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20℃
研究发现,恒定的室温对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系教授张湖德告诉记者,20℃左右的室温最让人舒服。这个温度有利于身体散发多余的热量,如果室温超过25℃,人体就开始从外界吸收热量,会有热的感觉。若室温超过35℃,人体汗腺就开始启动,通过出汗散发体内热量,会出现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头昏脑涨、疲劳等不适的感觉。相反,当温度在8℃~18℃时,人体会向外散热;当室温低于4℃,就会感到寒冷。
同时,20℃也是最佳睡眠温度。室温在24℃以上时,睡眠会变浅,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醒转次数(醒来和翻身的次数)会增多。睡眠温度在18℃以下,也不容易进入深睡眠。
湿度:40%
北方已经进入冬季供暖期,屋内温暖的同时,也略显干燥。日本名古屋大学健康环境医学系的研究发现,流感的多发与空气湿度较低有密切关系。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和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表示,当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的时候,灰尘、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发咳嗽,同时容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不过,湿度太大也不利于健康,人们可能会感到恶心、食欲不振、烦躁、疲倦、头晕等。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发现,住在潮湿发霉的房间中,还会增加孩子患哮喘和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在高湿度环境中,霉菌等也更容易滋生。
通风:每天保证半小时
灯光亮度:不超90%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nghuochangshi/)大部分家庭在挑选和使用灯具时,只关注外观、节能性和功率大小,往往忽视了灯具的照度、色温大小等关乎健康照明环境的标准。
东易日盛原创国际别墅设计中心墅装高级专家设计师吴巍告诉记者,屋内灯具过多、过亮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眼球造成很大刺激,易引起情绪烦躁。家居中各空间功能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客厅、书房、餐厅等空间的亮度要比卧室、厨房等空间强些,这样比较符合人体作息规律。室内光线应尽量保持柔和、均匀、无炫目和阴影。可调光源的亮度最好控制在60%~80%,最大亮度别超过90%。
另外,从颜色上讲,应该避免五颜六色的旋转彩灯。客厅、书房、厨房中,起主要照明作用的大灯最好选择冷色调,也就是白光的灯;卧室、卫生间、阳台宜采用发黄光的暖色光源。局部照明时,应用遮光性好的台灯,以阻挡这类光源所含的较多红外线辐射。尽量少在墙上装镜子、玻璃等饰品。最后,不管办公室还是家里,尽量用白炽灯而不是日光灯。后者的紫外线和蓝光会对皮肤及视网膜造成伤害。
绿植:10平米放两盆
家中摆放绿色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增加含氧量,还能舒缓紧张情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场合摆盆栽,更能提高员工的心理舒适感和企业的经营绩效,也可降低员工跳槽的几率。
(本文来源于图老师网站,更多请访问http://m.tulaoshi.com/shenghuochangshi/)由于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可一到晚上,便会和人抢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因此,卧室最好别放大盆植物,如果放的话,也要在晚上搬出,以免供氧不足,引发头晕、呼吸困难等问题。最好选择绿萝、吊兰等体型较小的植物,别超过两三盆。
日照:每天至少2小时
阳光是生命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居室日照每天不应少于2小时。
生活中,室内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废气:厨房、卫生间、垃圾桶中的垃圾,经过一夜就会产生空气污染;长期不清洁的地毯、不晾晒的被褥枕头,极易滋生螨虫;书架和家具顶部的灰尘堆积过多,加重空气中的污染漂浮物特别是北方进入供暖期后,很多人家里都紧闭窗户,怕冷气进来。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不少人的身体抵抗力开始下降,频繁被疾病袭击。