为一时的粗心而错过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
小儿血尿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血尿的诊断思路:首先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其次明确血尿的来源;最后明确血尿的可能病因。
一、明确是否为真性血尿
当小儿尿色发红时,需排除假性血尿:
1、尿中某些代谢产物如卟啉尿、尿黑酸尿(酪氨酸代谢异常病)、胆色素、尿酸盐及药物如酚红、氨基比林、利福平、铁剂、甲基多巴、甲硝唑、呋喃妥英、嘧啶等均可使尿呈红色;某些食物或蔬菜中色素如甜菜、黑莓及食物颜色也可致红色尿。尿常规潜血、镜检红细胞均阴性。
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等。尿常规潜血阳性而镜检红细胞阴性。
3、非泌尿道出血,如阴道或下消化道出血混入、月经污染。
二、血尿的定位分析
1、肉眼观察:暗红色尿多来自肾实质或肾盂;鲜红色或带有血块者常提示非肾小球性疾患出血;血块较大者可能来自膀胱出血;尿道口滴血可能来自尿道。
2、尿三杯试验:在患儿持续排尿过程中,用三只玻璃杯分别收集初、中、终各段尿液,然后进行血尿检查。初段血尿见于尿道疾病;终末血尿见于膀胱颈、三角区、后尿道及前列腺疾病;全程血尿则提示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疾病。
3、尿常规检查:血尿伴大量蛋白(>2+)时考虑病变在肾小球,尿沉渣中如发现管型、特别是红细胞管型多为肾实质病变;血尿伴大量尿酸、草酸或磷酸盐结晶者要除外高钙尿症、结石。
4、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当尿中红细胞出现形态变化和伴有血红蛋白丢失时,即变形的红细胞为主时,为肾小球性血尿,其机制一般认为,肾单位血尿是红细胞被挤压穿过病变的肾小球基膜受损和通过肾小管时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及代谢物质(脂肪酸、溶血卵磷脂及胆酸等)作用,而发生外形及大小等的变化;当尿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均一的,即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该均一红细胞血尿是尿路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因而红细胞形态正常。严重变形红细胞(环状、芽胞、穿孔)>30%以上称为肾小球性血尿,<15%时考虑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三、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的选择
1、确定为非肾小球血尿者
(1)中段尿培养以寻找泌尿系感染的证据。
(2)尿钙、24h尿钙测定。
(3)疑为全身出血性疾病时则需要做相关血液检查如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
(4)疑为结核时需做血沉、结核菌素皮内试验(PPD)及X线检查。
(5)常规检查B超,可观察肾脏形态,有无结石、畸形、肿物、左肾静脉受压及肾静脉血栓等。
(6)腹平片可观察不透X光结石和钙化灶,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造影及逆行尿路造影根据需要选用。
(7)CT诊断占位病变敏感性强,但因小儿血尿因肿瘤引起者极少,费用高,故较少应用。
(8)如需肾动静脉造影可选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有无静脉瘘、血管瘤及血栓等。
(9)膀胱镜检查虽可直接观察血尿来自肾脏哪一侧或膀胱的出血部位、范围和病变性质,并可取组织作病检,由于其为创伤性检查,有严格指征时才做。
2、确定为肾小球血尿者
(1)24h尿蛋白定量明确是否有蛋白尿存在,如存在还需检查血白蛋白/球蛋白及血脂情况。
(2)血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补体、抗核抗体、乙型肝炎相关抗原等检查可鉴别肾炎性质。
(3)血尿素氮、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说明肾损害程度。
(4)B超观察肾脏大小及内部回声等。
(5)肾活检对明确肾小球性血尿的病因、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有以下指征可考虑:持续镜下血尿或发作性肉眼血尿>6个月;伴明显蛋白尿,又已排除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者;伴高血压及氮质血症者;伴持续低补体血症者;有肾炎或耳聋家族史者。
小儿血尿要做什么检查
乍一听“血尿”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感觉恐惧,那到底什么是血尿呢,相信大家对它的认识并不多。正常情况下,人尿中没有红细胞,或在运动后有少量红细胞。但如果尿中红细胞增多,超过正常量就是我们所说的血尿。 如今的奶粉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小年龄儿童肾脏筛查,不少孩子在检查中发现有尿隐血阳性,进一步检查发现为镜下血尿,这让许多家长朋友很着急,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出现血尿了?怀疑尿血又该做哪些检查呢?
检查的选择
小儿血尿有不同的病因,因此要做不同的检查
1、确定为非肾小球血尿者:①中段尿培养以寻找泌尿系感染的证据。②疑为全身出血性疾病时则需要做相关血液检查如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等。③疑为结核时需做血沉、PPD及X线检查。④如需肾动静脉造影可选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有无静脉瘘、血管瘤及血栓等。
2、确定为肾小球血尿者:①24h尿蛋白定量明确是否有蛋白尿存在,如存在还需检查血白蛋白/球蛋白及血脂情况。② 血ASO、补体、抗核抗体、乙型肝炎相关抗原等可鉴别肾炎性质。③ 血BUN、Cr及Ccr 说明肾损害程度。④ B超观察肾脏大小及内部回声等。
多数小儿血尿病例凭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即可以作出诊断,但部分患儿经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和肾活检才能明确诊断。所以对患儿做什么样的检查还是要看具体症状来决定。
小儿血尿如何预防?
小儿血尿的发生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家族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 药物及化学物质、肿瘤及泌尿系结石等有关。因此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针对病因、及原发病的预防。对有肾母细胞瘤、肾胚胎瘤、白血病的患者宜积极进行治疗,以避免血尿的发生。对有家族史者的患者,孕前及产前要做好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以避免本病的发生。防止感染的发生,对本病的预防也至关重要。对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发性疾病要积极治疗,从而有效的预防本病的发生。
如何有效预防小儿血尿
小儿血尿是小儿生长发育时期比较常见的疾病症状,由于引起小儿血尿的原因比较复杂,很多是由于小儿泌尿系统出现病症引起的,一旦小孩患上小儿血尿,就将给父母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全家也随之忧心忡忡。那么在平时生活中该怎么做才能尽量预防小儿血尿的发生呢?
小儿血尿的预防措施:
1、避免剧烈运动,做到劳逸结合。
2、血尿患者在平时应该养成多饮水习惯。最好是和磁化水。
3、应该做好橡胶、塑料、染料等工具生产中的保健、防护工作。
4、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不能经常使膀胱高度充盈,应该及时的进行排尿,减少尿液在膀胱存留的时间过长。
5、积极治疗泌尿系统的结石、炎症等疾病。
6、戒烟酒,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禁食辣椒、狗肉、驴肉、马肉、香菜、葱、生蒜,腥辣等食物。
小儿血尿并不是是一个不严重的症状,患者不应该极度的恐惧,特别是幼儿患者,作为家长应该和患儿进行沟通,给予病人安慰和解释,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控制预防工作,否则引发其他的并发症就不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