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泡型脚气的症状:皮损多见于趾间、足弓等部位。初为成群或散在针头大小的水疱,不易破裂,干燥后疱顶表皮脱落,形成环状鳞屑。新的损害陆续出现,互相融合,形成环状,边缘较清楚。伴瘙痒,疱液澄清略呈黄色,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成黄色脓疱。皮损水疱期伴有瘙痒,最初为单侧,很快传染为双侧。夏季易发,冬季症状会减轻,易复发。
角化型脚气的症状:又称鳞屑角化型脚气、干性脚气,多见于足跟及足侧面,常为双侧。皮损表现为脱屑、角质增厚及皮肤粗糙干裂,裂口深者可引起疼痛及继发感染。皮疹为暗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表面点状白色鳞屑。夏季可有少量丘疹,边缘部位亦可发生少许水疱。寒冷季节常致皮肤皲裂,伴疼痛,瘙痒不重。
糜烂性脚气的症状:又称浸渍糜烂型脚气,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常因剧烈瘙痒抓挠摩擦后而引起表皮擦烂,露出潮红糜烂面,少量渗液,发出难闻的臭味。一般好侵犯第三、四趾间。
脚气产生的原因
潮湿的环境:脚掌是个多汗的环境。脚掌上有很多的汗腺,一天可以分泌将近500毫升的汗水。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当水分含量高的时候非常有利于细菌及霉菌的大量滋生繁殖。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闷热密闭的空间:当鞋穿的很紧、通风透气性不佳时,除了会造成水份的增高外,皮肤表面的PH值会产生变化,并且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环境最适合脚底某些细菌的生长。
细菌的繁殖:鞋里的环境非常适合足部皮肤细菌的成长,而这些细菌可以分解皮肤的角质蛋白、脚汗中的尿素、乳酸成分,形成含有臭味的各种代谢物。
霉菌的繁殖:闷热潮湿的环境会使霉菌生长,形成足癣,俗称香港脚。
过厚的老旧角质:过厚的老旧角质,在汗水的浸润下,会变成细菌及霉菌所需的营养来源,促进细菌、霉菌的增生繁殖,恶化脚气的形成。
治疗脚气的小偏方
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
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
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药水煎取汁,侯温后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天。
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
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将药水煎取汁,然后将药液候温洗足,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
白鲜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将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l0—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脚气的注意事项
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最好每天换一双干净的袜子。
洗脚盆以及擦脚的毛巾一定要分开,以免将脚气传染给他人。
平时不要穿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气出汗太多,加剧脚气。
尽量少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物,例如辣椒、生葱以及生蒜。
不要抓挠患处,以免激发感染,波及到其他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